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影壇是第32屆金雞獎的“天下”,從預熱到頒獎再到落幕,話題與看點並行、精彩不斷。隨著金雞獎公佈由二年一屆評選向一年一屆變革,也代表著未來的金雞必然成為華語影壇最亮的崽,是當之無愧的C位。
而這一屆的金雞獎,除了海報審美與含金量的加強,給七話最大的觸動還是演員年齡分層明顯。演技類獎項提名由70後覆蓋近半,電影人與觀眾將對未來期待更多給予90、00後,80後演員則成本屆最佳“裝飾”。
金雞獎從首日到落幕,三個大類話題最為突出,預熱的“星辰大海”計劃,帝后最終歸屬以及頒獎典禮的“神仙同框”。三個話題,亦是不同年齡段演員的主場,同時也給出“流量為王”時代對演員本人最顯著的“反噬”結果。
金雞獎開幕式舉辦後,最先受到關注的話題,是節目組首次提出的“星辰大海青年演員計劃”,著力於推動青年演員成長。以周冬雨、易烊千璽為首的32位年輕演員是人氣與口碑的代言人,隨便一個MV,便能引發無數互動話題。
這32位年輕演員受到圈內資深前輩推薦,代表著中國電影的未來,被給予重任的同時也收穫認可。或許這個計劃後續並不會有實質資源,只會成為本屆金雞獎的一個短暫性名片,但不能否認,入選“星辰大海”絕對是演員們的貼金福利。
這一福利,同時也是90後、00後專屬,“青年演員”這一門檻已經將娛樂圈的“叔叔阿姨”們拒之門外。看著星辰大海計劃的出現,我們可以感受到娛樂圈更新換代的速度,也欣喜於影視圈慢慢迴歸理性後,給予年輕演員的好福利。
他們中大多數都未享受到流量時代帶來的利益,卻因逐漸理性的市場與製作環境,有了更多探索藝術的空間,有了更踏實的定位。同時,“星辰大海”計劃中90後的周冬雨兩次提名金雞最佳女主、00後的易烊千璽成娛樂圈“團寵”。
這些現狀告訴觀眾:
屬於90後、00後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
“星辰大海”計劃暖場之後,便是頒獎典禮的高光時刻,享受這些高光的是各大獎項提名候選人,他們帶著希望而來,也是金雞獎的核心參與者。而提名演技類演員的演員們,年齡分佈亦非常有趣。
以最佳男女主為例,12名侯選人中有8名是70後,最終獲獎的王景春、詠梅,亦是70後演員中的實力領跑者。
70一代,並不算“幸運”的一代,他們出現在中國電影成長階段,前期資源短缺受港臺藝人衝擊破大,後期又遭遇“流量為王”的市場取向。大多數70後實力派演員都有漫長的“默默無聞”經歷,靠小配角維持自己的演員生涯。
本屆帝后王景春、詠梅便是典型例子,在出演王小帥的《地久天長》之前,王景春前一部作品是在《青春逗》中給小鮮肉姜潮、金聖恩做配,詠梅則在陳偉霆、林允主演的“爛片”《戰神紀》中打醬油。
當然,70一代也有許多“幸運兒”,由熱門電視劇走紅的馬伊俐、姚晨、鄧超等人,便是“天選之人”。前期參與的人氣電視劇讓他們的演員生涯更加順暢,後期靠演技打拼出的口碑,也讓他們成長轉型。
他們沒有成為“流量為王”時代的最大“獲得者”,卻因“流量為王”時代到來前已經形成的自我定位而不斷成長。經驗的積累與時光的沉澱,讓70後演員們在2019年撐起了大熒屏的半邊天,也讓第32屆金雞獎成為他們的主場。
年齡限制瞭如日中天的80後演員們入選“星辰大海”計劃,但人氣與知名度,仍舊讓他們成為金雞獎的看點之一。在頒獎典禮,唯一能與獲得結果平分熱度的,便是80後明星佔據大半份額的“神仙同框”話題。
劍三四位主演匯聚,滿足了我們的“胡霍”情懷,又追憶了曾經的“唐人三寶”。
古劍兩兄弟同臺表演,屠蘇與大師兄的情義由李易峰、陳偉霆延續,驚喜感人。
兩位“天鵝頸”美女劉詩詩倪妮,也滿足了顏粉觀眾訴求,同臺炫美。
兩位的照片,頗有當年奧黛麗·赫本、格蕾絲·凱莉在奧斯卡後臺的同框照風韻,氣質美人無論哪個年代都是最經得起燈光的存在。
80後,沒能趕上“星辰大海”,卻仍舊憑藉高人氣刷足存在感,靠情懷維繫光環。
但高人氣之下,也有著他們作為演員的尷尬:80後尤其是85後實力派演員斷層明顯,頗有被主流獎項邊緣化之態。當然,這其中有不少例如胡歌、倪妮的個例,但大多數處於難踏入主流獎項狀態是事實。
在本屆演技類獎項提名的22個侯選人中,80後演員僅佔四席(白百何、王傳君、章宇、蔣璐霞),其中85後只有王傳君一顆獨苗,這與當下大量活躍在熒屏前的80後演員基數完全成反比。
從被提名的四人“屬性”也可以發現,這些演員都不是大眾心中的“流量”甚至算不上人氣演員,但不斷成長的演技與演技定位,讓他們受到大熒屏認可。然而,引領人氣的那一波明星,卻缺乏大熒屏認可,難獲主流獎項入場券。
很現實的現象,90、00後已憑藉他們的潛力受到金雞認可,官方努力給他們更多成長空間,為其添磚加瓦。以70後為主的中老戲骨們,也用他們一部部優秀的作品撐起主流獎項,演員身份含金量越來越高。
而曾經引領流量、當下仍舊受到追捧的80後演員們,大多數仍舊在吃著人氣的福利,實力無法與前輩競爭、未來也逐漸被後輩們取代。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再適合偶像作品的他們如何破局?委實不是明朗的話題。
這是流量時代對演員的反噬。
就在金雞獎落幕的同一天,著名導演張紀中在綜藝《我就是演員》中炮轟“流量明星”,他認為曾經對流量的追捧已經產生了“惡果”。導演眼中的“惡果”是作品質量的下滑、爛片湧現、票房崩塌,是走歪了的製作風氣。
但“惡果”並不侷限在作品與風氣,第32屆金雞獎便告訴我們,流量為王時代亦影響了演員們的成長之路。他們不僅扛不起中國產電影大旗,當市場迴歸理性之時,也會是風口中最脆弱的浮萍,能否破局,只能看他們如何在風中重新長出有力量的根鬚。
11月的影壇是第32屆金雞獎的“天下”,從預熱到頒獎再到落幕,話題與看點並行、精彩不斷。隨著金雞獎公佈由二年一屆評選向一年一屆變革,也代表著未來的金雞必然成為華語影壇最亮的崽,是當之無愧的C位。
而這一屆的金雞獎,除了海報審美與含金量的加強,給七話最大的觸動還是演員年齡分層明顯。演技類獎項提名由70後覆蓋近半,電影人與觀眾將對未來期待更多給予90、00後,80後演員則成本屆最佳“裝飾”。
金雞獎從首日到落幕,三個大類話題最為突出,預熱的“星辰大海”計劃,帝后最終歸屬以及頒獎典禮的“神仙同框”。三個話題,亦是不同年齡段演員的主場,同時也給出“流量為王”時代對演員本人最顯著的“反噬”結果。
金雞獎之星辰大海計劃:90後的天下,00後的未來金雞獎開幕式舉辦後,最先受到關注的話題,是節目組首次提出的“星辰大海青年演員計劃”,著力於推動青年演員成長。以周冬雨、易烊千璽為首的32位年輕演員是人氣與口碑的代言人,隨便一個MV,便能引發無數互動話題。
這32位年輕演員受到圈內資深前輩推薦,代表著中國電影的未來,被給予重任的同時也收穫認可。或許這個計劃後續並不會有實質資源,只會成為本屆金雞獎的一個短暫性名片,但不能否認,入選“星辰大海”絕對是演員們的貼金福利。
這一福利,同時也是90後、00後專屬,“青年演員”這一門檻已經將娛樂圈的“叔叔阿姨”們拒之門外。看著星辰大海計劃的出現,我們可以感受到娛樂圈更新換代的速度,也欣喜於影視圈慢慢迴歸理性後,給予年輕演員的好福利。
他們中大多數都未享受到流量時代帶來的利益,卻因逐漸理性的市場與製作環境,有了更多探索藝術的空間,有了更踏實的定位。同時,“星辰大海”計劃中90後的周冬雨兩次提名金雞最佳女主、00後的易烊千璽成娛樂圈“團寵”。
這些現狀告訴觀眾:
屬於90後、00後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
金雞獎之“主角”:70後的主場“星辰大海”計劃暖場之後,便是頒獎典禮的高光時刻,享受這些高光的是各大獎項提名候選人,他們帶著希望而來,也是金雞獎的核心參與者。而提名演技類演員的演員們,年齡分佈亦非常有趣。
以最佳男女主為例,12名侯選人中有8名是70後,最終獲獎的王景春、詠梅,亦是70後演員中的實力領跑者。
70一代,並不算“幸運”的一代,他們出現在中國電影成長階段,前期資源短缺受港臺藝人衝擊破大,後期又遭遇“流量為王”的市場取向。大多數70後實力派演員都有漫長的“默默無聞”經歷,靠小配角維持自己的演員生涯。
本屆帝后王景春、詠梅便是典型例子,在出演王小帥的《地久天長》之前,王景春前一部作品是在《青春逗》中給小鮮肉姜潮、金聖恩做配,詠梅則在陳偉霆、林允主演的“爛片”《戰神紀》中打醬油。
當然,70一代也有許多“幸運兒”,由熱門電視劇走紅的馬伊俐、姚晨、鄧超等人,便是“天選之人”。前期參與的人氣電視劇讓他們的演員生涯更加順暢,後期靠演技打拼出的口碑,也讓他們成長轉型。
他們沒有成為“流量為王”時代的最大“獲得者”,卻因“流量為王”時代到來前已經形成的自我定位而不斷成長。經驗的積累與時光的沉澱,讓70後演員們在2019年撐起了大熒屏的半邊天,也讓第32屆金雞獎成為他們的主場。
金雞獎之“神仙同框”:80後的魅力年齡限制瞭如日中天的80後演員們入選“星辰大海”計劃,但人氣與知名度,仍舊讓他們成為金雞獎的看點之一。在頒獎典禮,唯一能與獲得結果平分熱度的,便是80後明星佔據大半份額的“神仙同框”話題。
劍三四位主演匯聚,滿足了我們的“胡霍”情懷,又追憶了曾經的“唐人三寶”。
古劍兩兄弟同臺表演,屠蘇與大師兄的情義由李易峰、陳偉霆延續,驚喜感人。
兩位“天鵝頸”美女劉詩詩倪妮,也滿足了顏粉觀眾訴求,同臺炫美。
兩位的照片,頗有當年奧黛麗·赫本、格蕾絲·凱莉在奧斯卡後臺的同框照風韻,氣質美人無論哪個年代都是最經得起燈光的存在。
80後,沒能趕上“星辰大海”,卻仍舊憑藉高人氣刷足存在感,靠情懷維繫光環。
但高人氣之下,也有著他們作為演員的尷尬:80後尤其是85後實力派演員斷層明顯,頗有被主流獎項邊緣化之態。當然,這其中有不少例如胡歌、倪妮的個例,但大多數處於難踏入主流獎項狀態是事實。
85後演員難獲主流獎項“入場”資格,“流量時代”的反噬開始由演員承擔在本屆演技類獎項提名的22個侯選人中,80後演員僅佔四席(白百何、王傳君、章宇、蔣璐霞),其中85後只有王傳君一顆獨苗,這與當下大量活躍在熒屏前的80後演員基數完全成反比。
從被提名的四人“屬性”也可以發現,這些演員都不是大眾心中的“流量”甚至算不上人氣演員,但不斷成長的演技與演技定位,讓他們受到大熒屏認可。然而,引領人氣的那一波明星,卻缺乏大熒屏認可,難獲主流獎項入場券。
很現實的現象,90、00後已憑藉他們的潛力受到金雞認可,官方努力給他們更多成長空間,為其添磚加瓦。以70後為主的中老戲骨們,也用他們一部部優秀的作品撐起主流獎項,演員身份含金量越來越高。
而曾經引領流量、當下仍舊受到追捧的80後演員們,大多數仍舊在吃著人氣的福利,實力無法與前輩競爭、未來也逐漸被後輩們取代。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再適合偶像作品的他們如何破局?委實不是明朗的話題。
這是流量時代對演員的反噬。
就在金雞獎落幕的同一天,著名導演張紀中在綜藝《我就是演員》中炮轟“流量明星”,他認為曾經對流量的追捧已經產生了“惡果”。導演眼中的“惡果”是作品質量的下滑、爛片湧現、票房崩塌,是走歪了的製作風氣。
但“惡果”並不侷限在作品與風氣,第32屆金雞獎便告訴我們,流量為王時代亦影響了演員們的成長之路。他們不僅扛不起中國產電影大旗,當市場迴歸理性之時,也會是風口中最脆弱的浮萍,能否破局,只能看他們如何在風中重新長出有力量的根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