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關注張國榮

    我想擁抱你就不能保護你,如果要保護你就不能擁抱你。

    自古忠孝不能兩全,放到今日就是事業與家庭的兼顧問題,理想狀態是家庭和睦,常伴孩子,讓孩子在身邊成長,可是以中國的現狀,能做到這樣的皆為少數。

    沒有什麼對不對之說,生活所迫,而已。

  • 2 # 小夥的趣拍生活

    現在的社會壓力是比較大的,每個人好像都在拼了命賺錢,可是還是沒有錢,感覺錢不夠用,以前都是爸爸出去打工賺錢,媽媽在家裡照顧孩子和老人,每到農忙的時候爸爸就會回來,收割家裡的稻田,農忙的時候是最忙的也是最累的,但同時也是最開心的時候,因為這個時候一家人終於有了短暫的團聚,孩子終於見到了爸爸,那種喜悅感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只有經歷過的才會有感受,我也是在這樣的環境里長大的,所以深有體會。

    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前由爸爸外出掙錢,媽媽照顧孩子,現在變成了爸爸媽媽一起出去打工,為了多掙點錢只好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照顧,變成了我們常說的留守兒童,留守兒童小的時候心裡還沒啥,大一點懂事了就會特別想爸爸媽媽,到了一定的年齡會有叛逆期,跟爸爸媽媽的關係就會變得不親,所以有條件還是要把孩子帶在身邊照顧,這樣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如果條件確實不容許把孩子帶在身邊,建議還是多回家看看,哪怕是短暫的團聚也是對孩子最大的關心,我們賺錢不就是為了孩子嗎,只要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比什麼都重要,你們說對嗎?

  • 3 # 歲月靜好66666

    這是一個讓人心酸又無奈的話題,讓人沉默良久也找不出答案,還是從大量案例中來理理頭緒。

    北方的冬天,氣溫驟降,零星地飄起了小雪花。

    早晨送女兒去幼兒園,發現有一個孩子,站在校門口大哭,寶爸蹲下抱住孩子來安慰,出來接孩子的老師也在一旁勸慰孩子,可孩子就是不肯進門,站在那一邊哭一邊說:“媽媽又去北京了,媽媽又去北京了”……那麼委屈的一幕,誰看了不心疼呢?

    有時候接孩子來早一點,會與其他家長聊天。聽說,這個孩子的家庭很正常,不是離異也不是其他,但是媽媽的事業在北京,生完他之後,就去北京忙工作了,由寶爸全職帶孩子。孩子沒有吃過多少母乳,全是牛奶。嬰兒時期,並沒發現有什麼不對,但是直到有一天,媽媽回來看他,孩子不肯找媽媽,刻意迴避媽媽,等媽媽再次去北京後,他跟爸爸說:媽媽又去北京了。然後默默掉眼淚,不再說話。

    媽媽又去北京了

    有一對夫妻,常年在外地打工,只有過年才回來,孩子由爺爺奶奶帶。別的孩子上幼兒園了,他家的孩子不去。因為爺爺奶奶認為,上幼兒園不是正式上學,沒啥用,不僅費錢,還不放心,老師看那麼多孩子哪有爺爺奶奶在家照顧得好呢。就這樣,孩子在家放養到上小學。

    爺爺奶奶覺得孩子的父母不在身邊,生怕孩子受委屈,為了彌補孩子,就各種溺愛。孩子因為父母不在身邊,各種搗蛋,爺爺奶奶就各種縱容。慣出了一個誰也說不得打不得的小祖宗。

    孩子七歲,上了小學。班主任老師說:“這個孩子基本不會老實地上課,注意力根本不在課堂,而且留作業根本不寫,讓帶教具也不帶(孩子根本不會告訴爺爺奶奶讓帶什麼教具,因為告訴了也沒用,爺爺奶奶不會做),中午吃飯,別的孩子都好好吃,他竟然說,老師你餵我,要不我不吃。還跟別的孩子打架……”反正老師這麼說已經算客氣了。

    爸爸媽媽,你們不回家,我就使勁作

    有個小女孩,是媽媽獨自帶她,爸爸去了大城市創業。她每年只能見到爸爸三次,五一、十一、過年。她每天晚上不肯睡覺,折騰到一兩點,媽媽問她為什麼不睡覺 ,她說,我會想爸爸。因為爸爸五一回來的時候,給她讀了睡前故事,是《白色的小貓頭鷹》,媽媽說,那我給你讀好不好,她說,我想爸爸。

    從她家到幼兒園的路,有兩條,一條是外環,一條是大橋。大橋有時候會堵車,因此媽媽經常走外環。可是她不管堵車不堵車,每天都想走大橋。媽媽問她為什麼,她說她喜歡那個大橋。再問為什麼喜歡大橋,她說她說:因為爸爸十一的時候送她去幼兒園,走的就是大橋。(幼兒園十一放假三天,十月四號爸爸單獨送她去過一次幼兒園,十月五號爸爸回大城市工作)

    爸爸,等你回家,給我講故事好嗎

    還有個小男孩,也是媽媽獨自帶他。有一次他生病,爸爸回來看他。在醫院門口,爸爸給他買了一個氣球。後來病情穩定,爸爸離開家去外地工作。每當家裡的氣球蔫了飛不起來了,小男孩就央求媽媽去給他買個同樣圖案的氣球。媽媽很不解,氣球有啥好玩的,而且放在家裡你也不玩,為什麼還要一直買呢。媽媽說,別賣了,你也不玩。小男孩說,那個氣球是爸爸給我買的,我想爸爸的時候就會看那個氣球。

    媽媽說,那等有時間,我帶你去找爸爸好嗎?小男孩很興奮。從那天起,他不再要求媽媽給他買氣球了,而是讓媽媽教他識字。這個孩子以前並不喜歡看書的,現在這是咋了?有一天,他拿著《識字大全》讀了120頁,每頁6個生字。他說他要快點認識很多字,這樣去大城市找爸爸,就不會走丟了。

    每當想爸爸,就看看爸爸買的氣球

    幼兒園大班,老師讓小朋友利用廢舊物品做一件服裝。結果那些爸爸媽媽陪伴的孩子,都用報紙、包裝盒、舊衣服等做了漂亮的“時裝”。有一位由奶奶帶的孩子,只好裹了一件舊床單,上臺走了一圈。孩子下臺後,跟奶奶說,別的小朋友的都好漂亮,就我的最醜了。奶奶說,別的小朋友是爸爸媽媽做的,奶奶不會啊。孩子無奈了。

    老師在家長群裡發孩子們上臺表演的照片,孩子的媽媽在外地的辦公室裡看到後,哭了。

    奶奶,爸爸媽媽什麼時候回來呢

    以上這些家庭,沒有父母離異,也沒有父母吵架,沒有其他情況,孩子都有完整的家庭。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講,孩子卻沒有享受到完整的愛。

    當然,孩子無法理解成人世界的堅辛與隱忍,畢竟這個社會生存壓力很大,不是每個家庭都可以既有時間陪伴孩子,又能有足夠的經濟收入。現實的情況是,很多父母在有了孩子之後,不得不選擇工作,放棄親自帶孩子。

    我們不能說那些父母離開孩子去遠方工作是錯的,但是孩子長大後,會多多少少在性格上看出來,年幼時父母不在身邊的影響。離開孩子去外地,長時間地不跟孩子在一起,真的是一個正確的決定麼?活著,都很艱難,但是隻要稍微可以,不管多麼艱難,在老家也好,去外地也好,父母最好把孩子帶在身邊。否則,遺憾並不只是“父母根本不知道孩子怎麼長大的”這麼簡單(這是站在父母的角度),更是孩子不知道有父母在身邊,是什麼感覺。希望更多孩子的童年,有父母陪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豬前後腿不好使起不來用什麼藥?吃食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