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牛仔故事
-
2 # 無畏的騎士
從這個故事中看出了愛因斯坦小的時候因為三歲還不能說話,直到十歲父母才去送他上學。在一次工藝課做了個小板凳被老師嘲諷為世界上最糟糕的板凳。(儘管那個板凳他已經重複做了三次)在老師和同學的譏笑中長大。自卑的他想逃學。後來父親把他領到了一顆冷杉樹下。
那一刻他頓悟了父親的良苦用心,他開始不在逃學了,他看了很多書籍,視野開闊了,他的腦海裡總有些奇奇怪怪問題。後來到了大學,他把精力放在課外閱讀跟實驗室裡。大學畢業後爆發了經濟危機。他迫於生計到了大學教書。而後發表了《論動體的電動力學》震驚了學術界,後來很多國家爭相聘他做教授他就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從這則故事看出良好的教育氛圍是多麼重要,鼓勵的力量是多麼強大。更多的是不能泯滅孩子的創造能力,還得注意因材施教,循循誘導。這才可能發現孩子的天賦跟潛能。
-
3 # 和顏144
長得慢的樹更能成材的故事啟發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
我們先來看故事,從故事得到啟示。
有個叫阿爾伯特的猶太小孩,三歲多了還不會說話,等他總算能開口說話了,說出來的話每一句都很吃力。同學們都不願意跟他交往,老師甚至毫不客氣地對他父親說:“你的兒子發育遲緩,將來是不會有什麼出息的。”
他因此很自卑。有一天父親帶他到郊外,那裡有一高一矮兩棵樹,父親問他:“你知道那兩顆是什麼樹嗎?哪一課會成材呢?”小阿爾和伯特指著那棵長得高的巴沙樹說:“這棵能成材。”他父親笑著搖頭說:“不!將來成材的一定會是這棵冷杉。”他指著比巴沙低矮很多的樹說,“三年以後,巴沙就停止了生長,而冷杉在它有生之年都不會停止生長,你看他長得慢,是因為它每一步都追求紮實和堅硬,所以它能抵禦大自然的狂風和嚴寒,最終每一棵冷杉都直插雲霄。”
這個小阿爾伯特長大後就是世界著名科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再來看尖毛草的故事。
在非洲大草原上,生長著一種奇異的植物:尖毛草。當春天來臨時,其它植物開始瘋狂生長,一動不動始終保持在一寸左右。六、七個月以後尖毛草等來了他的第一場大雨,從那開始,它每天以一尺半的驚人速度向上猛長,不到一個星期,就長到了一米六七,有的甚至達到了兩米高。放眼望去,一排排的尖毛草就像一堵堵綠色的高牆,是非洲草原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成為“草地之王”,是非洲大地上長得最高、最茂盛的毛草之一。
人們一直想不明白,為何低矮的尖毛草能夠一下子蛻變為“草地之王”?植物學家透過研究發現,此前一直留“板寸頭”的尖毛草不是不生個,而是在發展地下的根,經過六、七個月的生長,它的根不斷向周圍和地下擴張,最深的地方竟然達到了二十幾米,牢牢地鎖住了水分和土壤中的養分。
無獨有偶,自然界有一種高達二十多米的毛竹,在最初的五年裡,毛竹生長極其緩慢,堪稱林中“侏儒”。但在第六年經過雨水沖刷,以每天六尺的速度日長夜長,有心人甚至在晚上都能聽到它“沙沙”生長的聲音。僅過兩週,這種竹子就生長為為“林中巨人”,更為奇特的是,當毛竹處於生長期時,周圍的植物都得為它讓行,直到它長大“成人”,其他植物才能吸收到養料。
筆者有位朋友,他在作者領域紮紮實實地呆了十年,這十年他一直筆耕不輟,當他投身到編劇界的時候,只過了兩年就取得了別人需要十年八年才能取得的成績。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不必人人都追求少年得志,也可大器晚成。只要能成材,為社會作貢獻,什麼時候成材都不晚,就像姜太公八十封相力助武王奪取天下。
回覆列表
為啥長得慢的樹,更容易成材?這是因為這種樹將根深扎地下,基礎打得牢。樹的密度大,非常堅實,作為材質,能勝任多種用途。這裡講一個——
兩棵大古樹的故事我故鄉桑植縣劉家坪村,曾生長有兩棵大古樹,一棵在公路旁,一棵在山崗上。兩樹長得都很高大茂盛,腰身均有幾人合圍那麼粗。此樹鄉人稱做稠木樹,是一種冬天都不掉葉的長青樹。樹上還結一種硬果,果實呈橢圓形,有小指節那麼大。果子能炒得吃,又可以磨漿做豆腐吃。
大躍進時期,這兩棵稠木樹結了許多果實,並給飢餓的社員提供了一份食源。於是此樹得以生存沒被砍伐,而其他不結果的許多大古樹都沒能逃脫被滅絕的劫難。
三年自然災害時期,這兩棵稠木樹更成了寶樹。記得每年春上果實成熟後,我和一些小夥伴都會守在樹下的田地裡,仔細地在地上尋找成熟脫落的稠木果,每尋得一顆,就像得到寶貝一樣欣喜不已。
文化大革命時期,我所在的大隊生產隊年年抓革命促生產,所獲糧食卻依然短缺,年年生活都難得溫飽。更可怕的是,學習大寨在山上墾荒造梯田,結果大片山林被毀,水土流失嚴重。連茅草都被割光,家家燒柴成了大問題。這時,有人想把兩棵古樹幹脆伐掉。但幸得有老人反對才免遭厄運。不過,兩樹的樹枝卻被人砍去不少,樹莖也有人挖了一些。我那時不懂事,拿著斧頭也曾在崗上的古樹下砍過根部,想砍點碎渣作柴燒,但不料那稠木樹十分堅硬,砍不動才作罷。那兩棵古樹被人砍枝後,有幾年不結果子,樹也長得很難看了。
農村責任田分到戶後,這兩棵古樹也越長越茂盛了。特別是山崗上的那一棵古稠木,發了許多新枝,可謂“布綠葉之萋萋,結朱實之離離。迎隆冬而不凋,常曄曄以猗猗。”由此鄉鄰們都感到奇怪,為何這棵古樹長得這麼好了呢?這時有入想出500元購買這棵樹,卻遭到了鄉鄰的一致拒絕。
又過了l0餘年,我進了城工作。忽一日聽老家一位村民說,坪中的那一棵大稠木古樹忽然倒地了。我感到大吃一驚,這棵古樹怎麼會倒下呢?後來仔細打聽,才知這棵古稠樹由於在公路的懸坎邊,下面經常有入拴牛。久而久之,樹根下形成了一個空洞,裡面幾被掏空。經過了一二十多年的浸蝕,那棵古樹終失養料,樹幹漸漸枯萎老幹,最後支撐不住,在一天夜裡颳風時,轟地一聲就倒了。
現在,故鄉的古樹就剩那崗上生的一棵了。幸好這一棵至今還長得枝繁葉茂,完好無損。它挺立在數十米高的山崗上,成了獨一無二的的一道美妙風景。往來行人,每每都會抬頭向它行注目禮。
故鄉的這最後一棵大稠木樹,我真希望它像聖物一般屹立在山崗,萬古長青,永得人們的珍愛!
同時,從這棵古樹的倖存中,我也體會到,長得慢的樹,不僅更加實用,而且更適合抵抗風險,適應惡劣生存條件。這給人們的啟示也很大,人的成長也是一樣,長得慢點,把基礎打好,以後才會更適應社會,抗擊各種磨難困苦,並最終贏得成功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