回覆列表
  • 1 # z山海

    諸葛亮,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成為民間偶像,除了其自身的優良品質、才能業績,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古代四大小說名著《三國演義》,可以說,《三國演義》成就諸葛亮!

    通俗小說《三國演義》問世前,諸葛亮在歷史著作,要知道,歷史著作是以史實為依據的,諸葛亮在歷史著作《三國志》中,也就是一般的有傳人物而已。

    因為,《三國演義》文言文、白話文,大雅之堂教科書,民間以評書、京劇、地方戲曲、乃至小人書廣為傳播,幾乎是華人家喻戶曉、婦孺老幼皆知。

    而諸葛亮作為文學作品《三國演義》中一個正面人物典型形象、一個忠良烈士,得良主劉備賞識,忠心耿耿,從無二心,乃至劉備託孤白帝城,甚至直言阿斗不可扶,可取而代之,諸葛亮不為心動,涕泗橫流,表明忠心且踐行,扶助阿斗,正如在《出師表》中表明“鞠躬盡粹,死而後己”。

    忠,在中國民間幾千年占主導地位的傳統儒家思想,被視為人臣的最高準則,是衡量良臣、奸臣的標尺;《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正是以其大忠良臣形象而獲得人們廣為讚許!飽讀詩書,滿腹經綸,未出茅廬“三分天下”並實踐之;丞相治蜀,政治清明,國泰民安;羽扇綸巾,神機妙算,足智多謀,統兵佈陣,“借東風火燒赤壁”大敗“奸臣”曹操,“七擒孟獲”平定雲貴;幾乎以一個完人形象展現於世。

    歷史記載,諸葛亮逝後,並無祭祀場所,但競然在逝後千年,《三國演義》問世後,硬是以臣代君把劉備的皇陵演變成武侯祠,足見其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縱觀歷史,諸葛亮“三分天下”,實際上是分裂國家,逆國家統一大局而動,國力、財力、軍力明顯不敵中央曹魏政權,以偏安一隅的地方疲憊之師,“六出祁山”、“七伐中原”,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必然無功而返,怎麼可能一統江山。

    實際上,諸葛亮,作為政治家還可以,但明顯不是軍事家,一生軍事行動,也是勝少敗多,只不過《三國演義》描寫勝仗大肆渲染,敗績則找出充分理由、輕描淡寫罷了。

    可能,諸葛亮才能與張良、劉伯溫難分伯仲,但時勢造英雄,諸葛亮生不逢時吧!

    最後結論,《三國演義》成就諸葛亮!

    管見哈,不喜勿噴。

  • 2 # 夢散人痴

    歷史上的諸葛亮如何,這真不知道,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問題就出在生不逢時上。如果他和劉備歲數相差不大,在劉備得徐州的時候,就在劉備身邊,也許天下就歸劉備了。三國演義神話了諸葛亮,所以魯迅先生才說諸葛亮多智近於妖。三國演義只是小說,不能當歷史看,只能透過讀三國演義,學習諸葛亮的智慧。這才是最重要的。劉伯溫的智慧有哪些?哪本小說記載了劉伯溫的智慧?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也就這三句吧,燒餅歌和馬前課,誰知真假。不要糾結啦,認真讀幾遍三國演義才是正道!

  • 3 # 擺渡追尋

    個人覺得諸葛亮和張良沒有可比性。,漢初劉邦有三傑,張良其實算是智囊團的首席官,韓信是軍事統帥,蕭何是後勤部長,各司其職,在各自的崗位上都是一等一的人物,但諸葛亮這三樣都是他在做,軍事後勤智謀,都是其一人,可說是漢軍最高統帥了,綜合看諸葛亮強於三人,但單個能力卻難以企及。

  • 4 # 開天行道

    劉備並沒有三顧茅廬,諸葛亮也沒有直接當軍事,而是一步一步從基層升遷上去的。

    諸葛亮的才華,和王猛、張賓、韓延輝差不多。可獨當一面,不可力挽狂瀾。

    諸葛亮擅吏治、外交,極其不擅長軍事。韓信僅用3個月,就完成了諸葛亮一輩子的軍事夢想。

    張良、劉伯溫可以讓帝王的“力量值”×100。諸葛亮不行,只能讓帝王的“力量值”+100。

  • 5 # 建疆13

    三國是一個人才輩出年代,能鼎力三國都是人中龍鳳,魏蜀吳那個不想一統三國,可三國鼎力難以動搖。一方過強,二方聯合。橫看三國那一方不是雄主當家人才濟濟。不是諸葛計不行,實在對手太強大。

  • 6 # 汐水柔情

    諸葛亮神機妙算為何沒有幫劉備一統天下?跟張良和劉伯溫相比誰更厲害?對於這個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諸葛亮不能為劉備一統天下的原因如下:

    第一,諸葛亮輔佐劉備,劉備總是在關鍵的時候做錯誤的決定,自身實力弱小,還做一些大錯誤的決定,想一統天下難。荊州送劉備不要,還裝仁義,打回來為關羽死埋下禍患;龐統給他上中下三計,上計不得一兵一卒得成都,也不選,選中計結果把龐統命丟了;荊州已失去,不聽勸告,結果被陸遜火燒八百里,全軍覆沒。大事情總是做出錯誤的決定,一步步錯過一統的機會。

    第二,蜀國的國力根本無法一統天下,大家受演義的影響,誤認蜀國後期還有幾十萬軍隊,這種是完全出錯的想法,真實的蜀漢在劉備去世之後,能調動軍隊不足兩萬,當時蜀國後方叛亂,蜀國都抽不出兵力來鎮壓,蜀國在諸葛亮閉關鎖國三年的治理下,終於可以抽出幾萬軍隊平定叛亂,但是這些軍隊都是新手,沒有打過仗的新兵,透過平定叛亂來鍛鍊實戰。即使到後期北伐蜀國總兵力不過十二萬,能調動的最多也不過數萬,其餘軍隊需要留守後方,諸葛亮北伐一般帶五六萬,而魏國總兵力達50萬以上,司馬懿自身帶十五萬軍隊,還可以調動邊境四十萬大軍,諸葛亮五六萬對司馬懿幾十萬,再加上司馬懿會用兵,又再加上司馬懿不出成打,怎麼能成功,北伐成功很渺小。

    第三,後主劉禪無能,劉禪在歷史上是出了名了無能君主,在歷史劉禪沒有做過什麼有用的決定,制度,蜀國所有事情一開始有諸葛亮,後來有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當接班人死後,劉禪更加昏庸,排斥姜維,不聽勸告,撤銷邊界守防軍隊,直接導致蜀國滅亡。劉禪不想曹家四代君主都是非常有才能的人,把魏國治理的非常好,諸葛亮到死也沒有等到他說的天下有變,即使荊州在,劉備在,也很難一統天下,因為曹家人確實很厲害,沒有給劉備製造天下有變的形式。

    至於諸葛亮和張良,劉伯溫進行一個比較,首先張良和諸葛亮相比,張良在歷史上是單純的謀士,屬於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謀士,而諸葛亮也屬於這種謀士,不分上下,但是張良輔佐劉邦有韓信,蕭何幫助,而諸葛亮一人充當這三人的角色,綜合能力比較,張良是不如諸葛亮的,但是在謀士方面,張良明哲保身,諸葛亮選擇的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各有各的優勢。至於諸葛亮和劉伯溫相比,諸葛亮除了功績沒有劉伯溫一統天下強,其他方面完勝劉伯溫,諸葛亮是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而劉伯溫只是普通的軍事家、政治家。在稱號前差傑出兩字,他們所處的層次就完全不同。不要問我這是誰說的,這是歷史定位的,百度一下“諸葛亮” “劉伯溫”就會顯示稱號。

    所以在綜合能力方面,張良和劉伯溫是遠不及諸葛亮的,人家諸葛亮是“智聖”,張良是“謀聖” 至於劉伯溫是“帝師” ,三者誰強呢,個人自己判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2歲捨命產子的網紅媽媽吳夢去世,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