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傑王育兒
-
2 # 土豆飛起來
大的有9歲。小的3歲,好多事情還是依賴性很強,估計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依賴會減少吧,希望他們能早點獨立起來。
-
3 # 小宇宙97930
我的孩子現在8歲了,還是依賴媽媽多一些,分了兩次床,現在又耍賴跟我睡,值得慶幸的是比較乖,性格也活潑可愛,特別特別喜歡串門,成績也不錯!
-
4 # 68麥穗
女兒比兒子大六歲,很懂事,從小就幫我做家務,帶孩子。兒子對姐姐是很依賴,有什麼事都找姐姐,姐姐學習很用功,也給弟弟做了好榜樣,遇到問題都是求教他的姐姐,我只負責他的生活起居,如今大學,只要有生活費的情況下,一個星期影片一次,報個平安,也算是獨立不再依賴!
-
5 # 丁寧小粉
我的孩子三十八歲,現在還很依賴我,我關心她及她家人的一切事,需要出力的我參與,需要出主意的給建議,我們相互依賴,倆外孫很好,她家庭順隨,我非常喜歡這樣的感覺。
-
6 # 牛哥閒談啦
首先,從我們中國的學校教育來講,截止目前為止,還沒聽說過有關於學生獨立方面的素質教育課程,無論是教育主管部門還是學校的老師,都是功利心太強,都只看中分數,這就導致絕大多數家長也習慣性的只關注孩子的分數,不關注孩子的心理和身體是否健康。
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中國孩子,大多數存在一種狀況:身體、生理成熟了,但心理卻並不成熟,所以就直接導致很多孩子在20歲之後還是總想靠父母,呆在家裡啃老。甚至還有少數結婚成家了的,依然想依賴父母,不想獨立生活,更別說掙錢了。
再來看看我們中國家庭的教育方式。
我們中國家庭對於孩子的要求從小時候最常見的“要聽話”,再到讀書時“聽老師的話、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直到孩子長大成人20歲左右都只是少數家庭有做到關於“獨立、靠自己”的家庭教育。作為家長,我們絕大部分時間只是在關注孩子的吃飯、穿衣、學習成績,偶爾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也僅僅是在他們有生病的症狀時才想起健康的重要性。
我們習慣的想當然的認為“愛”孩子就必須要為他們提供很好的環境讀書、工作甚至買房買車,我們都忽略了在孩子的身體和心理能夠承受的範圍內把他們“趕”出家門,讓他們能夠自食其力能夠自己創造想要的一切,這樣的方式看似“殘酷”,實際是真正的愛!
說了這麼多,最終的問題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我們做家長自己沒有處理好孩子的教育問題,這才導致他們出現如今這麼多的“毛病”。
所以,我的建議是:無論自己的孩子成年或未成年,一定要“下狠心”逼他們去幹一些適合他們年齡段的事情,大膽的放手讓他們去做,相信他們一定能體現自己的價值創造自己的財富!
-
7 # 墨魚媽媽
孩子肯定依賴父母的呀!不過依賴有很多種呢,我們得看情況:
1、完全的啃老族,大學畢業了,沒有勇氣或者不願意工作,窩在家裡靠父母養著,說是找工作,其實不願意面對壓力,也有懶的因素在裡面。
2、學生時期,完全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父母把一切都打理的妥妥的。據說有高中生早起還要媽媽穿衣服呢,飯吹得不熱不涼端到桌上,作業寫完扔一桌,媽媽在後邊屁顛屁顛幫忙收拾整理……這樣的孩子有學渣,也有學霸呢。
3、碰到學習或者生活中的困難,特別願意與爸爸媽媽交流,掏心掏肺。雖然不一定可以得到完美的解決方案,但就是會自己很安心,也讓父母安心,是一種非常親密美好的依賴!
顯然,第三種依賴應該是我們都樂於看到的吧,誰都不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完全獨立的個體,“利落出戶”。
做為一個社會人,我們都有被需要,被依賴的需求,只不過要培養孩子合適的依賴感。
關於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我有幾點小小的想法:
1、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這個需要父母意識地改變,只有我們明白孩子終究是社會人,不是父母的附屬物。每個孩子從說話、走路到吃飯,每一個生而為人的技能都是一點點學會的,沒有父母可以替代獲得的,一個也沒有。所以打掃衛生、做飯、整理書包甚至社交也要慢慢引導孩子學習,當你代替他做的時候,他天然的惰性就像怪物一樣,越長越大,直到無法改變!
2、給孩子成長的空間
每個孩子都是有自己技能的學習期的,記得我兒子1歲左右的時候會搶筷子和勺子,家人覺得會弄髒衣服,就不給他。大一點想交他學用筷子、勺子的時候,塞到他手裡,他手都不願意握,當然後來教他的時候就難很多。
比如很多孩子都有青春和叛逆期,可以引導,不要過多幹涉,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給他成長和犯錯的空間,遠遠關注,及時幫助就可以。
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自主意識,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想辦法解決,父母會幫助但不能替代自己!
3、果斷切割
當然,如果孩子已經很大,像啃老族之類的孩子。家長要及時果斷地切割,不能再像以前那樣猶豫不決、放任縱容。
記得吳昕說過,自己從小就是被父母捧在手心的小公主,然而工作之後,父母一分錢都沒有再給過,全靠自己的咬牙堅持才有的今天!
所以,當我們意識到問題的時候,明白了怎樣才是對孩子的一生負責,才是讓孩子生活的更好,就要狠下心來,帶著他走出去,告訴他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
8 # 暖陽下的一粒落塵
我家寶寶現在是四周歲,從孩子出生一直到兩歲多一直是我自己帶。為了方便帶孩子,我在孩子兩歲的時候,出去做幼教工作。孩子就開始奶奶來帶。一開始每天都會早上哭著找媽媽,漸漸地孩子習慣適應了就很好了。
隨著孩子上幼兒園,有了自己的小圈子後,開始獨立起來。每天下班回到家,孩子也會抱抱我,粘我一會。一會就幹嘛就幹嘛去了,但是晚上睡覺的時候,就會跟著說跟著媽媽睡。這個要求我是儘量滿足的,感覺孩子對媽媽也就沒有特別依賴之處了。
做到孩子擺脫依賴,我覺得就是要給給予孩子的機會。當時出去工作的時候,我是萬分糾結的。但是走出去後,自己也收穫了成長,孩子也獲得了另一種體驗。
回覆列表
感謝邀請,很願意回答這個問題,我家寶寶已經20歲啦一個男孩子,在外面無論怎麼堅強,怎麼懂事、怎麼仁義,一回到家就媽啊媽啊。而且每天一早起來就是先喊媽這沒啦那沒啦!晚上回家就會和我說一天的事和身邊所有發生的事情。休息是就是我在哪、他上哪。我也特別願意和他一起出去玩,一起出去逛街。一起看電影,我們倆就像好朋友一樣,也被人誤會好幾次說我是我兒子的姐姐。哈哈哈我真的感覺孩子有些依賴是幸福的,發生什麼時怎麼個原因、結果、整個過程都能和你說、是信任你是感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