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柏鍇23

    他倆壽命不一樣!康熙去世前,兒子們就正當盛年;反觀乾隆,好多兒子夭折不說,他活了快九十歲,能比他活得長的兒子都是他老年之後生下的。

  • 2 # 品茗撩股

    乾隆傳位沒有出現康熙當年的九子奪嫡現象,主要原因在於他父親雍正在位時所建立的秘密立儲制度。

    康熙在位時,是採取公開立太子的方式,造成了各皇子之間明爭暗鬥,拉幫結派,相互攻訐,所以出現了九子奪嫡的現象,導致康熙的太子立了廢,廢了又立,直到康熙去世,也沒有個明確的結果。雍正最後勝出也是長期隱忍,踩著兄弟們的鮮血,最後藉助隆科多之力才最終登上皇位,而且疑點重重,很多人懷疑他得位不正,甚至有人懷疑他害死了康熙。

    雍正繼位以後,一方面殺害當年爭位的兄弟們,穩固皇位。另一方面,鑑於康熙朝公開立儲的弊端,建立了秘密立儲制度,即皇帝把傳位詔書事先寫好,明確接班人,然後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的後面,待老皇帝去世後,取出詔書,依照旨意來確定新皇帝的人選,這才避免了公開立儲皇子們你爭我奪的局面。

    所以雍正秘密立儲,乾隆繼位。乾隆又秘密立儲,傳位給嘉慶。當然乾隆是提前禪位的,傳位後又做了三年多的太上皇。

    乾隆朝其實立過三位太子,前兩個都是乾隆髮妻富察氏之子,分別是皇次子永璉,皇七子永琮,可惜都夭折了。在乾隆63歲的時候才立令妃之子皇十五子永琰為太子,這就是嘉慶皇帝。

  • 3 # 源稚生

    在中國歷史上,乾隆帝和康熙帝都是在位時間非常長的帝王,兩人在位都超過60年,康熙帝末年,太子被廢,不久諸子爭奪嫡位,史稱“九龍奪嫡”。那麼同樣有諸多子女的乾隆帝為何沒有出現這種情況呢?

    ‖乾隆帝沒有公開立儲,而康熙帝公開立儲埋下了矛盾

    一代明君的康熙在太子的事情上犯了糊塗,導致了之後的腥風血雨。一樣被稱之為一代明君的乾隆皇帝就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因為乾隆皇帝從來沒有公開設立過太子,設立太子,會成為其他皇子攻擊的物件,因為許多人都在盯著那個位子,犯了一點兒錯誤就會有被廢的可能,而別人就可以取代他。要麼皇帝就要把太子培養成最厲害的,要麼就會被廢掉太子之位。而乾隆皇帝正是因為親眼所見皇子為了爭奪皇位而發生的腥風血雨,沒有公開立儲,保護了皇位繼承人,也減少了官員與皇子的結黨營私。

    ‖乾隆帝雖然子女多,但能繼承皇位的不多;康熙帝則不然

    康熙皇帝有35個兒子,乾隆皇帝卻只有16個。並且還有好幾個都不幸早逝。還被過繼了兩個,所以相比起康熙的九位擁有競爭能力的皇子。乾隆卻只有四五個,乾隆還曾經明確的告訴自己的皇子自己在位的時間。因此比起康熙皇帝遙遙無期的在位時間。對於皇子來總算是有個盼頭。兩位帝王在位時間都長,但是能撐到最後的,康熙帝的兒子很多,而乾隆帝的兒子卻不多。

    ‖康熙帝的兒子能力強的人多,相對而言乾隆帝的兒子能力平庸一些

    康熙帝的兒子大多能力非凡,無論是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八阿哥,十四阿哥都是有才略的人才,他們很早就參與政事,有很強的政治經驗,這就會導致大家誰都不服誰,爭權奪利在所難免;相對而言,乾隆帝的兒子活到乾隆六十年的沒有幾個,就能力而言,平庸的多。

    ‖秘密立儲政策的實施,使得九龍奪嫡現象不再出現

    康熙是滿清入關後第二個皇帝,雖然康熙遵照漢族傳統文化“有嫡立嫡”,很早就確定了胤礽的名分,但是在朝臣和眾位皇子的心中,還依然保留著少數民族傳統的“立賢德之人”的思想,“賢德”才是皇子逐鹿的焦點,所以才有了“九子奪嫡”的爭鬥,康熙的皇子們一方面大展拳腳,表現自己的能力與實力,另一方面,也在相互競爭,爭奪皇位。

    但是到了乾隆時期,經過康雍乾三朝的努力,滿洲的漢化程度已經是非常的徹底,並且代表滿洲傳統文化與思想觀念的滿洲貴族議會制度已經被逐步的廢棄及取代,君主專制到達了頂峰。同時,這個時候已經是秘密建儲制度,皇子們缺乏了競爭的標準與目標,因而也沒有出現激烈的競爭,也就沒有再有“九子奪嫡”了。

  • 4 # 張傑談史

    有這麼幾個原因:

    其一:制度上,密令建儲制度已然形成,按照這個制度,沒有任何必要去爭奪帝位,這樣做反而是一種愚蠢的行為。

    其二:乾隆已確定自己執政年限不會超越康熙,也就是最多隻有60年,這個時候乾隆的兒子們心裡就有數了。

    其三:乾隆符合繼承皇位的兒子太少,就那幾個,越到後期就知道了,乾隆60年時皇位不給嘉慶還真沒人了。

    當然還有乾隆對兒子中可能出現的爭寵進行了一定的防範。

  • 5 # 暢享明亮1706

    雍正帝起不在立太子,設立秘密立儲制度

    在雍正成為皇帝之前,清朝立儲制度是公開的,而且康熙也早早就冊立了太子,即康熙的二兒子胤礽。太子作為儲君,自然成為眾矢之的,成為各個皇子的首要攻擊物件。然而太子能力不足,在兩次廢太子之後,太子徹底失去了爭奪地位的能力,康熙也並沒有儘快冊立太子,這自然會讓其他有能力的皇子認為自己有成為太子的可能,紛紛私下籌謀,拉幫結派,盡全力爭奪。

    雍正設立了秘密立儲的制度,即由雍正秘密冊立太子,除皇帝外無人知道太子是誰,這也是對儲君的最好保護了,這樣皇子之間沒有攻擊的目標,自然減少了起紛爭的可能。

    乾隆皇子能力不足,大多平庸

    康熙勵精圖治,平常也非常注重對皇子的培養,康熙帝政務繁多,為鍛鍊皇子,康熙會經常讓皇子們參與到政務當中,所以皇子與朝堂之間是有聯絡的,皇子是有機會結識朝臣的。另外,由於康熙對其皇子的嚴格教育培養,使他們大多都很有能力,有能力必然會造就野心,至高無上的寶座,如果有機會,誰不想要呢,這也促使了九龍奪嫡。

    乾隆與他的祖父康熙完全不同,皇子基本上沒有機會接觸到政務的機會,而且皇子在皇宮中嬌生慣養,能力平庸。皇子之間沒有互相爭奪的能力,也獲得不了部分朝臣的強力支援,沒有能力去爭奪,他們自然無心皇位,也就早早放棄了,所以說乾隆在選擇太子時並沒有什麼選擇的餘地,因為可供選擇的物件太少了。

    乾隆晚年時皇子人數不足

    乾隆帝雖然也有很多皇子,但大多夭折,能活到有資格爭奪皇位的只有6位,而且乾隆活了88歲,在位63年,所以在挑選儲君時,可供乾隆挑選的皇子就更少了,稍有能力的五阿哥也不在了,所以說乾隆挑選十五子(後來的嘉慶皇帝)成為儲君,可能也是唯一的選擇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煮飯時需要蓋上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