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Flyoversea128

    仰韶文化在黃河流域有著很多的分期和型別,有一件發現於河南臨汝閻村的陶缸,屬於仰韶晚期的廟底溝型別,它的器型很簡單,敞口深腹平底,在口沿下有四隻對稱的鼻鈕。在光滑的缸外壁的腹部,繪著一幅畫,畫的左邊站立著一隻肥碩的鸛鳥,長喙短尾,腿足修長,挺胸伸頸直立著,喙中銜著一條大魚。鸛鳥的身子全用白色塗畫而成,沒有勾線,陶缸赭黃的底色襯出了鳥羽毛的潔白,只是用墨筆點繪出了它的眼睛,如同一種沒骨的畫法。奇特的是,在鸛鳥的右邊,竟然畫著一把直立著的巨大石斧,高度和鸛鳥相等。這斧柄是一根加工過的木棒,在頂端鑿有孔,安裝著一片石斧,孔的兩側有四個小圓洞,有繩子穿進去把石斧牢牢捆緊,固定在木棒上。木棒的末端安裝著一塊粗一點的大木塊,略上一點部位是把手,刻有交叉的菱形細格紋,都是為了防止手握時滑脫而作的處理。除了鸛鳥是沒骨的畫法之外,魚和石斧都是勾線填白色的手法,造型很準確,既相區別又統一,巧妙地運用陶器的底色來造成了赭、白、黑的三色效果,豐富了層次。勾的墨線肯定流暢,形象概括,不繁瑣,很大氣。

    如果僅從畫面來看,這只是一個河塘邊普遍可見的水鳥捉魚的鏡頭。鸛是一種涉禽,水邊常見,魚是水中之物,鸛銜魚,鳥食魚的畫面並不稀奇。可是,五千多年前的古人為什麼要在鸛鳥的旁邊加上一柄石斧呢?又為什麼要把它們畫在一個生活器皿上呢?鸛鳥銜魚只是自然現象,石斧則是社會現象了,有什麼理由要把這兩者並列在一起呢?

    在原始社會里,陶器的紋飾並不單是裝飾藝術,而是作為氏族的共同體在物質上的表現,在絕大多數的場合,它是作為氏族圖騰或其他崇拜物來存在的。這些鸛、魚、石斧都是中國先民們有意寄託的一種象徵符號。在古代,鳥是雄性的象徵,魚是繁殖多子的象徵,以鳥魚並存,寓意著男女結合,祈求子孫繁盛。而石斧則是人的力量的象徵,執斧可司殺伐。這樣看來,這隻陶缸就不只是一件普通的生活器具了,它可能是被用在盛大的祭祀場合上,為了種族的繁衍而祈禱的,在它的身上寄託了全部落的希望和人的權威。這個部落可能是以鸛為圖騰,而戰勝了一個以魚為圖騰的部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發展理念總體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