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花錢,我有一本書想推薦,日本野口真人的《學會花錢》。
曾經嬋聯全球首富的比爾蓋茨曾說:“巧妙地花一筆錢和掙到這筆錢一樣困難“。這句話其實側面說明了一個事實:哪怕人類社會進步到今天這種高度發達的階段,在金錢使用方法的技術、知識積累,以及經驗教訓的共享方面,也沒有長足進步。人們依舊沒有能力馴服金錢,反而一直在受金錢擺佈。
人類還沒有掌握使用金錢的方法,主要是因為不知道合理推斷貨幣價值的方法,如何對貨幣價值估值;也沒有確立起應對不確定性的正確方法,也就是掌握機率統計學。日本野口真人的《學會花錢》,針對“如何明知地使用金錢”,系統總結了關於“物品、專案的價值”、“不確定性”和“關於金錢的心理”等知識。教會讀者如何有效正確使用金錢,如何適當投資自己,使自己成長。
野口真人一直在金融界活躍著,曾經在瑞穗銀行、摩根大通、高盛裡擔任職務。後來他創辦了一家企業併購、價值評估諮詢公司,曾為軟銀、大和房建集團等200多家上市公司提供諮詢服務,每年經手的諮詢專案高達300多件。當然,野口真人還在日本Globis商學院中教授財務管理,更是出版了《我值多少錢》等書籍。
在《學會花錢》裡,野口真人從“日常經濟學”的角度剖析了許多問題,例如為什麼年紀越大時間過得越快,為什麼今天的100元比明天的100元更值得,為什麼一杯1800元的咖啡也有人消費,為什麼保險是投機而不是投資。《學會花錢》不是一本輕鬆愉悅可以躺在床上閱讀消遣的書,而是需要你一邊做筆記,一邊思考例子背後邏輯的書。我們從幾個角度來說說為什麼它值得你花時間花精力好好閱讀。
“人、物、錢”是企業經營的三要素,在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中,無形資產排在資產負債表中資產類的最下方。從金融理論的角度來看,會計上的資產順序是按照從上至下創造現金流量的能力越來越強的。
人能夠創造現金流量,所以對人的投資,回報率最高。這個理論可以應用於教育,現代父母對子女的教育的投入越來越大,從琴棋書畫到知識競賽,在孩子教育身上的投入沒有極值。但是為什麼父母願意投入這麼多?因為孩子在接受這些投資以後會有所產出,比如掌握一門技能,知識能力得到提高,競爭力變強,能夠獲取更好的教育和工作……這種連鎖反應與付出是對等的,甚至是超過投資的。這個回報也可以體現在讀書上,進入工作崗位後,沒有集中學習知識的機會,但我們會透過閱讀一本好書的方式繼續吸收知識;會透過繼續教育的方式提升技能,在工作中獲取更高的職位和報酬;會透過讀書提升自身修養,提升氣質,武裝頭腦,對生活做出更好的選擇等等,這些無形的內容會源源不斷地獲得回報。舉個例子,我報名了一個寫作班,開始學習寫書評,既閱讀了一本好書,給自己的工作生活帶來指導,又鍛鍊了寫作技能,如果書評達到一定水準,還能獲得稿酬。進而會認識一群同樣愛好寫作的人,又拓展了自己的資源。這就是讀書帶來的回報。
最不能創造現金流量的就是現金。一個企業,如果將現金用來擴大廠房、購買裝置,可以創造更多的價值,如果將現金進行投資,也能夠獲取收益,但如果什麼都不做,只躺在賬面上,就會隨著時間流逝而貶值。報紙上偶爾會看到藏在房間裡的錢被損壞,幾十年前的存款現在一文不值,這些就是因為現金無法創造價值。所以作為年輕人,我們握在手中的錢不能躺在銀行卡里睡覺,而是應該進行投資,投資股票、基金這些金融產品,購買衣物、房產滿足自己的需求,或者購買教育資源提升自己的競爭力等等。
人們傾向於重視現在,未來的現金流量帶來的效用會逐漸減少。這裡需要認識一個詞,折現率,也就是收益現值法,這是一種透過將來產生的現金流量推匯出物品價值的估值方法,也被稱為DCF法。根據公式推導,今天的100元比明天的100元更值錢。因為今天的錢我們將來是可以得到更多的錢的,如果你存在銀行裡,年利率大概是3%,那麼明年就能獲得X*1.03的錢。也就是說,在未來到手的這一段時間裡,這筆錢能夠產生利息,金額會增加。那麼今天的現金流量的價值,就叫現值。而一年以後的錢,折現以後就要除以1.03,才是今天的價值。那麼我們可以推匯出,距離現在時間越遠,折現率也就越高,越是遙遠的日子的現金折算到今天,價值會越低。
一個年輕人,10年以後給他100萬,和現在給他10萬,他肯定會選擇10年後的100萬(不考慮任何投資收益)。但是如果一個老年人,10年後給他100萬,現在給他10萬,他一定會選擇現在。因為一個老年人是無法預計自己能活多久的,但是一個年輕人,大機率可以活到10年以後。所以對老年人來說,現在能獲得的金錢,比將來的有價值得多。而我們從這個例子就會知道,要從平均預期壽命的角度考慮折現率,時間越長,折現率越高。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這個原理做判斷,也會更當機立即。
投資界的人都知道,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資產配置一定要分散化。作者在書裡告訴了我們背後的原理。前面提到的折現率,就是收益率(投資報酬率)。在投資中,要特別注意控制風險,其實風險就是不確定性,數學有一定基礎的人可能對這個名詞比較熟悉——標準差。偏差就是不確定性,也就是風險。如果一項投資長期保持穩定,完全不變,比如像銀行的存款,那麼它的風險是極低的。而如果做期權,風險則非常高。
為什麼巴菲特會青睞於藍籌股?因為這些股票風險更低,拉長時間維度到幾十年,會發現偏差大的,股市新手更喜歡的波動起伏的股票收益率更低,而風險低、偏差小的方案投資價值更高。斯坦福大學的經濟學家威廉·夏普提出了一個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理論,並藉此列了一張表格。從表格中可以看到,保險、證券、銀行業的預期收益率更高,股票風險也更高,與之相對的,電力、食品、零售業等收益率更低,風險也相應的更低。
投資最重要的,是把握一年或更長時間之後自己資產的增加狀況,也就是長期收益。在保證低風險的前提下,再去追求相對高的收益是比較靠譜的方案。
當然,野口真人在《學會花錢》裡提到的內容絕不僅僅是這些,還包括機率論、工資收益、房產估值等等。我一直認為自己在投資上已經不是門外漢,但是這本書讓我從一個新的角度來認識投資。對自己認同的價值投資理念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如果你能學會如何花錢,那麼成為一個富人離你並不遙遠。
關於花錢,我有一本書想推薦,日本野口真人的《學會花錢》。
曾經嬋聯全球首富的比爾蓋茨曾說:“巧妙地花一筆錢和掙到這筆錢一樣困難“。這句話其實側面說明了一個事實:哪怕人類社會進步到今天這種高度發達的階段,在金錢使用方法的技術、知識積累,以及經驗教訓的共享方面,也沒有長足進步。人們依舊沒有能力馴服金錢,反而一直在受金錢擺佈。
人類還沒有掌握使用金錢的方法,主要是因為不知道合理推斷貨幣價值的方法,如何對貨幣價值估值;也沒有確立起應對不確定性的正確方法,也就是掌握機率統計學。日本野口真人的《學會花錢》,針對“如何明知地使用金錢”,系統總結了關於“物品、專案的價值”、“不確定性”和“關於金錢的心理”等知識。教會讀者如何有效正確使用金錢,如何適當投資自己,使自己成長。
野口真人一直在金融界活躍著,曾經在瑞穗銀行、摩根大通、高盛裡擔任職務。後來他創辦了一家企業併購、價值評估諮詢公司,曾為軟銀、大和房建集團等200多家上市公司提供諮詢服務,每年經手的諮詢專案高達300多件。當然,野口真人還在日本Globis商學院中教授財務管理,更是出版了《我值多少錢》等書籍。
在《學會花錢》裡,野口真人從“日常經濟學”的角度剖析了許多問題,例如為什麼年紀越大時間過得越快,為什麼今天的100元比明天的100元更值得,為什麼一杯1800元的咖啡也有人消費,為什麼保險是投機而不是投資。《學會花錢》不是一本輕鬆愉悅可以躺在床上閱讀消遣的書,而是需要你一邊做筆記,一邊思考例子背後邏輯的書。我們從幾個角度來說說為什麼它值得你花時間花精力好好閱讀。
一、 最具創造現金流量的是人“人、物、錢”是企業經營的三要素,在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中,無形資產排在資產負債表中資產類的最下方。從金融理論的角度來看,會計上的資產順序是按照從上至下創造現金流量的能力越來越強的。
人能夠創造現金流量,所以對人的投資,回報率最高。這個理論可以應用於教育,現代父母對子女的教育的投入越來越大,從琴棋書畫到知識競賽,在孩子教育身上的投入沒有極值。但是為什麼父母願意投入這麼多?因為孩子在接受這些投資以後會有所產出,比如掌握一門技能,知識能力得到提高,競爭力變強,能夠獲取更好的教育和工作……這種連鎖反應與付出是對等的,甚至是超過投資的。這個回報也可以體現在讀書上,進入工作崗位後,沒有集中學習知識的機會,但我們會透過閱讀一本好書的方式繼續吸收知識;會透過繼續教育的方式提升技能,在工作中獲取更高的職位和報酬;會透過讀書提升自身修養,提升氣質,武裝頭腦,對生活做出更好的選擇等等,這些無形的內容會源源不斷地獲得回報。舉個例子,我報名了一個寫作班,開始學習寫書評,既閱讀了一本好書,給自己的工作生活帶來指導,又鍛鍊了寫作技能,如果書評達到一定水準,還能獲得稿酬。進而會認識一群同樣愛好寫作的人,又拓展了自己的資源。這就是讀書帶來的回報。
最不能創造現金流量的就是現金。一個企業,如果將現金用來擴大廠房、購買裝置,可以創造更多的價值,如果將現金進行投資,也能夠獲取收益,但如果什麼都不做,只躺在賬面上,就會隨著時間流逝而貶值。報紙上偶爾會看到藏在房間裡的錢被損壞,幾十年前的存款現在一文不值,這些就是因為現金無法創造價值。所以作為年輕人,我們握在手中的錢不能躺在銀行卡里睡覺,而是應該進行投資,投資股票、基金這些金融產品,購買衣物、房產滿足自己的需求,或者購買教育資源提升自己的競爭力等等。
二、 現在是最重要的時刻人們傾向於重視現在,未來的現金流量帶來的效用會逐漸減少。這裡需要認識一個詞,折現率,也就是收益現值法,這是一種透過將來產生的現金流量推匯出物品價值的估值方法,也被稱為DCF法。根據公式推導,今天的100元比明天的100元更值錢。因為今天的錢我們將來是可以得到更多的錢的,如果你存在銀行裡,年利率大概是3%,那麼明年就能獲得X*1.03的錢。也就是說,在未來到手的這一段時間裡,這筆錢能夠產生利息,金額會增加。那麼今天的現金流量的價值,就叫現值。而一年以後的錢,折現以後就要除以1.03,才是今天的價值。那麼我們可以推匯出,距離現在時間越遠,折現率也就越高,越是遙遠的日子的現金折算到今天,價值會越低。
一個年輕人,10年以後給他100萬,和現在給他10萬,他肯定會選擇10年後的100萬(不考慮任何投資收益)。但是如果一個老年人,10年後給他100萬,現在給他10萬,他一定會選擇現在。因為一個老年人是無法預計自己能活多久的,但是一個年輕人,大機率可以活到10年以後。所以對老年人來說,現在能獲得的金錢,比將來的有價值得多。而我們從這個例子就會知道,要從平均預期壽命的角度考慮折現率,時間越長,折現率越高。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這個原理做判斷,也會更當機立即。
三、 風險與收益的關係投資界的人都知道,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資產配置一定要分散化。作者在書裡告訴了我們背後的原理。前面提到的折現率,就是收益率(投資報酬率)。在投資中,要特別注意控制風險,其實風險就是不確定性,數學有一定基礎的人可能對這個名詞比較熟悉——標準差。偏差就是不確定性,也就是風險。如果一項投資長期保持穩定,完全不變,比如像銀行的存款,那麼它的風險是極低的。而如果做期權,風險則非常高。
為什麼巴菲特會青睞於藍籌股?因為這些股票風險更低,拉長時間維度到幾十年,會發現偏差大的,股市新手更喜歡的波動起伏的股票收益率更低,而風險低、偏差小的方案投資價值更高。斯坦福大學的經濟學家威廉·夏普提出了一個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理論,並藉此列了一張表格。從表格中可以看到,保險、證券、銀行業的預期收益率更高,股票風險也更高,與之相對的,電力、食品、零售業等收益率更低,風險也相應的更低。
投資最重要的,是把握一年或更長時間之後自己資產的增加狀況,也就是長期收益。在保證低風險的前提下,再去追求相對高的收益是比較靠譜的方案。
當然,野口真人在《學會花錢》裡提到的內容絕不僅僅是這些,還包括機率論、工資收益、房產估值等等。我一直認為自己在投資上已經不是門外漢,但是這本書讓我從一個新的角度來認識投資。對自己認同的價值投資理念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如果你能學會如何花錢,那麼成為一個富人離你並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