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葉飄刀

    地利不如人和

    這句話我覺得正確的理解是地利不如人和。

    這裡的險,應該指的是地利,而德指的是人和,並非指道德。

    所以這句話的正確理解地利不如人和。

    不能僅僅理解為道德高,吳起自己就是一個殺妻求將的人,不會信仰什麼道德高的。

    他這裡的意思,應該是軍隊同心同德,才能獲得勝利。

  • 2 # 羅五890

    德,是仁義之師,萬勝之表率。唯德,是治國方針。當敵人來犯之時,以殺制殺,也為大德。佛有金剛降魔之怒,道家有懲惡之功,護道之法。儒有浩然正氣,以正壓邪之心。故為民為國服務為德,拒險守土為德。強國強軍為德,拒敵於國門之外為德。感化對方為德。懲惡揚善為德。德無處不在。故仁義之師,民心矣。得民心,天下安。

  • 3 # 123飛魚321

    吳起說這話和你問的答案不是一個意思,吳起說的德是官兵同心同德打敗敵人,你說的是道德,當然用道德是打不敗敵人的,但吳起說這句話和當時的情境並不迂腐。

  • 4 # 歷史風暴

    題主的問題是:吳起說在德不在險,這句話是不是很迂腐,光靠道德高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能守住領土?

    吳起為什麼和魏武侯說在德不在險,難道是因為迂腐嗎?

    名將吳起是戰國前期最著名的將領之一,他曾經先後服務於魯國,魏國和楚國三個國家,並且在這三個國家都做出了非常出色的成績。

    吳起不僅指揮戰爭能力強,他的軍事理論也是獨具特色,最關鍵的是,吳起是一名出將入相的人物,除了打仗厲害也是一個治理國家的人才。

    所以,來到楚國之後吳起的身份並不是指揮打仗的將領,而是對楚國進行改革的變革家。

    吳起這樣的人肯定不是一個迂腐的人,而且他在戰國競爭極為激烈的大環境下能夠取得一席之地,足以證明確實有自己獨到之處!

    那麼,吳起為什麼說在德而不在險呢?

    吳起說這句話的背景是魏武侯認為魏國山河險固,是這些天險在保護魏國。

    所以吳起提醒魏武侯說:保護國家安全在德而不在險!

    吳起告訴魏武侯,如果不修德政,就連身邊的人都會成為你的敵人,這個時候就算是有天險也沒用了。

    吳起的意思是民心的向背比地理上的優勢重要的多!

    吳起不僅跟魏武侯說過這樣的話,在他的《吳子兵法》中也曾經有過類似的記錄,在書中吳起是這樣說的:昔之圖國家者,必先教百姓而親萬民!

    吳起之所以有這樣的理論,完全是因為他學以致用。

    名將吳起雖然在魏國是一位軍官,但是由於他早年曾經學過儒家,所以他本人受過儒家非常大的影響,並且對儒家的理論也極為推崇。吳起在魏國為官的時候,和魏國境內的大儒們也有很多交流。

    而儒家,正是把修德政爭取民心看的無比重要。

    例如,生活年代晚於吳起的著名儒家弟子孟子,曾經在《孟子》一書中說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孟子的治國思想和名將吳起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他們的這種思想更早甚至可以追溯到儒家的創始人孔子那裡。

    儒家的創造者孔子在《為政篇》中,就曾經說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可見,儒家從孔子開始就認為治國一定要把德放在第1位,把民心向背放在第1位!

    那麼,這是一個非常迂腐的說法嗎?

    答案是否定的!

    把爭取人心看的無比重要才是克敵制勝的基礎啊。

    名將吳起在他的軍事生涯中將這一理論付諸實施,確實也取得了極好的效果。

    比如,吳起在鎮守河西的時候,他和士兵吃一樣的飯,穿一樣的衣服,行軍的時候絕不乘坐車馬,而是親自揹著口糧和裝備。他和士兵同甘共苦,也注意照顧士兵。一次,有士兵身上長了瘡,吳起竟然用嘴幫助把毒液吸了出來。

    吳起這樣做就是為了得到軍心,讓士兵們願意為他作戰。

    而士兵們在吳起的感召下,無不奮勇爭先。

    正如吳起在他的書中說的那樣:民知君之愛其命,惜其死,若此之至,而與之臨難,則士以進死為榮,退生為辱矣。

    士兵們願意為吳起奮勇殺敵,讓吳起在河西鎮守期間,面對秦軍從無敗績,他甚至僅率5萬魏國軍隊就大敗秦軍50萬人,可見吳起所說的在德不在險,還是非常有道理的!

    當然,如果因此認為吳起輕視軍隊的建設那就大錯特錯了,吳起是同時代中對軍事建設最為用心的將領,當時天下第一強軍魏武卒就是吳起親手建立!

  • 5 # 小829

    在德不在險,說的就是地利不如人合,不修德政,不得民心,即便擁有山川之險,仍有覆國滅亡之憂,此德哪點是指道德呀?

  • 6 # 巴山夜雨涮鍋

    謝謝邀請,吳起並不迂腐,迂腐的是一知半解的題主。

    別的不說,人家吳起說在德不在險,比較的是德和險的重要性,題主莫名其妙弄出一個“強大的軍事能力”。就好比人家說“寒冷環境下食用碳水化合物比食用肉類更能維持生命”,題主來一句“沒有氧氣,你吃再多碳水化合物也得死”,這算哪跟哪啊。

    至於吳起本人是不是迂腐,這個怕也輪不到題主來嘲諷。吳起當年在魯國殺妻求將,在魏國吮膿收心,在楚國伏屍報仇,這麼一位法家、兵家大佬,你說他迂腐?

    有一點可以肯定,吳起說的“在德不在險”,指的不是單純的道德。這句話的背景是在魏王誇耀自己的國家山川險要,這時候吳起才說了一句在德不在險。核心意思中的“德”,並不是單純的仁義道德,而是更傾向於指君主的治理能力,國家的政治凝聚力和行政效率。吳起告訴魏王,單純依靠所謂險要地形,想要守住領土是守不住的,真正要立國,靠的是本身的實力。

    我們從吳起此人在魯國、魏國和楚國的經歷也可以看出來,吳起絕不是滿嘴仁義道德的迂腐之輩。相反他每到一國,都是大力推行變法,砍削繁文絮節和貴族權門的福利,建立高效的軍政體系,有功必賞,有罪必刑,透過法規條款整合國家資源,使得國力大幅度提升。他在魯國曾打敗了強大的齊國,在魏國打敗了強大的秦國,在楚國更是把原本死氣沉沉的楚國整頓一心,為後續的宣威盛世打下基礎。

    所以吳起變法的重要專案就是建立強大的軍事實力,而這個強大的軍事實力,就是透過“德”也就是國家效率和國家凝聚力來完成的。而這些強有力的管理手段,也難免得罪人。所以在魯國、魏國和楚國,都有不少人攻擊他沒有道德。

    總結一句:吳起“在德不在險”的“德”並非仁義道德。題主的攻擊完全是自己樹靶子自己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燕子在家住卻不搭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