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忒京九

    其實我覺得缺愛與精神是否獨立沒有必然的聯絡,很多缺愛的女孩也可以很善良,從小就能獨當一面,那她的精神肯定是獨立的。如何一個一直被愛的女生,她在正確的家庭教育下也是可以精神獨立的,這個都得從女孩本身是否具備一定的主見和格局來看的,簡單的來說就是不管是否被愛都可能精神獨立,也可能都不獨立

  • 2 # 旅途中的葉子落下

    缺愛的女生可能不會獨立,依賴性更強!得不到或者缺少就會很執著這件事情,雖然有時候會表面更堅強,但是內心依然還是會有缺失!總是想要彌補,彌補不了就會更強化這件事情或者會延伸到其他的事情上!不獨立的可能性較大!發展到另一個極端可能就是異常獨立!但也會坍塌!

  • 3 # 情感愛情雜貨鋪

    長期缺少愛情滋潤的女人,當她遇到一個令人心動的異性的時候,會不自覺的對他好,甚至為你付出她的所有。缺愛的女人會對你表現的異常主動,不是主動給你打電話就是主動約你吃飯。甚至約會完後,女人會主動買單。當你經濟上遇到困難的時候,女人也會想辦法幫你週轉。

  • 4 # 雲之彼牧馬人

    這實際上是三個問題。什麼是缺愛?什麼是精神獨立?兩者是否有因果關係?一個一個來。1、什麼是缺愛。

    嚴格地說,不論男女,真正缺愛的早死了,活不到現在,來不及提問。愛的本質是注意力,或者說關注與被關注。嬰兒必然是在父母或其他撫養者的關注中才能長大的,除了養育者,這個社會還有許多許多人,為了一個人的成長付出愛和關注。農民不種地、警察不抓壞人、軍隊不保家衛國、工人不生產、老師不教書育人、司機不遵守交通規則、醫生不看病,等等,這個人早就活不下去了。(不信你現在去敘利亞或者葉門試試)這是說客觀的愛,忘記了、忽略了這些愛,就是白眼狼、就是忘恩負義。

    所以,客觀上,只要你活著就不缺愛。所謂“缺愛”是個主觀概念。

    為什麼主觀上定義自己“缺愛”呢?大概有3種,要麼就像上面說的,揣著明白裝糊塗,是個忘恩負義的白眼狼;要麼猥瑣地活在陰暗的角落裡,孤立著自己,對身邊的關注和愛視而不見;要麼就是對愛索取個沒完,總嫌別人愛自己愛得不夠,走在路上摔一跤沒上熱搜,就悶悶不樂。前兩種沒什麼好講的,第三種情況還有救,說一說。

    人的對愛的欲求是個無底洞,成年人,唯一能消解這種“飢渴”的就是自己。一個人不愛自己,不管他人、社會給他多少愛,他都是不覺滿足的(片刻滿足後,又追求更多的愛)。身體明明已經虧空了,還要一邊敷著面膜、一邊植髮,一邊加班熬夜搞通宵,就是不愛自己的身體;吃飽了還要再喝兩口、冷得發抖還要穿短裙、困得迷糊還要打遊戲,這就是不愛自己的感受;聽別人忽悠兩句就放棄自己的正確立場,被人家誤會了/責罵了幾句就生氣好幾天,看見別人賺大錢就學著不擇手段、丟棄初心,就是不愛自己的思想。主觀上的缺愛,就是這麼造成的。反之,愛自己身體、感覺、思想,這人就不缺愛了。

    當然,還有一個捷徑,愛和被愛其實是一個路徑,所以學不會愛自己的人,也學不會真正愛別人。換句話說,愛別人的能力,練熟了,也就學會愛自己了。

    2、什麼是精神獨立?

    人的精神,原本就是獨立的。

    如果說肉體,別人拿把刀子還能給你扎個洞,那麼精神就是除了你自己之外,無人可以觸及的“自留地”。拋開某些玄乎的宗教說辭,科學領域還沒有人敢說可以觸及、掌握、控制精神,如果有人這麼說,要麼是騙子、要麼是邪教教主。

    所謂“相信”,就是放棄自己當下的一部分精神獨立,去跟隨和依附他人的精神(或者自我過去的經驗/記憶)。

    一說“精神”就顯得玄乎,我給你舉個具體的例子:此刻我的精神就是獨立的。

    好像,,,這個例子也沒說清楚什麼。展開一點:是什麼讓我心甘情願地坐在這裡,對莫不相干的人碼字?我的精神被控制了麼?作為一箇中國男人,看見“女孩”倆字,就本能地想站出來拉扯一把,好像不幹點什麼就顯得自己很不爺們兒。並且恰好,被“邀”了一下,承蒙抬舉,來而不往非禮也,那就嘮一嘮吧。虛榮也好,驕傲也罷,反正閒著也是閒著。

    這裡面,“顯得自己很不爺們兒”、“來而不往非禮也”都是選擇去“相信”的部分,某種角度講,是一種被別人的忽悠“控制”了精神的意思。但是,是什麼讓我自己意識到了這種“被控制”呢?是我獨立的精神啊。

    不知道說清楚了沒有,沒說清楚,你就再自己琢磨琢磨。

    所以,精神獨立並不是混不吝、不可知論,而是時刻知道自己正在拿著什麼“別人的思想”來相信和掌控自己;時刻可以決定,自己是否要“吃這一套”,是茫然地隨波逐流,還是清醒地隨喜隨樂,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顯然,“精神獨立”本就是個相對概念,因為語言文字也是別人的思想拿來用的,所以不存在“絕對”的精神獨立,相對獨立就不錯啦。

    3、是否“缺愛”和是否“精神獨立”有沒有因果關係?

    沒有。沒有是/否這種關係。

    如果說“相關關係”,那可能還有一點。把“缺愛”這種說辭,這種別人的忽悠,往自己頭上安,首先是一種精神不獨立的表現。如果你像前文中那樣,認真地思考過了自己到底缺不缺愛,那就會發現“缺愛”本身就是個偽命題,經不起推敲。即便你在邏輯上想通了,但還是感覺自己“缺愛”,那我也理解你,愛是一種主觀體驗嘛,可以慢慢來,只是要始終記得,愛的責任與回報都在於自身,就不會輕易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以“愛”的名義牽著鼻子走,那麼你“愛”的能力就一定可以成長起來。

    說起來,精神獨立,恐怕是世界上最難的事之一。《國際歌》裡唱“這是最後的鬥爭”講的大概就是全人類的精神獨立,終極的解放、自由與自我實現。前路漫漫,我等仍需奮鬥、仍需努力。但至少,提醒自己,不要在任何人、任何說辭之下長跪不起,每種說法都有它的角度、立場和目的,是否適合你的當下、你的現實、你的利益,就要自己“獨立”地經驗和判斷(對呀,想獨立就要承擔獨立帶來的負重,隨波逐流多輕鬆,二者不可兼得)學會用實踐去檢驗真理。人生路上可以獲得偶爾的、部分的豁達與釋然,就是於精神獨立之絕好的體驗了。

    說了這麼多,基本也是忽悠,不值得為了我這些說辭,動搖你精神的獨立性。

    相信,就少想多做,不信,就拉倒。

    以上。

  • 5 # 無名氣老律師陳維國

    缺少愛的女孩,可能會因長期生活在一個特殊環境中而影響性格的發展。題主所說的精神不獨立的概念是錯誤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精神狀態和精神生活,不存在是否獨立的問題。只是失愛的人可能精神狀態較差、不樂觀、焦慮、憂愁,內向、不合群、交際能力差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可以分享一下你練習書法的過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