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8年,小七孔古橋有183年的歷史。小七孔古橋建於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古為黔南通往廣西商旅交通要道,橫跨響水河。橋下潭水幽藍,兩岸古木萌綠,襯出橋的雅靜恬美。
橋長40米,寬2.2米,高5.5米,橋體取拱形,結構玲瓏,工藝精妙。橋首原存石碑兩座,一為《修碑》 ,銘築橋功德;一為《萬古興橋碑》 ,刻有“群山岩浪千千歲,響水河橋萬萬年”聯句。
擴充套件資料:
關於小七孔古橋的傳說:
遠古時候有一個名叫阿吉的瑤族的小夥子,他的右手只有一個指頭,但是這個獨指卻有神奇的威力,能把堅硬如鋼的岩石戳成爛泥一般綿軟,更奇的是,過上一夜岩石又能恢復其堅硬本性。
阿吉的寨子有七位天仙一般美麗的姑娘。阿吉和七位姑娘看見鄉親們為涵碧潭所阻,不能到對岸去趕場和耕種,便決心在涵碧潭上合力修建一座石橋。
他們來到板崤山下,阿吉用獨指戳石頭,姑娘們便用變軟的石頭捏砌成橋,一個姑娘負責砌一孔。他們戳呀堆呀捏呀,一口氣幹了七七四十九天,終於堆捏成了一座七孔石橋。
因五里之外另有一座大七孔石橋,本橋遂名小七孔橋。又因這座橋是由七位姑娘捏砌成的,所以它還有一個別稱叫“七姑橋”。
參考資料:
截至2018年,小七孔古橋有183年的歷史。小七孔古橋建於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古為黔南通往廣西商旅交通要道,橫跨響水河。橋下潭水幽藍,兩岸古木萌綠,襯出橋的雅靜恬美。
橋長40米,寬2.2米,高5.5米,橋體取拱形,結構玲瓏,工藝精妙。橋首原存石碑兩座,一為《修碑》 ,銘築橋功德;一為《萬古興橋碑》 ,刻有“群山岩浪千千歲,響水河橋萬萬年”聯句。
擴充套件資料:
關於小七孔古橋的傳說:
遠古時候有一個名叫阿吉的瑤族的小夥子,他的右手只有一個指頭,但是這個獨指卻有神奇的威力,能把堅硬如鋼的岩石戳成爛泥一般綿軟,更奇的是,過上一夜岩石又能恢復其堅硬本性。
阿吉的寨子有七位天仙一般美麗的姑娘。阿吉和七位姑娘看見鄉親們為涵碧潭所阻,不能到對岸去趕場和耕種,便決心在涵碧潭上合力修建一座石橋。
他們來到板崤山下,阿吉用獨指戳石頭,姑娘們便用變軟的石頭捏砌成橋,一個姑娘負責砌一孔。他們戳呀堆呀捏呀,一口氣幹了七七四十九天,終於堆捏成了一座七孔石橋。
因五里之外另有一座大七孔石橋,本橋遂名小七孔橋。又因這座橋是由七位姑娘捏砌成的,所以它還有一個別稱叫“七姑橋”。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