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記錄生活的每一刻

    如果影響水下航行安全,第一反應是緊急上浮,因為水上是較安全的,如不影響航行可以從水下自航返回,如果較嚴重也可以向指揮部求救,等待救援;如果水面有敵情,則要聽從艇長的臨時決定或執行出海前事先規定好的行動。

  • 2 # 刀v鋒

    一、如果影響水下航行安全,第一反應是緊急上浮,因為水上是較安全的,如不影響航行可以從水下自航返回,如果較嚴重也可以向指揮部求救,等待救援;如果水面有敵情,則要聽從艇長的臨時決定或執行出海前事先規定好的行動。

    二、如果水下故障後無法上浮,應棄艇組織自救逃生,美國海軍規定,出現下述險情應考慮逃生:進水或起火且無法控制;二氧化碳的濃度接近6%,並仍在增高;氧氣濃度接近或低於13%;失事潛艇內部的氣壓達到1.7個大氣壓力之前、且救援不能有效進行時。200米將是失事潛艇艇員能夠自主逃生的最大深度,超過這一深度只能採取外援救生。另外,由於艇員在自救上浮過程要承受海水壓力由大到小的變化,所以在200米以內的較大深度自行逃生,也只有經過嚴格逃生訓練的艇員才有可能獲得成功。因為自主逃生一般從逃生艙口或魚雷發射管“鑽”出來,逃生艙口和魚雷發射管都有前後兩個密封蓋,逃生人員備好呼吸器和救生浮標等脫險裝具,首先開啟後蓋鑽進;然後關上後蓋,並注入海水和壓縮空氣使內外壓力平衡;最後再開啟前蓋,人員鑽出,順著拴在救生浮標上的浮標繩緩慢上浮。這種逃生技術必須經過反覆演練,防止海水倒灌進艇內,造成更大的事故。另外要精確掌握好上浮速度,若作用於人體的海水壓力減壓太快,會得一種致人於死命的“減壓病”,因為人體在高壓下會吸收較多的氮氣,當失事艇員從深水向水面上浮的速度過快(即減壓過快)時,氮氣會在關節、血管和大腦中形成氮氣泡,它們可造成人員肌體劇烈的疼痛,以致癱瘓和死亡。

    現代潛艇一般在耐壓指揮台圍殼裡帶有可與潛艇脫離的漂浮救生艙,失事艇員可以在毫無外援的情況下使用該救生艙逃生。俄羅斯的“颱風”級核潛艇上甚至裝備了兩個這樣的漂浮救生艙,可以容納全部艇員。俄羅斯庫爾斯克號核潛艇爆炸沉沒時,由於艙室和艇殼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使得漂浮救生艙和人員逃生口(如魚雷發射管和逃生艙口)均無法使用。

    有的國家的潛艇,在主壓載水櫃內裝備了應急吹除系統,當潛艇失事時,系統內的固體燃料快速燃燒,產生高壓燃氣排出水櫃的水,使潛艇上浮。

    三、如果不能自行逃生,則可等待外部救援

    目前較為成熟的外援救生技術是深潛救生艇(DSRV)和救生鍾(SRC)

    深潛救生艇。DSRV的主要任務是為被困在海底的失事潛艇提供救援。平時,DSRV停放在機場,當接到呼救訊號後,由C—141型噴氣運輸機把深潛救生艇及其附屬裝置空運到距失事潛艇最近的港口;再由水面艦船或者經過特別改裝的潛艇運往失事現場實施營救。作業中,DSRV邊下潛邊以聲吶定位,透過水下電話與被困潛艇內的人員取得語音聯絡。在確定了失事潛艇的救援逃生艙口位置後,即與其進行對接,並根據現場的水深、海流及失事潛艇角度自動調整,確保對介面的水密性,最後利用電磁線圈將深潛救生艇牢牢固定在失事潛艇上。接著排幹深潛救生艇對接艙內的海水,失事潛艇的艇員也將救援逃生艙內的海水排幹,當兩側的壓力一致後,開啟逃生艙蓋轉移到DSRV上,同時DSRV向失事潛艇內運送氧氣瓶、鋰氫電池(照明用)、水、食品、藥物等。俄羅斯庫爾斯克號核潛艇失事後因為艇上的救援逃生艙口嚴重變形,英國的LR5型深潛救生艇無法與其對接,痛失救援的機會。

    救生鍾裝置——這是一種價廉實用的救援裝置,必須由水面艦船攜帶到失事潛艇的上方,利用絞索把救生鍾放到失事潛艇上,並與失事潛艇的逃生艙口對接,將連線通道調節到正常壓力,然後開啟救生鍾底蓋和失事潛艇的逃生艙口蓋,失事人員便可進入救生鍾內。當把救生鍾底蓋重新關閉後,便可由停泊在水面的救援船隻把救生鍾起吊到救援艦船上。法國海軍研製了一種可自航的救生鍾,重約13噸,可對沉沒在1000米深的失事潛艇實施救援。由於利用拖帶電源電纜,因此在動力方面有足夠的保證。

    潛艇的前後甲板上一般都各設一個多為橘黃色的圓形“失事浮標”,內裝電話、求救閃光燈、電源插頭等。緊急時可使其脫離失事潛艇上浮到水面,失事浮標與失事潛艇之間由幾百米長的鋼索和電纜連線,便於救援人員與失事潛艇通訊聯絡,以及提供電源。

    四、如果一切努力失敗,就要高唱著國歌與潛艇一起為國家沉入黑暗的海底深淵,英勇犧牲!!!

  • 3 # 龍行軍武

    潛艇失事後根據深度不同,一般分為三種方法逃生。本回答只討論當潛艇被擊毀或潛艇本身發生故障,無法自行上浮時的狀況。

    第一,當潛艇在一二十米的時候,潛艇兵可以透過魚雷管自行泅渡至水面。一般的魚雷發射管長度都在10米以上,一般可以作為蛙人執行任務時的通道,也可以在緊急狀況下作為艇員逃生的通道。當內外壓力差達到一定平衡後,艇員穿上專門的增壓潛水服就可以從魚雷管爬出爬出艇外,之後憑藉浮力上浮到海面上。

    第二,當潛艇在百米深的海底時,潛艇兵可以乘坐潛艇的安全逃生艙安全撤離潛艇。一般而言,有些潛艇,特別是核動力潛艇會配備專用的逃生艙裝置,這個逃生艙一般會設定在指揮塔的圍殼罩裡,當然也有設定在其他位置的。如果潛艇在百米深海中發生故障或者遭到襲擊後,艇員就可以以快速向逃生艙轉移,然後快速開閥門,便會上浮到海面逃生。這種逃生方法同時也可作為淺水時的逃生方法。

    第三,當潛艇處於超過二百米深的水域時,就不建議使用普通的逃生艙和魚雷管逃生法了。因為200米海水下的壓力非常大, 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很容易死於“減壓病”。在這種深度,一般改良的深海逃生裝置可以承受住壓力,從而上浮。如果沒有這種深海逃生裝置,那麼就只能等待外力救援。比如各個國家的潛艇支援艦,都會攜帶有深海救援潛艇或者是潛水鐘。兩者都需要潛入海底與失事潛艇的逃生艙口對接,從而轉移艇員。但這種救援方式限制比較多。當年庫爾斯克號潛艇發生爆炸沉沒,英國的深水救援潛艇攜帶維持生命的物資想要救援庫爾斯克 號上的艇員,就是因為爆炸導致救援艙口變形而無法完成對接,從而功虧一簣。

    綜上所述,可以分為自行救援和外力救援,這其中又分為三種逃生方法,第一是透過魚雷管自行逃生,第二是透過逃生艙自行逃生,第三是透過外力的救援潛艇或者原子鐘逃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相四線的插座怎麼具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