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梅軒說三國
-
2 # 書史煙雲
劉章,劉邦的孫子,其有勇有謀,在呂氏掌權時便展露鋒芒,使諸呂皆懼之。呂雉死後,他與陣平、周勃等大臣合謀共同平定了諸呂之亂,奪回了漢室江山。平定諸呂之亂後,皇帝寶座花落誰家尚末可知,於是劉章支援他的兄長劉襄為帝,但以陳平、周勃為首的朝中大臣認為劉章和劉襄兩兄弟不好控制,沒有選擇劉襄為帝,而是選擇了遠在代地的劉恆繼承皇位,劉章無奈,只好擁立劉恆繼位為帝。待劉恆到達長安後,聽聞劉章在平定諸呂之亂當中功勞最大,一度允諾封他為趙王,但後來劉恆得知劉章欲立其兄劉襄為帝的事情,非常生氣,只封了劉章為城陽王。
劉章被封城陽王后便日漸消沉,最終鬱郁而死,年僅23歲。
-
3 # 南方鵬
劉邦死後,國家有權勢者有三家,一是以呂后為首的外戚,擁有惠帝劉盈,羽翼有呂氏一黨,一是開國功臣派如周勃陳平灌嬰等,在軍隊中大有影響力,還有一派是劉姓諸侯王如齊王代王等,一方諸侯。呂后專權,大開殺戒殺了幾個王爺,劉邦長子齊王劉肥也險些被殺,幸好識做獻出一片土地給呂雉的女兒並放下身段討好呂后,躲過大劫,劉肥有十多個兒子,他死後長子劉襄繼位為齊王,二子劉章三子劉興居留在長安。這二人可說是呂后養大,倒也不做外人看,劉章長大後娶了呂氏女為妻,在呂后眼裡可算自家人。
哪知劉恆入主大寶,與諸功臣又開始明爭暗鬥,為維護皇權作出了很多努力,又得知劉章劉興居原來要擁立他們的兄弟,便借題發揮,不讓功臣的許諾生效,而從齊王劉襄的封地中割出二個地方,分封劉章為城陽王,劉興居為濟北王。這樣,齊王三兄弟一場辛苦為誰忙,枉給他人做嫁衣裳,城陽王當了二年,劉章鬱鬱而終。
-
4 # 一個人的歷史
提到劉章,就不得不提到歷史上著名的“諸呂之亂”,正是由於在平定“諸呂之亂”中的出色表現,劉章才被世人認為是一個英雄人物,但事實卻不是如此。所謂的諸呂之亂不過是呂后死後,外戚、諸侯和功臣集團之間的矛盾鬥爭的結果,最後諸呂被徹底清除,孝惠帝劉盈的血脈也徹底斷絕。但最後真正的贏家,既不是功臣集團,也不是諸侯,而是代王劉恆。
謀奪帝位,居心不良劉章和他的哥哥齊王劉襄、弟弟劉興居三兄弟就是諸侯的代表,平定諸呂之亂不過是美化的說辭。事實的真相是呂后去世以後,齊王劉襄率先發難,妄圖以其弟劉章、劉興居為內應,而一舉繼承帝位。
勇氣可嘉,事出有因朱虛侯劉章留給大家最深的印象,便是呂后讓他做監酒官的時候,他曾親手殺死了呂氏的一個子弟,而讓呂后頗為震驚。但事後呂后卻並沒有將他處死,大家於是認為劉章勇氣可嘉,難道呂后會被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子所嚇倒嗎?我認為呂后不殺劉章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劉章是劉邦長子劉肥之後是劉氏血脈,且有膽有識,呂后愛惜人才不忍心殺之。呂后如果真想篡奪大漢天下的話,這樣的人是非除掉不可,不殺就很說明問題。
第二劉章之妻是呂祿之女,她多次在父親面前苦苦哀求,呂祿才在呂后面前說明劉章並無謀逆之心,才避免了殺身之禍。殊不知就是這位乘龍快婿將呂氏一族送上了斷頭臺。
權力之爭,你死我活剷除諸呂這件事,老謀深算的陳平和周勃是不會親自動手的,他們不想雙手沾上血腥,因為那樣他們就成了謀逆。但這樣的事又必須有人來做,於是他們的目標鎖定了年輕氣盛的劉章以及劉興居,許諾達成共識是一定的,至於兌不兌現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劉章果然中計,和周勃進宮勤王,並和周勃的膽怯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劉章親手殺死了呂產,成為了諸呂功臣,但是動機絕對不是為了什麼大漢天下,而是為了讓大哥劉襄順利登上帝位的一步棋。
虛情假意,為夫不仁當然劉章在決定之前做了一件事,就是和諸呂劃清界限,物件就是自己的妻子和兒子。於是就有了呂祿之女劉章之妻出首舉報父親呂祿謀反的橋段,劉章大義滅親,殺妻誅子這麼喪盡天良的事情儘管正史裡沒有記載,但是可以想象得到。當一切塵埃落定,劉襄、劉章和劉興居準備迎來屬於他們自己的成功時,他們突然發現氣氛有些不對。陳平、周勃等人召叢集臣議論繼位之事,大家居然異口同聲,認為按照長幼有續應該由代王劉恆繼承皇位。這下劉章三兄弟傻了眼,白忙活一場為他人做嫁衣裳。
良心難安,鬱鬱而終劉恆沒有虧待三兄弟,劉章和弟弟劉興居都封王,但是他們的封地卻是從哥哥齊王劉襄的土地裡分出來的,漢文帝劉恆這招就是後來漢武帝推行的“推恩令”的原型。不久之後,齊王劉襄去世。劉章在封地成了徹底的孤家寡人,面對著冷冷清清的四壁,形容憔悴的他走到了人生的盡頭。當他決定揮動手中的屠刀時,就應該有這個覺悟,心狠手辣的劊子手沒有包容天下的胸懷,在落寞、懊悔中劉章鬱鬱而終。
回覆列表
還是從劉章的弟弟劉興居說起。
興居,是齊悼惠王的兒子,諸呂作亂時是東牟侯,與哥哥朱虛侯劉章一同參與了討呂行動,只是由於行動遲緩,在對諸呂的群毆中並沒建立多大的功勞。
興居覺得頗為遺憾。
後來文帝從代地被迎回長安,群臣決定廢掉少帝,興居一看向新主子獻媚的機會來了,就自告奮勇去皇宮“清宮”,把少帝趕出皇宮,迅速安排好儀仗、佈置好場面,與群臣共迎代王入宮稱帝。
在文帝整個入主皇宮的過程中,朱虛侯與東牟侯兄弟倆表現積極,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文帝本來打算把趙地全部封給朱虛侯,把梁地全部封給興居,可是後來有人反映朱虛侯和東牟侯一開始之所以積極討呂是因為想立他們的大哥齊王為帝,雖然最後沒有成功,但是狼子野心,何其毒也。
有了這樣一個過節,文帝遂降低了對他們封賞的規格,只是從齊國割出兩塊地來,封興居為濟北王,朱虛侯為城陽王。
兄弟倆只好自認倒黴,但心裡始終不痛快。
兩年後,劉章抑鬱而亡,劉興居覺得勢單力孤,恐怕文帝早晚還是會對自己不利,就日夜尋找機會發動事變,推翻文帝。
這一年匈奴大舉犯邊,朝廷發重兵命丞相灌嬰出擊匈奴,文帝也御駕親征,到太原坐鎮。
興居覺得機會來了,皇帝在太原,大軍在前線,國內空虛,有機可乘,於是在濟北悍然起兵。
攘外必先安內。
文帝聞報,當即果斷結束與匈奴的戰爭,迅速撤兵回京,命棘蒲侯柴武率軍平叛,興居兵敗自殺。
說起來,興居的這些行為,就和小孩子做遊戲一樣,都是從小被人寵慣了,以為自己無所不能,無知才無畏,無畏才無法無天,無法無天總會被人收拾的。
還是那句話,出來混,早晚要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