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奔奔起跑
-
2 # 園長幼師通
我支援幼兒教育的重點在孩子,難點在家長,這個觀點。
首先,政府的倡導。
2015年國家釋出了關於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其後陸續釋出了等相關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向性檔案,可見國家對於家庭教育層面的重視程度。
其次,結合現階段的國情,當今421家庭結構非常普遍,隔代教育問題異常凸顯。年老師的父輩與年輕的爸爸媽媽在教育觀念上存在分歧,教育孩子觀念不統一,這需要家庭內部多溝通,多協商。
再次,國民階層觀念較深,對幼兒園幼兒教師認識不足。很多家長認為,幼兒園是帶孩子玩,教孩子算數,寫字等,從而造成目前幼兒園家園共育的開展相對比較困難。
最後,現在家長很少融入幼兒園教育和配合幼兒園教育。幼兒園老師在幼兒園按照規範的一日常規生活,讓孩子有規律的生活學習,而回到家裡家長則對孩子嬌慣,任由孩子耍鬧,容易導致5+2=0現象突出。孩子在幼兒園形成的有好習慣, 都是在老師的一點一滴教育下養成。然而一個週末或者一個小長假孩子很容易忘記已形成的常規習慣。
說了這麼多,作為孩子的父母家長多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注重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學校教育理念融合,達到家園共育,家校協作,促進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
3 # Annie媽媽育兒
現在普遍流行一種說法:如果你發現一個孩子的行為或習慣有問題,那麼很可能這個家長在這方面也有問題。
這說明,一個家長對孩子的言傳身教是有多麼重要,但是家長是成人,心理狀態比孩子要複雜得多,已經不太能夠改變,或者是不太能接受別人對自己的否定。所以要改變確實是非常難的。而家長又必須適應孩子,去改變他的某些做法,所以說“難點在家長”有一定的道理。
幼兒教育它的物件就是針對幼兒,當然重點是孩子。幼兒教育不僅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成長,還會關心孩子的認知、心理成長、行為習慣、情緒變化等等方面。
因為孩子的特點就是幼稚,但又具有發展的潛力,所以對孩子應該怎麼教育,是很重要的。
孩子的教育0到3歲,主要在家庭。3到6歲是家園共育階段。很多人說0到6歲奠定了孩子一生的基礎,也就是說,在孩子0到6歲,家庭是影響孩子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採用和善而堅定的教育,對於孩子和家長來說可以共同進步,避免過多的家庭衝突。
同時,倡導家長了懂得一些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這樣當遇到孩子的問題是不至於焦慮、著急,甚至用錯了方法。於是,這又對家長提出了新的考驗,他必須具備一定的育兒知識。
甚至隨著孩子年齡的成長,在不同的階段,孩子需要不同的教育。比如孩子到了四五歲,可能需要對他進行美育,很多家長給孩子丟進繪畫班或者音樂班,但如果家長不瞭解,孩子越學越多,家長一無所知,在這方面家長和孩子就聊不到一起去。
要當一個好的家長,真的是非常的難,必須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當然,也許家長會發現自己的新大陸。
-
4 # 最美幼兒緣7
我覺得這樣的說法非常正確,線下的幼兒教育真的是重點在孩子,難點在家長,孩子不難教,難伺候的是家長。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
很多情況下,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之後,老師的責任就是非常重大的,不僅要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是要把孩子教育好,老師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嚴厲的地方。
或者是孩子犯了錯誤,老師批評了孩子讓孩子改正的時候,那麼如果老師批評了孩子,理智的家長就會認為老師做的是對的,孩子做錯了就一定要批評,並且和老師站在統一戰線上共同教育好孩子。
溺愛型的家長就會立馬找到老師,質問老師為什麼批評她家的孩子?她們認為老師就像是一個高階保姆,只管把孩子照顧好就可以了,沒有權利來批評孩子。
所以導致現在很多老師不敢管教孩子,其實不是因為孩子難管,而是因為家裡有難伺候的家長,就好比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後總有一個熊家長,那麼孩子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他折射出來的是他這個家庭教育的問題,他家裡肯定會有這樣的家長,才會教育出這樣的熊孩子。
前段時間出現了這樣一個新聞,兩個孩子之間發生了矛盾,那麼一個孩子的家長認為孩子之間發生矛盾很正常,只要不是大問題,孩子完全可以自己來解決。但是另外一個家長就不這麼認為,自己衝到孩子面前質問那個小朋友為什麼欺負自己的孩子?
一點不知廉恥的用自己大人的身份來教育其他的孩子,為什麼不先教育自己的孩子?畢竟犯錯誤的是自己的孩子,這位家長還去打罵別人的孩子,相信孩子長大之後肯定不會成為一個特別優秀的孩子,他耳濡目染的接受著他父母的薰陶,慢慢的也會變成一個熊家長的。
還有一種難伺候家長,只要孩子回家給家長說老師今天批評了他沒有表揚他,那麼這樣的家長就會在群裡質問老師,或者是跑到幼兒園去找老師,她們認為自己的孩子是無上優秀的,怎麼到了老師這裡就會被批評了呢?
所以說作為家長一定要改正自己這樣的態度問題,既然把孩子送到幼兒園裡面,肯定就要服從老師的管理,孩子犯了錯就要教育孩子,畢竟孩子總要學會成長,大人不可能一輩子跟在他的後面。
這樣難伺候的家長,最後導致受到傷害受到影響的是自己的孩子,時間長了老師根本不會去管理這樣的孩子,慢慢的孩子就成了放羊式的了,等孩子走到社會上之後,也不會成為一個對社會有幫助的人。
回覆列表
幼兒教育的重點在園方,難點在家長,我支援這樣的觀點。
孩子在幼兒園形成的所有好習慣, 都是在老師的一點一滴教育下養成。
孩子為什麼送幼兒園?而不留在家裡?相信的就是幼兒園的一整套的教育方法和管理制度。
幼兒園有明確的各部職責;有管理的安全制度;有交通安全制度;有飲食安全制度;有家長聯絡制度,有教師評價、考核制度、有幼兒發展情況報告制度等,這些制度都落實在園方身上,而非家長。
所以孩子在園的好壞,園方擔著很大一部分責任。有沒有愛心,有沒有師德?有沒有責任心?這些都是考量孩子能否在幼兒園健康學習很重要的部分。
即使這樣,孩子在園教育離不開家長協同配合,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起作不可低個的作用。
我們幼兒園老師常常有這樣的困惑,一個禮拜七天,在園五天,飯頓頓都能自己吃,為什麼禮拜天回家兩天後,再來幼兒園就什麼都變了,老師還得從頭再來。
老師辛辛苦教的一套,到家卻能輕而易舉的被改變,幼兒園學的不就等於白學了嗎?
這說明什麼?教育有時候卡殼,就卡在家長那兒了。
家長的素質要不要提高?回答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