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娜娃12345

    咸豐帝死後,由輔政八大臣掌握實權,慈禧和奕忻聯手,發動辛酉政變,除掉了肅順。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封奕忻為議政王,執掌軍機處,兼領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和內務府,此時的恭親王已是手握朝中軍政大權的重臣。 隨後,在鎮壓太平天國、洋務運動等一系列重大軍政要務中,奕忻精明幹練,表現非凡,贏得了“定亂綏邦”賢王的美譽。

    慈禧利用奕忻奪權成功,也給了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重權,但奕忻功高震主,則為慈禧所不容。慈禧害怕恭親王私結黨朋,有朝一日危及自己,自然要設法限制奕忻。想瞌睡就有人送來枕頭。翰林院編修蔡壽祺適時遞上一份奏摺,彈劾奕忻攬權納賄,驕縱徇私,各大學士、尚書、侍郎紛紛附議:請求皇上治議政王植黨擅政之罪。於是,慈禧太后降旨著即查辦,削去奕忻的議政王桂冠。因迫於朝野上下和各國列強的壓力,慈禧太后暫放奕忻一馬,允許他管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恰恰是奕忻不知收斂,殺掉了慈禧太后親信安德海,又勸諫同治皇帝免修治圓明園,連連觸怒慈禧太后。結果是,慈安太后甫一去世,慈禧太后便果斷出手,罷免了奕忻的一切職務,連同武英殿大學士寶鋆、吏部尚書李鴻藻、兵部尚書景廉、工部尚書翁同龢等,統統攆出軍機處和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後來,奕忻雖然復職,但已認賭服輸,再也不敢抗衡慈禧太后。反而上慈禧對他窮追爛打,光緒時代,奕忻完全被慈禧玩弄於股掌之中,慈禧一次次降罪於他,他也再無還手之力。

  • 2 # 回眸滿清

    反目?在我看來,慈禧和恭親王奕忻之間始終都是一種利益關係,為了各自目的,可能會暫時擱置爭議,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爭議會被無限擴大,直至徹底爆發

    咱們先說慈禧和恭親王之間被公認的“蜜月期”吧!從咸豐皇帝去世,到輔佐慈禧垂簾聽政,表面上看,這個時期確實是雙方最和睦的一個階段,但是,如果剝繭抽絲的話,就會發現,這個時期慈禧和恭親王之間是有共同利益點的

    從咸豐皇帝病重熱河開始,當時朝廷的實權已經控制在怡親王載垣和肅順這些人手裡,由於大學士柏峻被斬一事,年輕的慈禧和肅順發生了正面衝突,而怡親王也把慈禧視為潛在敵,在熱河期間曾多次羞辱於她,更重要的是透過一些捕風捉影的挑撥(與榮祿有染等),竟然讓皇帝下令禁止慈禧對同治的照料,轉而交給怡親王的福晉照顧。如果這些人日後把握朝綱,慈禧的日子肯定不會好過,這是慈禧不願看到的

    而對於恭親王來說,雖然當時依然擔當要職,但這都是咸豐皇帝賜予的。在咸豐皇帝病危之時,怡親王和肅順一黨為了清掃恭親王這個障礙,甚至密謀向皇帝指控恭親王謀逆,理由就是默許外華人反對皇上,並濫用“全權大臣”的權利!雖然沒有得逞,但是誰都明白“一山不容二虎”的規則,所以,恭親王也不願看到載垣、肅順等人掌權

    有了這個共同利益點,慈禧和恭親王的聯手也就變得順理成章

    在挫敗載垣一黨的陰謀之後,慈禧垂簾聽政,首先要做的就是嘉獎恭親王,授予他“議政王”的頭銜,並下特旨讓恭親王“親王”的頭銜成為世襲,除此之外,慈禧還將恭親王的女兒收為大公主

    在歷史上,這個時期兩人相扶相敬,是公認的“蜜月期”,但這只不過是慈禧的權宜之計罷了,因為雖然當時同治已經是皇位繼承人,但是,孤兒寡婦要立威朝堂談何容易,而恭親王大權在握,在外交方面的影響力更是無人能及,所以,拉攏恭親王就顯得異常重要

    隨著時間的推移,慈禧對於政務逐漸熟悉,批改奏章、下發懿旨也得心應手了,這時,就一改對恭親王唯唯諾諾的態度,變得強勢起來;

    而恭親王春風得意了這麼久,平時連皇帝的聖旨都會參考他的意見,內心能不膨脹嗎?有一次議政時竟然裝作沒聽清,要慈禧再說一遍,這也極大傷害了慈禧的自尊心,只不過此時的慈禧還不願和這位親王撕破臉,因為她沒把握

    1865年4月,雙方終於發生了正面衝突。在議政的時候恭親王突然逞強站了起來,這明顯違背了皇朝禮節,被侍衛們帶離現場。慈禧抓住這個機會,不但罷免了他“議政王”之職,還將“軍機大臣”、“總理衙門領班大臣”等職務一併革除。

    一個月後,內憂外患再加上大臣們的求情,慈禧意識到恭親王的影響要遠比自己想象的大,於是,順水推舟,恢復了恭親王的職務,但是雙方的心裡都留下了芥蒂

    直到後來,恭親王瞞著慈禧,誘使慈安皇太后下旨處斬了太監安德海,兩人才徹底翻臉

  • 3 # 白帝遊俠

    不存在反目!

    兩人結盟是因為有共同敵人,當敵人被清除後,沒有了合作的基礎,這個聯盟自然要分崩離析!再者慈禧權力慾極強,為了最高權力甚至不惜除掉自己唯一的親生兒子同治帝,她絕對不允許國內有能挑戰其權威的政治人物,即便是與之平起平坐的人也不能存在,不把其打倒在地永不翻身是不會罷休的!

  • 4 # 有得觀史

    辛酉政變後,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恭親王奕訢擔任議政王,帝國的二把手,但實際上,國家的大政方針都出自奕訢之手,洋務運動是奕訢搞起來的。慈禧沒有政治眼光,自私心重,權利慾極強,她代表著皇帝,代表著皇權。當奕訢的聲望蓋過慈禧時,就相當於功高震主,兩人的鬥爭也就開始了。

    第一回合,慈禧藉口編修蔡壽祺彈劾奕訢攬權納賄,罷去他議政王及一切職務。朝廷上下一片譁然,奕訢幹得不錯,為大清朝盡心盡力,被革職毫無道理,大臣紛紛上書,慈禧不得已恢復了奕訢的職務,但議政王沒恢復。奕訢被彈劾查無實據,卻丟了議政王頭銜。真正的原因是慈禧的紅人安德海被奕訢批評過度消費,安德海給慈禧下讒言,說奕訢嫌慈禧太過鋪張浪費。慈禧記恨,司機報復。這一回合慈禧勝出。

    第二回合,同治十一年,安德海請示慈禧為同治大婚置辦禮服,藉機斂財。安德海仗著慈禧的寵信專橫跋扈,經常欺負大臣,連奕訢和同治都不放在眼裡。奕訢抓住機會,以安德海違背太監不得私自出宮的祖制,爭得慈安和同治皇帝的同意,下令給山東巡撫丁寶楨,讓他就地正法安德海。這一回合,奕訢完勝。

    第三回合,同治親政,慈禧整天指手畫腳,為了避免慈禧干政,同治想重修圓明園,讓慈禧到園子裡養老。慈禧覺得兒子有孝心,很高興。奕訢覺得大清財政困難,不適合修園子,對同治修園子予以阻止,同治不高興罷了奕訢的一切官職。慈禧做同治的工作,恢復了奕訢的職務。這一回合奕訢勝出。

    第四回合,慈安死後,慈禧失去約束,她想專權,於是在光緒十年,借中法戰爭之機,把戰爭前期中國的失利全歸罪到奕訢頭上,罷黜了奕訢一切職務,讓他回家養老,奕訢毫無還手之力。這一回合慈禧全勝,

    第五回合,甲午戰爭失敗,社會輿論對李鴻章被動應對非常不滿,紛紛要求在家養老的奕訢出山。在家休養十年的奕訢重新走上政壇。這一回合奕訢勝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貓咪吃了止瀉藥後不拉屎,應該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