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熊文文熊建平348
-
2 # 玩易齋
孫子的全勝思想是關於以萬全之策力爭用最小的代價獲取全域性勝利的理論。它要求決策者利用全破辯證關係,最大限度地使敵人屈服而把敵我雙方的損失減少到最小,它的核心思想是謀全域性,懂全破,定全策,即謀劃要從全域性出發,這就要懂得全與破的辯證關係,在此基礎上,制定出萬全之策。其手段主要有伐謀、伐交與伐兵相結合。
孫子認為:"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這裡所說的"全"是保全,"破"是用武力將敵人擊敗。孫子這段話中包含這樣的思想:最理想的目標是使敵人整個國家都投降;不行,就破敵一軍,使敵人一國投降;次之,破敵一旅,使敵人一軍投降;再次,破敵一卒,使敵一旅投降;乃至破敵一伍,使敵一卒投降。這就是孫子的"全勝"思想。可見,孫子"全勝"概念確切含義是指最大限度地減少犧牲而獲得全域性性勝利。他已認識到了"全"與"破"相反相成的關係,在指導思想上力爭完滿的"全";在實踐中,則主張"全""破"結合,以"小破"求"大全",其最終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使敵屈服於我,而把敵我雙方的損失減少到最小。這就在全破問題上實現了理想與實踐的辯證統一。
攻心是達成全勝目的的重要手段。目前,所見中國最早的兵書《軍志》中就有"先人有奪人之心"的話;《孫子兵法》中也講到"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攻心"作為一個完整的概念是孫臏最早提出來的
"古人所用的攻心謀略中有兩個最主要的手段,一是軟攻心,古人稱之為"文伐";一是硬攻心,古人稱之為"威懾"。什麼叫文伐呢?文伐是《六韜》裡的話,意思是用柔性手段消弱敵人,為對之進行軍事打擊創造條件。其基本特點是"因其所喜,以順其志"。比如,敵人驕傲自大,就吹捧他,使他忘乎所以;敵人利慾薰心,就用金錢收買他,讓他為我所用;敵人喜歡美色,就用美女去誘惑他,叫他心昏神迷,顛倒是非。如春秋末年越王勾踐送西施給吳王夫差;戰國時,秦將王翦用離間手段使趙王殺死李牧;明末皇太極用反間計使明朝的崇禎皇帝殺死袁崇煥等,都屬文伐。
威懾的含義是顯示威力和使用這種威力的決心,以使敵人畏服。用孫子的話說,叫"威加於敵"。
全勝思想中還有一個重要謀略叫"經濟戰",即用經濟手段達成不戰屈敵,或為軍事上戰勝敵人創造條件的目的。這個思想在中國古代託名管仲作的《管子》一書中就有記載。現在美國經常使用這一手段,叫做"經濟制裁",用以對付它的對手,以此達到不戰而屈敵或削弱對方、達成"勝於易勝"的目的。
中國古代的聯盟戰略思想也很豐富,如戰國時代的連橫、合縱;三國時代的多極鬥爭謀略等。它是多極鬥爭的產物,使用者利用盟友借力打力或宣示自己的強大以使敵畏服。
《孫子兵法》戰勝思想是關於透過戰爭手段奪取戰爭勝利的理論,是《孫子兵法》中最精彩的部分,其中包含著豐富的辯證法內容,它總的要求是致人而不致於人,即掌握戰爭主動權。為此,要識常變,講仁詭,知虛實,用奇正,懂專分,辨久速,曉迂直,兼攻守等。
-
3 # 讀者家
第一, 提出了重戰、慎戰、備戰思想.
第二, 提出了戰爭與諸因素的關係.
第三,提出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全勝戰爭境界.
第四、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戰爭規律.第五、提出了很多具體的、靈活多變的作戰原則.
-
4 # 寒柏隴臥子
如何理解和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不必去從《孫子兵法》中的十三篇計謀一個個去分析,只要在孫子對於戰略戰術的總結中就能夠窺得一二了。咱們今天不介紹那麼多沒用的,也不用整段摘抄《孫子兵法》中那些文言文顯示學問高深,就用以下六點總結題要,用大白話來說明問題。
孫子的軍事思想是博大精深的,其戰略戰術原則也是倍受人們推崇。孫子在《孫子兵法》中,對於戰略戰術的總結主要有:
❶避實擊虛
在《孫子兵法》中,孫子指出戰爭中兵力的佈置是戰爭指揮者照所掌握的實際情況而定,其兵力必定是有強有弱。我們這一方在作戰中應當避開敵人兵力強大的部分,而重點進攻敵方兵力薄弱的部分,這樣就能奪取戰鬥的勝利了。
❷致人而不致於人
《孫子兵法》的另一個作戰要點就是:致人而不致於人。“致人”,就是調動敵人,讓敵人依照我的意圖行事;“致於人”,即被敵人調動。孫子指出在戰爭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掌握戰鬥的主動權。沒有主動權就會被人牽著鼻子走,就會陷入被動、消極防禦,甚至處處被動挨打的境地。
❸先勝而後求戰
孫子在其兵法的首篇便寫道:“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由於孫子認識到戰爭是關係到國家及民族存亡的大事,因此他提出了以慎重的態度對待戰爭的觀點。
孫子提出在戰爭前,應該認真地分析敵我雙方的優勢與弱點,力求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善於作戰的人,總是打有把握之仗,不打無準備之戰。
❹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孫子指出在戰爭中要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瞭解自己,也瞭解敵人。知己知彼,才能去實施避實擊虛之計,才能掌握戰場的主動權。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最終戰勝敵人。
❺以正合,以奇勝
孫子在其兵法理論中,提出了一個“奇正”的命題。①即在作戰的戰術佈置中,兵力部署以承擔正面作戰的為主,擔任側擊、包圍、迂迴的為奇;②擔任箝制敵人主力的為正,列陣對敵、明面攻擊的為正;③承擔突擊的部隊為奇,集中機動、偷襲或採用特殊戰法的為奇。
孫子指出作戰必須有“正奇”的變化,要“以正合,以奇勝”,才能最終戰勝敵人。
❻識眾寡之用者勝
在《孫子兵法》中,孫子還總結出兵多與兵少的不同用法。他指出打仗、用兵應視不同的情況而靈活地處置兵力的分散或集中。在我方兵力不如敵軍時,要設法分散敵人的兵力。這樣,在區域性造成“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一”的相對優勢,來給敵人以有力的打擊。
孫子提倡兵力的部署要以敵我力量的對比為依據,在作戰中要釆取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來儲存自己,消滅敵人。
在實際戰爭中,沒有能保證絕對全勝的戰略戰術。但是孫子的這些軍事思想,己被後來眾多軍事家所運用。以這些戰略戰術,再結合當時實際情況為指導而贏得戰爭勝利的戰例近乎俯拾即是。
回覆列表
我來回答: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軍事理論著作,現代軍事,還有國際關係上都一直借簽著古人的謀略,孫子兵法裡最有名的當屬三十六計了,戰爭中最勝策略當屬不戰而曲人之兵了。古人有云上謀伐策,下謀伐兵,不戰而曲人之兵乃上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