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歲陪在身邊的人,二十八歲時依舊在身邊。青春的颶風倏忽間刮過,留下了一地金燦燦的回憶。”
這是《等等啊我的青春》的官方簡介,文藝懷舊的氣息撲面而來。
寫實,溫暖,治癒,再加上走的是時下流行的“小甜餅”路線,而它講述的故事其實很簡單:熱愛文學的少女蘇燦燦,短暫又漫長的青春期故事。
在故事行進的過程中,蘇燦燦和自己的友情、愛情、親情並肩,一起走過了從高中、大學到職場的歲月。從官方的劇透中可以得知,“蘇燦燦在懵懂中慢慢成長,憑藉自己的努力,到達了青春時期做夢都沒有想到的地方,也在不覺中成為了別人的夢想。”
該劇的總製片人王健告訴骨朵,《等等啊我的青春》的確是還原流和生活流屬性的青春劇作品,因此看起來依然走得是循規蹈矩的路線。但是跟眾所周知的幾部青春劇鼻祖比起來,這部劇將重點放在了對蘇燦燦的人物刻畫上,這個平凡的青春期少女可以是你是我,普通極了,想追尋的不過是一個閃閃發亮的明天。
青春期是金燦燦的
事實上,現實恰好和《等等啊我的青春》相反,很多人的青春都留有遺憾。
從該劇近乎理想化的故事走向來看,主創不僅僅是想讓觀眾回憶起那段美好的青蔥歲月,也希望彌補人們青春中的缺憾:做想做和該做的事,成為自己最想成為的人。
王健最初萌發出做一個這樣題材的影視劇作品,也是出於對青春期的美好回想。當時她和幾位音樂人朋友一拍即合,想要做一個關於堅持音樂理想的故事,但是基於市場化的考量,王健後來幾乎是推翻了最初的策劃,“我需要更多的人喜歡它,如果只做音樂的部分,它可能就會比較窄。”
在流露出想做一部青春劇的想法後,王健和優酷立刻達成一致,而後者作為平臺方,在青春劇的發力上一直處於弱勢,需要一部有力的作品來開啟局面。
在內地的青春劇作品的技法已經十分純熟的時候,王健會擔心自己的作品會不被審美變高的觀眾們所看到、喜歡,“壓力非常大”。儘管最後故事呈現的面貌,幾乎完全看不出雛形是有關音樂理想的作品,王健和主創團隊還是在有關音樂的部分重點著墨,在王健看來,這也是《等等啊我的青春》作為一部青春劇的差異化所在。
首先在劇情中,主人公們都和音樂有著聯絡,使用樂器的技能點滿分,鋼琴、大提琴、吉他、貝斯、音樂製作等。在主人公們進入大學後,董巖磊飾演的貝斯手唐星逸出場,和男主角蘭天野一見如故,並加入其樂隊。
音樂為劇集起到的是錦上添花的作用,並不喧賓奪主。故事的特性隨著劇情的深入,慢慢顯露出形狀。
在故事的開端,有蘇燦燦和蘭天野令人啼笑皆非的種種小誤會,漸入佳境後蘇燦燦和許美麗的少女夥伴情誼,還有蘇燦燦對校草阿澤的傾慕總是觸達失敗的小沮喪,往往都能被蘭天野轉化成好氣又好笑的安慰……種種故事橋段顯示,這部劇在熱鬧歡快表面之下,藏著的是“小確幸”的價值觀。
小確幸,即不管是痛苦還是歡樂,都沒有大風大浪,而簡單瑣碎的快樂,便是學生時代的真實模樣。王健希望觀眾能夠在“溫暖中回味”,“它其實就是想講一個小小的夢想。我們大部分人都是普通的人,但不是因為普通就黯淡,普通人也可以閃閃發光。”
“不管對與錯,當時的你做了某種選擇,其實都可以堅定地走下去。”
隻言片語間的閃回
在有了這樣溫暖又比較正向的價值觀設定後,《等等啊我的青春》便用明裡暗裡的小細節豐滿自己。
這部劇校園場景的開啟方式與其他青春劇無二,用淡雅的暖色調來營造懷舊氛圍,比如藍白校服,夏日濃蔭籠罩下的操場,泛黃的木質窗欞……幾乎是90後式青春的標本場景。《等等啊我的青春》用力在哪兒?當時最新潮的電子寵物,女孩子們的翻花繩小遊戲,運動會上的二人三足,這些“軟細節”隨處可見,喚醒了不少觀眾的塵封回憶。
相比硬場景,這些集體回憶更能促使觀眾回憶起屬於自己的中國式青春,比如蘇燦燦在視窗發呆,轉頭就被默默在窗邊“暗中觀察”良久的班主任抓到現行,再像是哪怕老師拖堂也要抓緊課間幾分鐘跑到籃球場投幾個球的男孩,還有總扯著嗓子拉著臉的訓導主任,面上的嚴厲像是繃緊了全力的表演,關鍵時刻還是掩不住關愛孩子們的拳拳之心。
於是,懷舊又不失活力的校園生活由服化道、小物件和故事橋段相結合產生,同時也經由導演沈沁源的執導手法賦予。沈沁源表示,為了讓觀眾看劇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團隊在劇本中加入了許多碎片式情節。例如,某個午後,復讀機裡播放著的張韶涵的歌曲。又例如女孩上課偷吃的乾脆面是兒時熟悉的品牌……
“我希望用隻言片語間的閃回把大家拉回那個年代,所以我覺得它是一個嫁接了很多我們真實的回憶、細節的青春校園劇。”
而靈感的來源,除了主創團隊本身的創意,王健和團隊“聊遍了”身邊的人,從80後到95後,大家一起回憶學生時代的有趣事件,包括屬於一代人的集體回憶可能落點在哪些具體意象上。故事時間線的起始,被設定在周杰倫大火的那一年,故事中女主角為了向表姐道歉,在校園廣播裡點了一首周杰倫的《對不起》,結合了“廣播點歌”和“周杰倫”這兩個80、90後記憶裡的經典回憶,共鳴感便由此產出。
王健坦言,不同年輕階段的青春回憶不同,如果懷舊向的細節侷限在80後-90後之間的歲月,就可能無法打動90後-95後這批人。
於是他們選擇將元素拆分再重組,不特意強調某一批觀眾的時代回憶,而是像是混搭一樣,讓這趟滿載回憶碎片的列車隨著蘇燦燦和朋友們的人生程序,從千禧年前駛入網際網路新時代,試圖穿插交錯式地讓觀眾燃起共鳴。
立住人物,持續治癒
不少網友在看完《等等啊我的青春》給出的評價是,“雖然演員們的演技稚嫩,但是真的就是學生的樣子,單純簡單快樂。”
讓王健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觀眾對於劇集“乾淨”、“治癒”的評價。
她透露,在選取劇中的主人公時,團隊見了超過1000位演員,最終選取的演員基本都生於1996年-1998年,並且形象氣質和角色高度契合。而在以往火起來的不少青春作品裡,出演的演員基本都是新人甚至基本沒有演藝經歷,反而和作品相互成全,達到了最佳的效果。
不僅是演員,導演沈沁源和王健都很年輕,王健甚至是行業“新人”,《等等啊我的青春》是她的第一部從策劃到製作全程跟進的製片作品。年輕的團隊固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演員沒有豐富經驗、演技生澀,但是在王健看來,正是因為年輕,才更有活力,有創新性和真實感,以及渾然天生的表現。
十八歲陪在身邊的人,二十八歲時依舊在身邊。青春的颶風倏忽間刮過,留下了一地金燦燦的回憶。”
這是《等等啊我的青春》的官方簡介,文藝懷舊的氣息撲面而來。
寫實,溫暖,治癒,再加上走的是時下流行的“小甜餅”路線,而它講述的故事其實很簡單:熱愛文學的少女蘇燦燦,短暫又漫長的青春期故事。
在故事行進的過程中,蘇燦燦和自己的友情、愛情、親情並肩,一起走過了從高中、大學到職場的歲月。從官方的劇透中可以得知,“蘇燦燦在懵懂中慢慢成長,憑藉自己的努力,到達了青春時期做夢都沒有想到的地方,也在不覺中成為了別人的夢想。”
該劇的總製片人王健告訴骨朵,《等等啊我的青春》的確是還原流和生活流屬性的青春劇作品,因此看起來依然走得是循規蹈矩的路線。但是跟眾所周知的幾部青春劇鼻祖比起來,這部劇將重點放在了對蘇燦燦的人物刻畫上,這個平凡的青春期少女可以是你是我,普通極了,想追尋的不過是一個閃閃發亮的明天。
青春期是金燦燦的
事實上,現實恰好和《等等啊我的青春》相反,很多人的青春都留有遺憾。
從該劇近乎理想化的故事走向來看,主創不僅僅是想讓觀眾回憶起那段美好的青蔥歲月,也希望彌補人們青春中的缺憾:做想做和該做的事,成為自己最想成為的人。
王健最初萌發出做一個這樣題材的影視劇作品,也是出於對青春期的美好回想。當時她和幾位音樂人朋友一拍即合,想要做一個關於堅持音樂理想的故事,但是基於市場化的考量,王健後來幾乎是推翻了最初的策劃,“我需要更多的人喜歡它,如果只做音樂的部分,它可能就會比較窄。”
在流露出想做一部青春劇的想法後,王健和優酷立刻達成一致,而後者作為平臺方,在青春劇的發力上一直處於弱勢,需要一部有力的作品來開啟局面。
在內地的青春劇作品的技法已經十分純熟的時候,王健會擔心自己的作品會不被審美變高的觀眾們所看到、喜歡,“壓力非常大”。儘管最後故事呈現的面貌,幾乎完全看不出雛形是有關音樂理想的作品,王健和主創團隊還是在有關音樂的部分重點著墨,在王健看來,這也是《等等啊我的青春》作為一部青春劇的差異化所在。
首先在劇情中,主人公們都和音樂有著聯絡,使用樂器的技能點滿分,鋼琴、大提琴、吉他、貝斯、音樂製作等。在主人公們進入大學後,董巖磊飾演的貝斯手唐星逸出場,和男主角蘭天野一見如故,並加入其樂隊。
音樂為劇集起到的是錦上添花的作用,並不喧賓奪主。故事的特性隨著劇情的深入,慢慢顯露出形狀。
在故事的開端,有蘇燦燦和蘭天野令人啼笑皆非的種種小誤會,漸入佳境後蘇燦燦和許美麗的少女夥伴情誼,還有蘇燦燦對校草阿澤的傾慕總是觸達失敗的小沮喪,往往都能被蘭天野轉化成好氣又好笑的安慰……種種故事橋段顯示,這部劇在熱鬧歡快表面之下,藏著的是“小確幸”的價值觀。
小確幸,即不管是痛苦還是歡樂,都沒有大風大浪,而簡單瑣碎的快樂,便是學生時代的真實模樣。王健希望觀眾能夠在“溫暖中回味”,“它其實就是想講一個小小的夢想。我們大部分人都是普通的人,但不是因為普通就黯淡,普通人也可以閃閃發光。”
“不管對與錯,當時的你做了某種選擇,其實都可以堅定地走下去。”
隻言片語間的閃回
在有了這樣溫暖又比較正向的價值觀設定後,《等等啊我的青春》便用明裡暗裡的小細節豐滿自己。
這部劇校園場景的開啟方式與其他青春劇無二,用淡雅的暖色調來營造懷舊氛圍,比如藍白校服,夏日濃蔭籠罩下的操場,泛黃的木質窗欞……幾乎是90後式青春的標本場景。《等等啊我的青春》用力在哪兒?當時最新潮的電子寵物,女孩子們的翻花繩小遊戲,運動會上的二人三足,這些“軟細節”隨處可見,喚醒了不少觀眾的塵封回憶。
相比硬場景,這些集體回憶更能促使觀眾回憶起屬於自己的中國式青春,比如蘇燦燦在視窗發呆,轉頭就被默默在窗邊“暗中觀察”良久的班主任抓到現行,再像是哪怕老師拖堂也要抓緊課間幾分鐘跑到籃球場投幾個球的男孩,還有總扯著嗓子拉著臉的訓導主任,面上的嚴厲像是繃緊了全力的表演,關鍵時刻還是掩不住關愛孩子們的拳拳之心。
於是,懷舊又不失活力的校園生活由服化道、小物件和故事橋段相結合產生,同時也經由導演沈沁源的執導手法賦予。沈沁源表示,為了讓觀眾看劇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團隊在劇本中加入了許多碎片式情節。例如,某個午後,復讀機裡播放著的張韶涵的歌曲。又例如女孩上課偷吃的乾脆面是兒時熟悉的品牌……
“我希望用隻言片語間的閃回把大家拉回那個年代,所以我覺得它是一個嫁接了很多我們真實的回憶、細節的青春校園劇。”
而靈感的來源,除了主創團隊本身的創意,王健和團隊“聊遍了”身邊的人,從80後到95後,大家一起回憶學生時代的有趣事件,包括屬於一代人的集體回憶可能落點在哪些具體意象上。故事時間線的起始,被設定在周杰倫大火的那一年,故事中女主角為了向表姐道歉,在校園廣播裡點了一首周杰倫的《對不起》,結合了“廣播點歌”和“周杰倫”這兩個80、90後記憶裡的經典回憶,共鳴感便由此產出。
王健坦言,不同年輕階段的青春回憶不同,如果懷舊向的細節侷限在80後-90後之間的歲月,就可能無法打動90後-95後這批人。
於是他們選擇將元素拆分再重組,不特意強調某一批觀眾的時代回憶,而是像是混搭一樣,讓這趟滿載回憶碎片的列車隨著蘇燦燦和朋友們的人生程序,從千禧年前駛入網際網路新時代,試圖穿插交錯式地讓觀眾燃起共鳴。
立住人物,持續治癒
不少網友在看完《等等啊我的青春》給出的評價是,“雖然演員們的演技稚嫩,但是真的就是學生的樣子,單純簡單快樂。”
讓王健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觀眾對於劇集“乾淨”、“治癒”的評價。
她透露,在選取劇中的主人公時,團隊見了超過1000位演員,最終選取的演員基本都生於1996年-1998年,並且形象氣質和角色高度契合。而在以往火起來的不少青春作品裡,出演的演員基本都是新人甚至基本沒有演藝經歷,反而和作品相互成全,達到了最佳的效果。
不僅是演員,導演沈沁源和王健都很年輕,王健甚至是行業“新人”,《等等啊我的青春》是她的第一部從策劃到製作全程跟進的製片作品。年輕的團隊固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演員沒有豐富經驗、演技生澀,但是在王健看來,正是因為年輕,才更有活力,有創新性和真實感,以及渾然天生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