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俗人味道
-
2 # 週一平
突騎施是草原部落民族,唐朝是農耕民族,草原部落糧食不穩定,農耕民族擁有糧食和土地,自古以來就是草原部落南下搶掠農耕民族,突騎施與大唐早晚都是敵人,這個並不奇怪
-
3 # 使用者4357250780783李
唐太宗順利登上皇位後,大力征戰四方,首先打敗王世充,首復河南,轉戰河北斬殺瀆建德,東方征討高麗穩定了國內和周邊局勢,貞觀初年國內經濟和人口穩定增長。
此時正好騰出手來對付突厥,對付西淢諸國李世民一套計劃,他採取拉攏和絞殺的兩條策略,突厥人想擺脫唐朝控制必須打敗東面的大食國,而李世民聯合大食國想夾擊突厥國,然而由於阿拉伯帝國崛起危挾了唐朝,李世民轉而支援突厥蘇祿可汗,突厥在西淢逐漸強大起來,欲掙脫唐朝約束,這時唐太宗聯合大食國對付突厥人。
此時內部開始分烈,突厥可汗蘇祿一死,突厥國走向衰弱,黑姓為蘇祿出身的車鼻族部,是黑髮的蒙古利亞人,黃髮是正統伊蘭人種。蘇祿可汗死後兩族內鬥,給唐朝可趁之機,舉全國兵一起徹底滅了突厥國。從此突厥人消失在歷史長河。
-
4 # 國學君
突騎施在河中地區的行動雖然符合唐朝利益,但這決不代表蘇祿忠於唐,只是雙方因有共同的利益目標才站在一起,而蘇祿的最終目的就是恢復西突厥當初的勢力範圍,這一點是唐與大食都不能容忍的。
大唐OS: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讓西突厥回來的。
隨著突騎施逐漸強大,突騎施對唐的潛在威脅性遠遠超過了阿拉伯人東擴的威脅。為實現目的,在統治突騎施的數十年中,蘇祿也多方拉攏其他大勢力,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唐的宿敵-吐蕃。突騎施與吐蕃頻頻交使,以致聯姻。《舊唐書。突厥傳》日:“蘇祿...潛又遣使南通吐蕃,東附突厥。突厥及吐蕃亦嫁女與蘇祿”;《新唐書.突厥傳》亦說: 蘇祿“又交通吐蕃、突厥,二國皆以女妻之”,蘇祿將她們“併為可敦”,也就是都立為“可汗夫人”。
赤德祖贊,也叫尺帶珠丹
吐蕃與突騎施的交往、聯姻,引起了唐朝的不滿,《全唐文》卷二八七載張九齡所撰的《敕吐蕃贊普書》,就反映了唐朝與吐蕃之間關於此事的爭論:皇帝問贊普: 朕與彼國,既是舊親,近年以來,又加盟約,如此結固,仍有猜嫌,明知異域之心,亦難可保。比者所有信使,惟知怨此相違,自料國家,何負於彼? 至於突騎施,蕞爾醜虜,頃年恃我為援,幸至今日,而敢辜恩,朕未即誅之,待其惡積。贊普越界與其婚姻,前者以意向道,即雲尋已告絕,朕亦委信,以為必然,今乃定婚如初,黨惡可見。
大唐OS2:當我是死人
十八年,蘇祿的使者來到京師,玄宗在丹鳳樓設宴。恰巧後突厥也於此時遣使入朝,正趕上此事,雙方遂為座次問題展開爭執。突厥使曰:“突騎施國小,本是突厥之臣,不宜居上。”蘇祿使曰:“今日此宴,乃為我設,不合居下。”唐玄宗只好讓中書門下及百僚商議,最終決定於東西幕下兩處分坐,突厥使在東,突騎施使在西。宴會結束後分別給予兩派使者豐厚的賞賜。此時的突騎施已完全把自己當成與後突厥對等的獨立大國,唐朝嘴裡的“待其惡積”也在一步步的印證。
開元18年局勢
734年,突騎施的一個酋長闕俟斤入朝,進入北庭都護府的轄地後與當地的官員發生矛盾,遂生不臣之心,轉身回去調兵遣將,圍攻疏勒,不克而還。這次反叛敲響了突騎施的喪鐘,早已覺得突騎施勢大難制的唐中央正式決定改變戰術,聯合大食東西夾擊,徹底消滅“不純臣於唐”的突騎施,唐使張舒耀與大食協商,約定從吐火羅和勃達嶺夾擊突騎施,恰在此時阿拉伯更換了呼羅珊總督,張耀拖到735年夏秋之際才返回,大食同意次年4月出兵,當年10月,蘇祿親率大軍進犯撥換城。第二年正月被北庭都護府都護蓋嘉運在賀羅嶺擊敗,同年4月,阿拉伯如約出兵,順利攻下吐火羅,殺死蘇祿派到那裡的葉護,但唐方面由於吐蕃大將莽布支率軍來犯而未能同時出兵響應,故大食中途退兵。
734年的突騎施,實力已經大受打擊
739年,滅突騎施
東西連遭失敗的蘇祿為避免兩線作戰,於8月向唐謝罪請降,以集中力量對付大食,奪回吐火羅。737年,護實犍向大食投降,呼羅珊的新總督阿薩德在吐火羅大敗蘇祿,蘇祿只得狼狽逃回故地
回覆列表
突騎施由突騎施、車鼻施、處木昆三姓為核心部落,所以又稱“三姓突騎施”。上文說到的烏質勒來自突騎施部,後來的蘇祿可汗就來自車鼻施部。
突騎施車鼻施部
烏質勒死於706年,他的兒子娑葛於708年自立可汗,成立了突騎施汗國,雖然與唐朝多有瓜葛紛爭,一度還攻克安西都護府駐地龜茲,但最終唐還是承認了他的地位。唐中宗還封他為“十姓可汗”(一說十四姓)。
在那時,唐朝對於西域的控制仍然比較穩定。
在東突厥和西突厥滅亡之後,到了武周,阿史那貴族追憶祖先榮光,起兵造反建立了後突厥政權,一直至745年唐玄宗時期才被滅亡。
而突騎施的娑葛就死在了後突厥手中。
娑葛死後,其部將蘇祿收拾殘部,自稱可汗,在他的經營下,竟然擁兵20萬,稱霸西域。
717年,突騎施聯合吐蕃和大食圍攻拔換城和大石城,同年又與吐蕃進攻安西城。
此後與唐朝和解,一直至726年,相對和平。722年,唐玄宗還將阿史那懷道的女兒封為交河公主,嫁給了蘇祿。
而在這段時期,從724年開始,突騎施在蘇祿可汗的帶領下,參與粟特叛亂,對抗阿拉伯,在穆斯林歷史上稱之為“乾渴戰役”和“遊行戰役”中取得勝利。
中間部分的安國、康國等就是昭武九姓之粟特
726年,在杜暹任安西都護時,交河公主派牙官趕著1000多匹馬去賣,並傳達命令給杜暹。杜暹因交河公主沒資格命令於他而大怒,杖打來使,扣留馬匹至全部凍死。蘇祿於是進犯安西四鎮。
734年,北庭都護劉渙,因聽聞來此交易馬匹的突騎施人蓄意叛亂,遂未經奏請而襲殺之。
在誅殺劉渙,但仍未能與蘇祿達成和解的情況下,唐與蘇祿正式開戰。雖蘇祿在過程中屢次求和,但終因首鼠兩端,失去唐朝信任,最後兵敗。
738年蘇祿與阿拉伯的吐火羅斯坦一戰中敗北,被部下所殺。從此突騎施陷入黑黃兩姓之爭(車鼻施部是黑姓,突騎施部和處木昆部是黃姓),陷入衰落。
縱然突騎施翻來覆去不可信,但唐帝國終究失去了一道抵抗阿拉伯的屏障,此後,阿拉伯在中亞的影響力逐步提升,至怛羅斯之戰後,唐朝對中亞的控制逐步移交到阿拉伯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