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紅色天空001
-
2 # 宇宙偵探喵星人
星球的核心如何形成?引力如何產生的?很明顯,題主是知道星球的核心主要就是由引力集聚物質產生的,所以,在這裡我就單解釋下,引力是如何產生的?
關於這個問題,早在萬有引力剛出來的時候,牛頓就已經在思考了,甚至幾度求向神靈;在20世紀,愛因斯坦就試圖將四種基本力,即強相互作用力、電磁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以及萬有引力,建立在一個統一的理論之上,從而找到萬有引力存在的真正原因。但是,迄今為止,這個問題仍在假設階段,幾乎一點實質性的進展都沒有。
下面,就簡單列舉幾個解釋。
解釋一,質量使時空彎曲。這種理論認為,空間就像一張無形的網,當有質量的物體,放在上面的時候,就會造成凹陷。質量大的造成的凹陷大,質量小的凹陷就小。於是小質量天體就會逐漸接近大質量天體,由於都在運動,最終會產生兩個結果。
一是接近撞擊在一起,二是一個圍繞著另一個做環繞運動。而星球核心就是由不斷接近匯聚在一起的宇宙物質組成的。一般來說,星球核心的密度都大於其表面的密度。因為在物質不斷的集聚過程中,外層物質的增多會逐漸導致內部壓力的增大,就像是玩疊羅漢,最下面的人肯定是承受壓力最大的,所以下面的人一定是最強壯的,星球核心也是密度最大的地方。
解釋二,引力是電磁力的外延。
實際上,這個問題就否定了萬有引力的存在。我們知道,原子中的電子和質子都是帶電的,而這種力不但作用於原子內部,它也可以無限外延,沒有距離的限制,只是威力極小罷了。但是無數個帶電的電子質子 ,無數個原子堆疊在一起,即便是再小的力,也能夠產生巨大的威力。萬有引力,就是電磁力的宏觀表現。
此外,還有人認為是宇宙膨脹導致了空間彎曲,造成了和解釋一相似的情況,愛因斯坦認為是物質存在使時空彎曲,但是他沒有說明物質存在究竟怎麼使得時空彎曲的。
以上很多解釋其實都背離了萬有引力是一種獨立的力,而試圖從其他方面解釋萬有引力的存在。或許,只有等到統一場論出來之後,人們才能知道萬有引力存在的真正原因吧。
關於引力是怎麼產生的?你覺得呢? -
3 # 科普大世界
這個問題的前一部分答案很簡單,無論是恆星、行星還是其他可見天體,其內部的核心都是由於物質的凝聚形成的,從塵埃凝聚成小行星開始,物質越來越多就會變成行星,再多就會變成褐矮星,進而變成恆星,這些星體的內部由於質量不同,星體核心的密度、壓力和溫度也不同,褐矮星之下的星體內部沒有核聚變,之上的星體內部基本都有核聚變,不過白矮星和中子星除外。
黑洞的核心和這些星體完全不同,現在我們還不知道黑洞的內部世界是怎麼樣的,不過普遍認為黑洞的內部有一個奇點,這個奇點是以能量的形式存在的,其體積極其小,然而質量極其大,所以其密度也極其大。
目前認為,宇宙間的各種物質和能量的運動為四種力在維繫,即強相互作用力、電磁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和萬有引力,萬有引力是宏觀層面的力,它表現為物體間的力的相互作用,關於它的來源目前的解釋並沒有統一,有理論認為是因為天體的質量使時空產生了彎曲,導致物體間距離越近就越容易靠近;也有科學家認為引力是一種熵力,因為宇宙在宏觀層面上總是趨向於熵極大的狀態,而如果有外力來破壞這個熵極大的狀態,那麼宇宙系統為了保持平衡,就會出現抵抗熵減小的力。
還有科學家認為引力是電磁力的外延,也可以說是宏觀上的電磁力,從微觀層面上來看,原子中的電子和質子都是帶電的,這種電召救了,兩者相互的作用力就是電磁力了,持這種觀點的科學家認為,電磁力不單作用於原子的內部,也可以無限向外延伸,還可以透過數量疊加,那麼這樣一來,原子數量越多外延的電磁力就越大,體現在星球上,就是質量越大的天體的引力越大了,這樣回答的話,就否定了萬有引力的存在,因為它只是電磁力的外延。
不過也不能只用電子和質子之間的電磁力來解釋引力,因為中子星和黑洞是沒有這些東西的,所以用電磁力來解釋的話,還必須要考慮更小粒子層面的電磁力。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您說的星球指的是恆星還是行星? 恆星基本都是透過星雲或者分子云的氣體、塵埃,引力坍縮而誕生的。恆星的核心是在這團氣體、塵埃高密度的中心透過將氫融合成氦產生能量,而氦又逐漸佔據優勢,開始一層層的逐漸將氫融合成氦,所謂的原恆星會進一步收縮,逐漸接近流體靜力平衡,成為一顆合格的恆星。而行星是同一塊星雲恆星誕生後的殘留物。原恆星誕生後,圍繞它的星雲中還是含有大量的氫和氦,還有少量的碳、氧、矽甚至鐵的顆粒。這團星雲在誕生原恆星後逐漸冷卻,靜電使那些顆粒聚集在一起,形成星子的鬆散組織,在引力作用下,這些鬆散的星子相互碰撞成碎片,又因引力作用逐漸聚合成行星。在這個過程中,離原恆星較近的區域,形成岩石–鐵類的行星核心,由於整個圓盤的固體物質較少,其質量和地球差不多或者更小。 而離原恆星較遠的區域,存在大量的冰。它們和岩石、鐵一起更容易聚集,當這樣的星子達到地球數倍時,它們開始吸附氫和氦以及其他物質,形成大型的氣態行星,只到它們把周圍清理乾淨。這一過程中,由於重力的原因,金屬鐵逐漸向行星核心下墜、聚集,由於壓力的作用,核心溫度迅速升高,行星越大其核心溫度越高,地球核心溫度大約是5000度,而木星核心溫度達到3萬度以上。 而木星可能在太陽誕生不久大約100萬年內,木星核心質量迅速增長到地球質量的20倍,400-500萬年內極速增加到地球質量的50倍。算得上是太陽系最老的行星。在它誕生的過程中,木星瘋狂吞噬物質,並且軌道逐漸外移置現在軌道位置。木星的核心可能是個矽酸鹽與少量鐵組成的核心,核心溫度36000度左右,被一層液態金屬氫包覆著。 至於白矮星在初期它的核心基本是純碳,是恆星核心聚變而來,外面是一個氦層,最外包裹著一個氫殼。白矮星的內部不再有物質進行核聚變反應,因此恆星不再有能量產生。因為沒有能量來源,它的溫度會逐漸降低,慢慢變成一顆黑矮星,不過這個過程太漫長了,可能需要數百億至上萬億年。也有極端的例子,一顆紅巨星和一顆白矮星最終結局是產生la型超新星爆炸,最後白矮星蕩然無存。 從中子星的結構成分可以看出,中子星絕對不是僅僅只有中子的天體,更不可能是一個巨大的原子核。 中子星含有鐵原子核晶格、簡併電子氣、原子核、自由中子、簡併態中子、質子以及很多未知的結構成分,還分成好幾層,是一種很複雜的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