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1哥哥1

     病卒。原因如下:顧炎武(1613- 1682)漢族,原名絳,字忠清。明亡後改名炎武,字寧人,亦自署蔣山傭。尊稱為亭林先生。江蘇崑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曾參加抗清鬥爭,後來致力於學術研究。晚年側重經學的考證,考訂古音,分古韻為10部。著有《日知錄》、《音學五書》等,他是清代古韻學的開山祖,成果累累;他對切韻學也有貢獻,但不如他對古韻學貢獻多。  顧亭林學術的最大特色,是一反宋明理學的唯心主義的玄學,而強調客觀的調查研究,開一代之新風,提出“君子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詩文而已,所謂雕蟲篆刻,亦何益哉?”  顧亭林強調做學問必須先立人格:“禮義廉恥,是謂四維”,提倡“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日知錄》卷十三《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順治十四年(1657)元旦,炎武晉謁孝陵--7年之間,炎武共六謁孝陵,以寄故國之思,然後返崑山,將家產盡行變賣,從此掉首故鄉,一去不歸。是年炎武45歲。此後20多年間,炎武子然一身,遊蹤不定,足跡遍及山東、河北、山西、河南,“往來曲折二三萬裡,所覽書又得萬餘卷”(《亭林佚文輯補·書楊彝萬壽棋(為顧寧人徵天下書籍啟)後》),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到晚年,始定居陝西華陰,直至1682年2月15日逝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動車胎噪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