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朝居士

    宋朝以前,由於生產力的限制,很難把權力分割得足夠小,所以一個臣子擁有的權利,很容易挑戰皇權,

    而且,皇帝面對的,不是一個臣子,而是一個個軍政集團,也就是貴族,比如司馬懿家族,司馬懿兄弟八人,兒子九人,孫子輩呢?兄弟的子孫呢?這樣一個龐大的家族,佔據這帝國的中央地方的軍政位置,這就是貴族,

    宋朝以前,中國基本算是貴族政治了,貴族不是打工仔,而是帝國的股東,皇帝通常是拿他們沒辦法的,你可以殺了他們某一人,但你想把他們連根拔起是不可能的。

    唐玄宗時期呢,是個過渡階段,府兵制瓦解,預示著軍事貴族退出舞臺,但貴族的勢力還很大,科舉考試需要貴族的認可才能有機會,所以科舉選拔的還是貴族。失去了選拔寒門對抗寒門的作用。

    宋朝開始,寒門透過科舉走上政治舞臺,寒門是一個個孤立的人,是高階打工仔,即使封妻廕子,也不可能形成抗衡皇權的勢力,

    地方上,將武將的權力進行分割,武將不再擁有調兵權、人事權、財權和地方政權,不再有調兵權,這樣武將難以威脅中央,所以宋朝開始,基本不再有武將造反了,

    地方官員的權力也分割了,財權、政權、軍權、司法權分割,政權上,州通判分割州刺史權力,地方也不可能割據。

    中央官員,由獨相制變成群相制,樞密使分割宰相軍權,三司使分割宰相財政權,宰相最後就只有行政權,決策權在皇帝手裡。這樣相權也難以威脅皇權。

    總體來說,宋朝開始官僚政治,官僚是一個個打工仔,而不是以家族、門生故吏組成的集團,可以講權力分割得足夠小,這樣一個人擁有的權利,就很難威脅皇權,這樣臣子很難有當權臣的想法,更別提造反了。

    如果一個家族足夠大,人口足夠多,而皇帝又沒有分封子弟為諸侯王,這樣皇帝勢力就相對小,如果臣子勢力大於皇帝,很容易就有不臣的想法,就想篡位了。

  • 2 # 朔電影

    宋朝以後,很少再聽到有大計程車族門閥之類的史料了,

    宋朝之後,就是蒙古人統治的元朝了,在宋元交替之際,南宋的貴族們為了反抗元朝,基本都已沒落,隨著崖山海戰後蒙古人的大一統,貴族們也便隨之退出了歷史舞臺。

    歷史,終歸是人民創造的,廣大農民是當時中國社會的基礎和主要人群,特別是元末之際,各路起義軍,大多為農民起義軍。

  • 3 # 你要送破

    科舉制的施行

    隋朝創造的科舉制採用分科考試的方式來選拔人才,這樣一來就打破了自漢以來士族門閥對官職的壟斷,平民子弟也可以透過參加考試走進廟堂,官吏的來源大大的擴大了。透過科舉考試進入官場的官僚們就像流水一樣衝擊著根深葉茂計程車族門閥。經過幾百年的衝擊,到宋朝時,王朝的“合夥人”士族門閥被連根拔起,鐵打的衙門裡坐著的都是流水一樣的官僚。貴族已不復存在,又怎麼能造反呢?

    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不斷完善

    自從秦始皇建立這個制度開始,皇權和相權之爭,中央和地方的權力之爭,上千年來就沒有停止過。

    皇權和相權方面,經過隋唐的三省六部和宋朝的兩府三司,不但宰相的人數大大的增加,宰相的職權也最大程度的被分割,所以在中央沒有任何一個官職的權力可以單獨和皇權PK。

    中央和地方方面,宋朝吸取唐朝藩鎮割據的經驗教訓,開國之後,所有的地方官都用文官,而且派通判監督;地方所有精壯力量全部充實中央禁軍;地方稅收留足用度,其餘全部收歸中央,並設轉運使專門負責。這一系列措施搞的地方上沒錢、沒權、沒兵,所以沒有一個地方大員有實力跟中央對抗。

    而且後來的元朝又建立了一套更加合理的地方行政制度——行省制,自此之後地方割據的可能性幾乎就不存在了。

    所以,也就不可能出現“貴族”謀反了。

  • 4 # 歷史百家爭鳴

    宋朝,可以說是中國比較神奇的朝代,它能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比較富庶的朝代,可宋朝卻接連爆發了農民起義,據記載,宋朝前後300餘年中經歷了433次農民起義,平均一年就有一次,像宋太宗時期就爆發了王小波起義,要知道那個時候宋朝還是蒸蒸日上,國力沒有衰敗,那為什麼宋朝以後有這麼多的農民起義,而不是貴族謀反呢?

    從王小波起義打的口號就能知道大概,王小波起義時提出“均貧富”的主張,而這個主張是深入人心,當時“從者萬餘”。從這個“均貧富”主張可以反映出宋朝的一大問題,那就是貧富差距問題,宋朝雖說是一個物質繁榮的時代,可是宋朝富的只是既得利益者,對於廣大普通老百姓來說,生活照樣是窮困潦倒,朝廷對於老百姓還是照顧不到,因為封建社會畢竟是封建社會,它服務的是統治者階級,並不是廣大百姓,朝廷並不會出臺什麼好的政策給百姓,再有宋朝是鼓勵商業發展的,並沒有對土地兼併問題多加干預,而土地就是農民的命根子,地主階級依靠他們的經濟實力把農民的土地都拿走了,百姓不得不依靠地主階級,並受到他們的剝削與壓榨,要是再碰上一個天災,農民造反是肯定的,畢竟光腳的不怕穿鞋的。而貴族就不一樣了,他們作為既得利益者,享有優越於百姓的經濟實力,他們不必為了生活而擔憂,自然他們也就沒有理由去造反了,誰會放著優越的生活不要而去造反了。

    封建王朝對農民的生死是滿不在乎的,因為統治階級不是天使,他們不會為了農民而甘願犧牲自己的利益,就算有這樣大公無私的人,在封建社會中也是很少見的。

  • 5 # 吳鉤的鉤沉

    其實,宋代之前也有民變,即所謂的農民起義,規模還非常大,比如西漢末的綠林赤眉起義,東漢末的黃巾起義,隋末的瓦崗寨起義,唐朝末年的黃巢起義。宋代之後也有貴族謀反,比如明朝的靖難之役,實際上就是燕王的謀反,只不過燕王勝利了,寫史的人不敢稱他是謀反。

    不過,宋朝之後,貴族、權臣、武將謀反的事情確實比較少見。這裡的原因,跟政治—軍事權力分配的變遷有關。舉例來說,西漢初大封劉姓王,這些劉姓王的封國擁有相對獨立的行政權、財權,乃至軍事權,總而言之,他們掌握著謀反的實力,所以當西漢朝廷準備削藩時,便爆發了七國之亂。

    唐朝儘管不再推行封國制度,但唐朝中期,藩鎮取得了擁兵自力的實力,所以才有安史之亂。宋朝吸取唐藩鎮坐大的教訓,收地方財權,削武將軍權,並建立一套比較注重權力分割的權力構架,因經,終宋一代,大體上沒有發生貴族、權臣、武將謀反之事。明清時期(除了朱元璋大封兒孫為王之外)也是非常注意中央集權,貴族、權臣、武將謀反的土壤基本上被剷除了。所以我們才會看到:宋朝以後更多的是農民起義而不是貴族謀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鄉夜色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