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遷》
出處三字經
孟母簡介
孟母(公元前392~公元前317年),孟子的母親仉(zhǎng)氏,戰國時鄒華人。
她克勤克儉,含辛茹苦,堅守志節,撫育兒子,從慎始、勵志、敦品、勉學以至於約禮、成金,數十年如一日,絲絲入扣,毫不放鬆,既成就了孟子,更為後世的母親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她本人也成為名垂千秋萬世的模範母親,在中國歷史上受到普遍尊崇。
黎民百姓傳頌著她的故事,文人學士為其立傳作贊,達官顯貴、孟氏後裔為其樹碑修祠,後人把她與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母親歐母,“盡忠報國”岳飛的母親岳母、晉代名將陶侃的母親陶母列為母親的典範,號稱中國“四大賢母”,而且位居“賢母”之首。
太谷秧歌《孟母三遷》從編劇、作曲、導演、演出由太谷的文藝創作隊伍、劇團擔當,服裝、道具、舞美、燈光由北京和晉中的專業團隊設計製作,將傳統表演與現代舞美完美結合起來,相映成輝,這是對太谷秧歌的發展和提升,對太谷秧歌的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
原文
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時,嬉遊為墓間之事,踴躍築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乃去,舍市旁。其嬉遊為賈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復徙居學宮之旁。其嬉遊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處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
字詞解釋
【舍】家。
【墓間之事】指埋葬、祭掃死人一類的事。
【踴躍築埋】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
【處子】安頓兒子的地方。
【乃】:於是,就。
【嬉】遊戲,玩耍。
【賈(gǔ)人】商販。
【炫賣】同“炫”,沿街叫賣,誇耀。
【徙】遷移。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兩種盛器,此指祭禮儀式。
【徙居】搬家。
【及】等到。
【大儒】聖賢。
【揖讓進退】即打拱作揖、進退朝堂等古代賓主相見的禮儀。
【揖】作揖。
【遂】最後。
【市】集市。
【居】家。
【卒】最終,終於。
譯文
孟子的母親,世人稱她孟母。孟子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祭拜之類的事,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他的母親說:“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於是將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又將家搬到學宮旁邊。孟子學習會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禮及進退的禮節。孟母說:“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裡定居下來了。
啟發
1.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良好的人文環境對人的成長及品格的養成至關重要,孟子後來成為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我想這和他有一個睿智的母親是分不開的!
2.良好的人文環境對人類的成長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現代的人們不僅要求高品質的物質生活,更需要高品位的精神生活,啟發人更多的思維。在個人空間,在居住方面,在社交圈裡,在生活中,環境造就人才,環境也淹沒才人。環境是十分重要的,比如把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交給一隻狼去撫養,嬰兒長大後就具有狼的很多生活習性。社會環境與一個人、特別是青少年的成長有直接的關係。孟子後來成為大學問家,與社會環境對他的薰陶感染有很大關係。
3.孟母三遷所碰到的三次社會環境,其實都是對孟子的社會教育不同。孟母最後選擇的定居之處,就是告誡我們社會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也是以人性的共識為基準的,社會教育本就應該以身作則,給還未走上社會的和初次來到社會的孩子們有一個明確的、正確的社會導向
4.從孟母三遷看出,如果孟母是掌管墓地的官員,那麼可能第一次就不會搬家了;如果孟母是商人,第二次搬家之後就定居了;如果孟母並不認為孟子懂禮貌、守秩序是對孟子成長的輔助力量,可能還會有第四次搬家。也就是說,如果父母有能力給孩子選擇社會環境的話,首先不能以己身職業為基礎去選擇,應以人性的共識為選擇標準;其次,孟母對內,對自己的孩子而言,其所行使的家教的責任,以及選擇最後定居的地方,都是由己身的是非對錯觀、正確的社會認知、對孩子成長之路的抉擇等所決定下來的。不管是社會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是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
《孟母三遷》
出處三字經
孟母簡介
孟母(公元前392~公元前317年),孟子的母親仉(zhǎng)氏,戰國時鄒華人。
她克勤克儉,含辛茹苦,堅守志節,撫育兒子,從慎始、勵志、敦品、勉學以至於約禮、成金,數十年如一日,絲絲入扣,毫不放鬆,既成就了孟子,更為後世的母親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她本人也成為名垂千秋萬世的模範母親,在中國歷史上受到普遍尊崇。
黎民百姓傳頌著她的故事,文人學士為其立傳作贊,達官顯貴、孟氏後裔為其樹碑修祠,後人把她與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母親歐母,“盡忠報國”岳飛的母親岳母、晉代名將陶侃的母親陶母列為母親的典範,號稱中國“四大賢母”,而且位居“賢母”之首。
太谷秧歌《孟母三遷》從編劇、作曲、導演、演出由太谷的文藝創作隊伍、劇團擔當,服裝、道具、舞美、燈光由北京和晉中的專業團隊設計製作,將傳統表演與現代舞美完美結合起來,相映成輝,這是對太谷秧歌的發展和提升,對太谷秧歌的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
原文
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時,嬉遊為墓間之事,踴躍築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乃去,舍市旁。其嬉遊為賈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復徙居學宮之旁。其嬉遊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處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
字詞解釋
【舍】家。
【墓間之事】指埋葬、祭掃死人一類的事。
【踴躍築埋】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
【處子】安頓兒子的地方。
【乃】:於是,就。
【嬉】遊戲,玩耍。
【賈(gǔ)人】商販。
【炫賣】同“炫”,沿街叫賣,誇耀。
【徙】遷移。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兩種盛器,此指祭禮儀式。
【徙居】搬家。
【及】等到。
【大儒】聖賢。
【揖讓進退】即打拱作揖、進退朝堂等古代賓主相見的禮儀。
【揖】作揖。
【遂】最後。
【市】集市。
【居】家。
【卒】最終,終於。
譯文
孟子的母親,世人稱她孟母。孟子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祭拜之類的事,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他的母親說:“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於是將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又將家搬到學宮旁邊。孟子學習會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禮及進退的禮節。孟母說:“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裡定居下來了。
啟發
1.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良好的人文環境對人的成長及品格的養成至關重要,孟子後來成為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我想這和他有一個睿智的母親是分不開的!
2.良好的人文環境對人類的成長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現代的人們不僅要求高品質的物質生活,更需要高品位的精神生活,啟發人更多的思維。在個人空間,在居住方面,在社交圈裡,在生活中,環境造就人才,環境也淹沒才人。環境是十分重要的,比如把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交給一隻狼去撫養,嬰兒長大後就具有狼的很多生活習性。社會環境與一個人、特別是青少年的成長有直接的關係。孟子後來成為大學問家,與社會環境對他的薰陶感染有很大關係。
3.孟母三遷所碰到的三次社會環境,其實都是對孟子的社會教育不同。孟母最後選擇的定居之處,就是告誡我們社會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也是以人性的共識為基準的,社會教育本就應該以身作則,給還未走上社會的和初次來到社會的孩子們有一個明確的、正確的社會導向
4.從孟母三遷看出,如果孟母是掌管墓地的官員,那麼可能第一次就不會搬家了;如果孟母是商人,第二次搬家之後就定居了;如果孟母並不認為孟子懂禮貌、守秩序是對孟子成長的輔助力量,可能還會有第四次搬家。也就是說,如果父母有能力給孩子選擇社會環境的話,首先不能以己身職業為基礎去選擇,應以人性的共識為選擇標準;其次,孟母對內,對自己的孩子而言,其所行使的家教的責任,以及選擇最後定居的地方,都是由己身的是非對錯觀、正確的社會認知、對孩子成長之路的抉擇等所決定下來的。不管是社會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是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