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晶愛心呵護

    教育,是讓我們不斷的成長,不斷的完備,讓自己變得更豐滿,性格更健全,心態更平和!

    現在的孩子,偏激,固執,叛逆的越來越多,年齡越來越小齡化,我們是糾偏,還是揚長呢?答案不言而喻!

    在大資料的支援和手機的普遍使用下,只要你感興趣的,你喜歡的,大資料就會不斷髮送給你,推薦給你,讓你在自己的興趣指引下,變得越來越固執,越來越偏執,從而越來越難以發現自己哪裡不好,哪裡欠缺,哪裡需要改進。教育上也要求我們教師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孩子,用不同的方法教授。這就導致有些孩子小學成績優異,一到初中,就不適應了,成績就明顯下滑,以致叛逆厭學,最後輟學在家。所以,還是讓孩子多適應一下,補短糾偏,讓孩子全面發展,成為性和健全的人!

    再者,我們是吃五穀雜糧長大的,不是僅吃一種食物長大的,這也是告訴我們要全面發展,要不斷的完善自己,漲知識增閱歷,查漏補缺,補短糾偏,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成為全能型複合型人才,為將來立足社會打好基礎!

    最後,我想站在人類的角度闡明,補短糾偏是多麼的重要!人類的進化,不就是在不斷的彌補自己的短處,讓人的基因不斷健全嗎?我們沒有動物跑得快,沒有動物那樣鋒利的牙齒和尖厲的爪子,但是,現在確實我們在主宰著這個世界,沒有動物一樣的尖牙,我們發明了刀叉;沒有動物一樣的毛皮,我們有了空調;而現在所有的這些,都是在人類演變的漫漫長河中不斷彌補,不斷糾正而來的,是補短讓我們人類近乎完美!是糾偏讓我們人類近乎全面!

    補短糾偏的教育,才是人類需要的教育,才是適應新形勢、新發展的素質教育,才是符合孩子全面發展的嶄新教育!

  • 2 # 李小汪老西

    好的教育,到底是揚長補短,還是補短糾偏估計教育專家也有爭論。

    但是呢,個人覺得這其實不是一個問題,或者是說換個角度來看到底什麼是好的教育,可能就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之前有很長一段時間,很多人都提倡木桶理論,也就是所謂的短板理論。很多人認為,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木桶最短的板,而不是最長的板。這種說法看似非常有道理,其實認真想一下,他是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木桶必須是垂直於地面放置。

    那麼,為什麼木桶不能傾斜放置呢?這時候你就會發覺木桶能夠裝多少水和長板還是有很大的關係,和長板的最大承重和長度有很大關係。

    但是呢,實際情況是這樣的,現在這個社會分工越來越明確,越來越精細化。環顧下週圍的人群,發覺,真正取得成就的人,他們往往是在自己專注的領域,不斷耕耘的人。並且那些取得很大成就的人,往往是能夠發掘自己的優勢,不斷的讓自己的長處發揮到最大,而不是改變自己的劣勢。

    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韓寒,朗朗。如果按照不斷糾偏的理論來說吧,他們做的首先是應該把自己的學習搞好呀,因為你身為學生學習不好,其實是最大的問題。但是呢,他們往往是發揮了自己的長處。

    現在的科學研究,也越來越表明,有些領域是需要不斷的積累專注,還有非常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就是說你要想成為這個行業的高手最低要有一萬小時的訓練。

    不過從實際情況來看,好像到底什麼是好的教育,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但是不妨想一個問題,我們的終極目標是幹什麼?好的教育肯定期望這個孩子能夠有所作為,能夠脫穎而出啊。

    我覺得這個問題其實不是一個問題,更重要的是,怎樣能讓孩子在短期內有一個更好的成長,也就是說把時間花在對的地方。

    用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話來說,就是改變那些我們可以改變的,並且改變之後,對於孩子來說,效果會更加明顯的,然後勇於接受那些不能改變的。

    舉個例子來說,比如說,如果孩子非常有組織能力,但是在表達能力上面就嚴重的不足。其實優秀的組織能力,可能是成為一個優秀的領導者重要的潛質,但是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同樣需要有好的表達能力。那麼這時候家長做的,就是想盡一切辦法要克服孩子表達能力不足,不僅是要把孩子表達能力的不足補上,並且要把表達能力培養成孩子自己的一種優勢。

    但是呢,同樣是,如果一個孩子特別喜歡科學技術,或者是數學物理,並且孩子以後也想成為科學家,這時候孩子的表達技巧如果不是很好,家長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是想著去提升孩子的表達能力,可能會扼殺掉一個具有潛質的科學家。因為成為一個好的科學家,並不需要有非常好的表達能力。如果是實在會影響到孩子的正常溝通,這時候只需要稍加訓練,讓孩子能夠達到三四十分的水平就可以了,甚至連及格都不用。

    關鍵看一點是不是好用,是不是真的能讓孩子成才,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在成長,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快樂的。

  • 3 #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顯然兩種都不是好的教育模式,真正的教育應該是根據孩子的天賦來做科學的規劃。我們一直在強調,每個孩子都是天才,但是如果你連他的天賦是什麼都不知道,你又如何著手去培養?每個孩子都是天才,也就成了一句空話。

    你必須明白,每一個孩子的天賦都是有差異的,有了孩子這方面的天賦比較好,有的孩子那方面的天賦比較好,所以培養一定是根據孩子的天賦來培養,而不是去補所謂的短,糾所謂的偏。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一個孩子的音樂天賦值只有4,那麼,即使他再努力,達到頂峰,也只能是達到4。而另一個孩子的音樂天賦值是9,那麼他不需要怎麼努力,就可以很輕鬆的達到4,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以達到6、7,甚至8、9。如果這兩個孩子同樣的音樂領域發展,那麼還沒有開始,我們就可以看到結果了。所以後一個孩子去發展音樂方面的天賦,去考未來的音樂學院,顯然是最佳的選擇。要考音樂學院,數學考一個一百分110分足矣,但如果是要考清華北大,顯然你沒有一百四十分以上是不可能的。

    所以根據孩子的天賦來做科學的規劃,才是真正對孩子負責,而且越早規劃,對孩子來說,成功的機率就越高。

  • 4 # 恆源計劃

    應該是揚長補短,更確切點是先揚長後補短。

    就拿教師來說吧,首先教師要分學科,語數外,然後再分年紀小中高,你聽過一個語數外小中高都能教好的老師嗎?沒有吧,精力有限,非人力能改變。

    同樣,你生病了,你有幾百個朋友,各行各業的都有。你一定不會先找廚師和會計,一定會想起你的醫生朋友,對不對。

    再說補短,這個是大部分是隨著你身份,資質同步提升的,你要是一個受人尊敬的醫生,大部分會注意自身,禮貌待人。小部分才會被短板拖死,最後極少一部分拖不死的是他的長板太高了,例如當年的免死金牌,曾做過無量功德的那一群。

    所以,你覺得教育小孩應該是把握孩子就在眼前的長板,還是賭一賭未來他被哪個短板拖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沒有核能的飛機?如果製造出了核能飛機還需要航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