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多數的孩子們都害怕寫作。但是,作為父母,有沒有告訴過孩子,人為什麼要寫作呢?純粹為了考試嗎? 其實,寫作是為了留住逝水年華,是為了記錄快樂開心的時候。人生中有那麼多的美好,如果不記錄下來,就讓他流水般逝去,那多可惜啊。 那怎麼讓孩子愛上寫作?看看少兒文學作家、少兒閱讀推廣人葛欣老師怎麼說的吧。 “ 一、孩子們為什麼會害怕寫作? 目前,很多小學生是討厭寫作,害怕寫作的。為什麼這樣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以下幾個原因: 1、閱讀少是指孩子的有效閱讀少、優質閱讀少。有的孩子也在讀書,但是讀的書不適合自己的年齡特點、興趣特點,對閱讀喚不起興趣,這種閱讀算不上優質閱讀。有的孩子對閱讀有興趣,但閱讀過於偏食,只讀漫畫書,對孩子的寫作水平提高也沒有什麼幫助。 2、觀察少 是指現在很多孩子生活單調,每天忙於寫作業、到各種補習班上課,生活極其單調,好多孩子已經不會玩,更不懂得怎樣去觀察生活。而我們學校留的很多題目是對孩子來說又是需要深入觀察領悟的,因此每逢寫作時,就會感覺腦袋空空。 3、練筆少是指優質的練筆少。在老師的佈置下,有些孩子也在寫作文,但由於缺少優質閱讀,缺少豐富多彩生活素材的支撐,缺少有效寫作方法引導,孩子的作文侷限在老師留的那些單元習作和日記上,很多作文是空的、假的,難以寫出優質作文。 4、鼓勵少 是指孩子們太缺少鼓勵。很多家長不會給孩子作文恰當的點撥,其實這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的家長不但不會給孩子點撥,還不會給孩子鼓勵,給孩子的“棒殺”太多。 一些看孩子的作文,看問題多,看不足多,看進步少,看亮點少,以至總是和孩子說,“你看人家作文寫的。”“你怎麼一點進步沒有?”“就會寫流水賬。”“好詞好句怎麼這麼少?”過多的橫向比較和不專業的、負面的評價只會一點一點扼殺孩子的寫作積極性,最終讓孩子失去自信,討厭寫作。 “ 二、對症下藥,克服“四少”,做到“四勤”。 1、閱讀勤 為孩子創造條件,讓孩子愛上閱讀。首先家長擺脫電視、手機的誘惑,有計劃地帶頭讀書,營造閱讀氛圍,每天至少保證30分鐘以上的專心閱讀。其次,適合孩子的讀物,不超前,不盲從,選那些有趣味,有溫情,有文采,有向上力量的讀物。把閱讀與編故事、做遊戲、看相關電影結合起來,讓孩子感覺閱讀是件快樂的事。 2、觀察勤 為孩子創造條件,觀察豐富多彩的生活。走到野外,去觀察草長鶯飛、花開花謝,去觀察風雲變幻、山出日落,去觀察雨打柳葉、雪落松枝……引導孩子運用一切能運用的感官去觀察,用眼看、用耳聽、用鼻聞、用嘴嘗、用手摸、用腳踩,最主要是用心去聯想。在家裡也可創造條件去觀察,去觀察花盆裡的花、去觀察冰箱的構造,去觀察不速之客——蜘蛛,去觀察媽媽做飯……還可自導自演一些“事件”,如父母與孩子換換角色,換個視角,體驗一種不同的生活,找到寫作靈感。 3、練筆勤 每天寫上一點點,聚少成多。一開始寫得不好也沒關係,隨著閱讀的增多,練筆的增多,會逐步提高。我的女兒從二年級開始寫童話,那時每天寫上二百字。一開始寫得並不算好,很簡單,很幼稚,但我也鼓勵她寫,給她信心。 4、鼓勵勤有的家長不太懂得鼓勵孩子,少和別人橫向比,多和自己縱向比。多看進步,多表揚,多鼓勵。孩子寫得好了,可以給貼在牆上,可以裝訂成作品集,可以向報刊投稿,可以參加徵文評獎。 “ 三、編故事讓創造力與想象力齊飛 編故事能讓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棒棒的,應該說孩子的想象力是豐富的,是寶貴的,值得我們家長鼓勵呵護和開發,每個故事的發展和結局都不是唯一的,我們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去想象,去改編去編造不同的故事。在他們編故事的時候參與進去,不停的去引導和提問鼓勵他們去繼續編下去。 1、改編的時候可以採用接龍的方式,爸爸先來編,然後媽媽接,然後孩子接。每個人編故事的能力是不一樣的,家長編故事重要的是開發孩子的想象力,在快樂遊戲中給孩子帶來難忘的閱讀的體驗。 2、教給孩子一些基本的編故事的方法。比如故事發生在什麼時候,是早上中午還是晚上,也就是就是時間。那麼故事是什麼地方呢?是森林裡海邊圖書館裡學校裡?還是其他什麼地方 ?故事中有什麼人物動物植物呢? 故事是由於什麼原因引起的?發展過程是怎樣的?最後結尾怎樣的?這就是記敘文的六要素。這是上小學以後要學到的,三年級以後老師會交給我們,在故事當中,人物長什麼樣,穿什麼,說什麼,做什麼,那麼就讓孩子學會去講,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也為他將來動筆去寫作埋下了成功的種子。 3、將痛苦寫作變成快樂寫作。比如在指導孩子寫作的時候,可以透過給孩子講有趣的故事,在故事中將修辭手法有哪些該怎樣用。交給孩子。在杜小默的圖書中就有類似的小故事。小朋友會比較能接受這種講故事的方法來達到學習的目的。 四、 “ 四、寫作中樹立四個意識 有了寫作靈感,是第一步,解決了寫什麼的問題。接下來是怎麼寫。我認為要培養四個意識。 1、主題意識 首先,作文要有明確的、正確、集中的主題。我在《嘻哈兔玩作文》這本書裡舉了一個例子。嘻嘻兔長大後,理想是當警察,因為他想報復小時欺負過他的同學。作文當中,這樣的主題就不合適了,他這樣做不寬容,不是“真善美”的。其次,整篇作文一定要圍繞一個主題寫,這樣才能保證不寫“跑題”。這也是我要求孩子寫作之前要擬好題目的原因。題目就像我們戴的帽子,要不大不小剛剛好。太大了,易寫成流水賬;太小了,不能涵蓋想要表達的所有內容。 2、“六覺”意識有的孩子甚至家長,以為觀察就是看,結果看來看去,不知道作文怎樣寫。其實作文中的觀察不只是用眼睛看,而是應該調動起“六覺”,也就是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心覺。這樣觀察才是立體的,作文寫出來才會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 3、細節意識圍繞主題,該詳寫的一定要詳寫。在寫人、記事時,語言、動作、心理、神態、外貌等描寫,要寫細,寫好。寫語言時,不要單純地寫我說什麼,他說什麼,我又說什麼……語言描寫要與動作、心理、神態等細節描寫結合在一起。 4、修辭意識 小學生常用的有比喻、擬人、排比、引用等修辭方法。在觀察時,就應用心聯想,這裡能不能用比喻?怎樣用比喻?比喻過後,能不能接著把不是人的事物擬人化?能不能接連用上三句或三句上比喻或擬人句,成為排比手法?在寫景和狀物作文中,修辭方法運用尤其關鍵。
首先要對生活有感受,春雨冬雪,花開鳥鳴,孩子要有體會的能力。
多觀察,多記錄,養成用文字記錄生活的習慣。
積累好詞好句,模仿優秀習作。
現在大多數的孩子們都害怕寫作。但是,作為父母,有沒有告訴過孩子,人為什麼要寫作呢?純粹為了考試嗎? 其實,寫作是為了留住逝水年華,是為了記錄快樂開心的時候。人生中有那麼多的美好,如果不記錄下來,就讓他流水般逝去,那多可惜啊。 那怎麼讓孩子愛上寫作?看看少兒文學作家、少兒閱讀推廣人葛欣老師怎麼說的吧。 “ 一、孩子們為什麼會害怕寫作? 目前,很多小學生是討厭寫作,害怕寫作的。為什麼這樣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以下幾個原因: 1、閱讀少是指孩子的有效閱讀少、優質閱讀少。有的孩子也在讀書,但是讀的書不適合自己的年齡特點、興趣特點,對閱讀喚不起興趣,這種閱讀算不上優質閱讀。有的孩子對閱讀有興趣,但閱讀過於偏食,只讀漫畫書,對孩子的寫作水平提高也沒有什麼幫助。 2、觀察少 是指現在很多孩子生活單調,每天忙於寫作業、到各種補習班上課,生活極其單調,好多孩子已經不會玩,更不懂得怎樣去觀察生活。而我們學校留的很多題目是對孩子來說又是需要深入觀察領悟的,因此每逢寫作時,就會感覺腦袋空空。 3、練筆少是指優質的練筆少。在老師的佈置下,有些孩子也在寫作文,但由於缺少優質閱讀,缺少豐富多彩生活素材的支撐,缺少有效寫作方法引導,孩子的作文侷限在老師留的那些單元習作和日記上,很多作文是空的、假的,難以寫出優質作文。 4、鼓勵少 是指孩子們太缺少鼓勵。很多家長不會給孩子作文恰當的點撥,其實這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的家長不但不會給孩子點撥,還不會給孩子鼓勵,給孩子的“棒殺”太多。 一些看孩子的作文,看問題多,看不足多,看進步少,看亮點少,以至總是和孩子說,“你看人家作文寫的。”“你怎麼一點進步沒有?”“就會寫流水賬。”“好詞好句怎麼這麼少?”過多的橫向比較和不專業的、負面的評價只會一點一點扼殺孩子的寫作積極性,最終讓孩子失去自信,討厭寫作。 “ 二、對症下藥,克服“四少”,做到“四勤”。 1、閱讀勤 為孩子創造條件,讓孩子愛上閱讀。首先家長擺脫電視、手機的誘惑,有計劃地帶頭讀書,營造閱讀氛圍,每天至少保證30分鐘以上的專心閱讀。其次,適合孩子的讀物,不超前,不盲從,選那些有趣味,有溫情,有文采,有向上力量的讀物。把閱讀與編故事、做遊戲、看相關電影結合起來,讓孩子感覺閱讀是件快樂的事。 2、觀察勤 為孩子創造條件,觀察豐富多彩的生活。走到野外,去觀察草長鶯飛、花開花謝,去觀察風雲變幻、山出日落,去觀察雨打柳葉、雪落松枝……引導孩子運用一切能運用的感官去觀察,用眼看、用耳聽、用鼻聞、用嘴嘗、用手摸、用腳踩,最主要是用心去聯想。在家裡也可創造條件去觀察,去觀察花盆裡的花、去觀察冰箱的構造,去觀察不速之客——蜘蛛,去觀察媽媽做飯……還可自導自演一些“事件”,如父母與孩子換換角色,換個視角,體驗一種不同的生活,找到寫作靈感。 3、練筆勤 每天寫上一點點,聚少成多。一開始寫得不好也沒關係,隨著閱讀的增多,練筆的增多,會逐步提高。我的女兒從二年級開始寫童話,那時每天寫上二百字。一開始寫得並不算好,很簡單,很幼稚,但我也鼓勵她寫,給她信心。 4、鼓勵勤有的家長不太懂得鼓勵孩子,少和別人橫向比,多和自己縱向比。多看進步,多表揚,多鼓勵。孩子寫得好了,可以給貼在牆上,可以裝訂成作品集,可以向報刊投稿,可以參加徵文評獎。 “ 三、編故事讓創造力與想象力齊飛 編故事能讓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棒棒的,應該說孩子的想象力是豐富的,是寶貴的,值得我們家長鼓勵呵護和開發,每個故事的發展和結局都不是唯一的,我們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去想象,去改編去編造不同的故事。在他們編故事的時候參與進去,不停的去引導和提問鼓勵他們去繼續編下去。 1、改編的時候可以採用接龍的方式,爸爸先來編,然後媽媽接,然後孩子接。每個人編故事的能力是不一樣的,家長編故事重要的是開發孩子的想象力,在快樂遊戲中給孩子帶來難忘的閱讀的體驗。 2、教給孩子一些基本的編故事的方法。比如故事發生在什麼時候,是早上中午還是晚上,也就是就是時間。那麼故事是什麼地方呢?是森林裡海邊圖書館裡學校裡?還是其他什麼地方 ?故事中有什麼人物動物植物呢? 故事是由於什麼原因引起的?發展過程是怎樣的?最後結尾怎樣的?這就是記敘文的六要素。這是上小學以後要學到的,三年級以後老師會交給我們,在故事當中,人物長什麼樣,穿什麼,說什麼,做什麼,那麼就讓孩子學會去講,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也為他將來動筆去寫作埋下了成功的種子。 3、將痛苦寫作變成快樂寫作。比如在指導孩子寫作的時候,可以透過給孩子講有趣的故事,在故事中將修辭手法有哪些該怎樣用。交給孩子。在杜小默的圖書中就有類似的小故事。小朋友會比較能接受這種講故事的方法來達到學習的目的。 四、 “ 四、寫作中樹立四個意識 有了寫作靈感,是第一步,解決了寫什麼的問題。接下來是怎麼寫。我認為要培養四個意識。 1、主題意識 首先,作文要有明確的、正確、集中的主題。我在《嘻哈兔玩作文》這本書裡舉了一個例子。嘻嘻兔長大後,理想是當警察,因為他想報復小時欺負過他的同學。作文當中,這樣的主題就不合適了,他這樣做不寬容,不是“真善美”的。其次,整篇作文一定要圍繞一個主題寫,這樣才能保證不寫“跑題”。這也是我要求孩子寫作之前要擬好題目的原因。題目就像我們戴的帽子,要不大不小剛剛好。太大了,易寫成流水賬;太小了,不能涵蓋想要表達的所有內容。 2、“六覺”意識有的孩子甚至家長,以為觀察就是看,結果看來看去,不知道作文怎樣寫。其實作文中的觀察不只是用眼睛看,而是應該調動起“六覺”,也就是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心覺。這樣觀察才是立體的,作文寫出來才會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 3、細節意識圍繞主題,該詳寫的一定要詳寫。在寫人、記事時,語言、動作、心理、神態、外貌等描寫,要寫細,寫好。寫語言時,不要單純地寫我說什麼,他說什麼,我又說什麼……語言描寫要與動作、心理、神態等細節描寫結合在一起。 4、修辭意識 小學生常用的有比喻、擬人、排比、引用等修辭方法。在觀察時,就應用心聯想,這裡能不能用比喻?怎樣用比喻?比喻過後,能不能接著把不是人的事物擬人化?能不能接連用上三句或三句上比喻或擬人句,成為排比手法?在寫景和狀物作文中,修辭方法運用尤其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