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莊九庸

    李世民聽說高麗居然自稱老大,做慣了老大的他很不爽,於是多次徵打高麗。可惜失敗了。

    失敗的原因很多,根本還是在於時機。戰爭打的是國力,李世民發動的時候,唐的實力並沒有形成對高麗的絕對碾壓。

    同時,在戰略戰術上沒有出彩的地方,高麗棒子歷來是我華夏小麻煩,吃不下去也是正常不過了!

  • 2 # 章魚侃房

    提到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一定名列前茅。南征北戰,東征西討。所向披靡。成為皇帝后的第四年,就讓東突厥國滅。被遊牧民族尊為“天可汗”。

    但是當他面對東北莞爾小國,高句麗時竟然遇到了失敗。

    公元645年,唐朝以高句麗不尊號令,橫徵暴斂的原因。親自帶兵攻擊該國,最終得到失敗,現在看來是三個原因:

    首先:高句麗軍隊的強烈抵抗,眾志成城抵禦侵略;

    其次:糧草不濟,這裡遠離中原沃土產糧區,後勤出了大問題;

    最後: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這時,是東北最寒冷的時候,因軍隊多為華北地區的人,暴風雪襲擊,許多士兵被凍死。

    第四個就是,御駕親征,許多將軍沒有自主權。

    但是,名將薛仁貴的脫穎而出是這個戰役的閃光點。

  • 3 # 愛歷史張老師

    一、高句麗與中國隋唐的關係

    高句麗是北韓半島上最大的國家,是東北的原住民去建立的。

    隋煬帝時期,高句麗已經發展為東方很強勢的國家,軍事力量不容小視。這個國家的統治者有著很大的野心。如果放任高句麗發展,它必將不斷蠶食中國東北地區的疆土。

    圖一 隋煬帝遠征高句麗

    從612年到614年,隋煬帝楊廣對高句麗進行三次戰爭。 三次均為煬帝御駕親征。期間動用了數百萬計程車卒、民夫,戰爭器械,財物無數。三次遠征盡皆慘敗,無數士卒埋骨他鄉。

    兩國之間的戰爭,一方面使雙方損失慘重,另一方面使兩國的關係中也直接埋有仇恨的種子。

    二、唐太宗為什麼要遠征高句麗

    唐初使節到高句麗時看到大量當年被高句麗俘獲的隋人,“隋人望之而哭者,遍於郊野”。

    唐朝時期,北韓半島有高句麗、百濟與新羅,三國鼎立。高句麗最為強大。高句麗慫恿百濟打新羅,自己坐山觀虎鬥,希望坐獲漁利。

    新羅是唐朝的藩屬國,年年向唐朝進貢。

    貞觀十七年(643年)九月,新羅因百濟曾奪取它的四十多座城池、又與高麗聯合派兵阻絕百濟通往唐朝的道路,百濟派使臣向唐求援。唐太宗派司農丞相里玄獎帶信到高麗,告誡高麗停止進攻百濟,否則來年將出兵攻之。

    三、唐太宗遠征高句麗

    圖二 唐太宗遠征高句麗

    貞觀十八年(644)正月,相里玄獎到達平壤,告誡高句麗,高句麗國王不聽。相里玄獎回唐如實稟告。唐太宗決意發兵攻打高麗。

    644年,唐朝派軍六萬,徐世績為大將,還帶著一些胡人的僱傭軍,遠征高句麗。

    唐太宗親自去前線慰問士兵,鼓舞士氣。唐太宗在路上對手下人說,四方基本安定了,就剩下這一塊地方了,趁著我還沒死,良將們還有精力,一定要解決掉這個心頭大患。

    攻克遼東城

    夏季,徐世績暗渡陳倉,突然出現在遼東城下,高句麗士兵大駭。不久,李績和李道宗所部進逼遼東城下。高句麗軍數萬來援。有人建議說高句麗軍多唐軍少,應該堅守。可是李道宗說高句麗軍隊仗著人多,以為我們不敢拿他們怎麼樣,我們就是要攻擊他們,殺殺他們的銳氣。李績說我們被派來就是負責替皇上掃清道路的。道路沒有掃乾淨,我們怎麼能躲呢。

    於是唐軍猛烈出擊,高句麗兵始料不及,被衝亂陣型大敗而歸。唐太宗大軍到達後,把遼東圍得水洩不通,日夜攻打。乘著刮南風的機會,唐太宗指揮士兵點燃城池西南樓,順風放火。高句麗軍抵擋不住了,遼東陷落。

    唐軍殺高句麗兵一萬多人,俘虜一萬多人,此外還有百姓四萬多人。

    進發白巖城

    攻克遼東後,唐軍繼續向白巖城進發。烏骨城派兵一萬支援,被唐軍擊退(此戰唐軍只用了800人)。六月,白巖城不戰而降。

    受降高延壽

    唐軍繼續向安市進發。高句麗將領高延壽等人率領靺鞨、高句麗兵十五萬來救援,被打得大敗。高延壽帶領三萬六千八百人向唐軍乞降,來到唐軍軍營,一進門就跪下,挪動膝蓋向前,拜伏在地。唐太宗對他們說:“東夷少年,跳梁海曲……自今復敢與天子戰乎?”(大意是:東夷小孩子,海曲跳樑小醜……從今以後還敢於天子作戰嗎?)高延壽等人“皆伏地不能對”(都趴在地上無言以對)。唐太宗將降軍中的高句麗軍官、酋長三千餘人虜往中原,其餘高句麗人全部釋放。

    久攻安市城

    安市城小而堅,在城主楊萬春的抵抗下,唐軍圍攻數月不克。

    停戰高句麗

    因為糧草補給沒有跟上,加上唐軍不適應寒冷,高句麗人頑強堅守,唐太宗擔心耗的太久會重蹈當年隋朝的覆轍,於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九月,下詔班師。唐太宗遠征高句麗的戰爭至此結束。

    唐軍在這次東征中,攻克玄菟、橫山、蓋牟、磨米、遼東、白巖、卑沙、麥谷、銀山、後黃十座城池,遷徙遼、蓋、巖三州戶口七萬人入山海關內。新城、建安、駐蹕三大戰,斬首四萬餘級。招降高句麗兵士十萬人,又繳獲牛馬各五萬,以及大量的糧食。

    唐軍自身損失近兩千,損失最大是戰馬、戰馬戰死了十分之七八。

    此戰雖重創高句麗,卻未能滅亡高句麗。

    這戰的意義還是比較重大的。這是自三國時期毋丘儉攻破高句麗屠王城以來,上百年中國軍隊第一次真正戰勝高句麗人,收復了今天遼寧一帶很多南北朝時期被高句麗多去的土地,為今後唐朝徹底征服高句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後續征服

    之後,唐朝沒有停止軍事行動,不停的小規模用兵去騷擾高句麗。與高句麗打持久戰,打消耗戰。一直到唐高宗,因為高句麗侵略新羅,唐朝與其開戰。

    高句麗還聯合靺鞨的兵馬,跑去對周邊的遊牧民族說唐朝的壞話,挑撥離間,唐朝決心要消滅這個頑敵。

    圖三 蘇定方大敗百濟

    這時薛仁貴、蘇定方等神將都成為唐軍的中流砥柱了,加上每次唐軍打仗總能帶一批少數民族士兵過來,又找了一些契丹兵過來幫忙,被唐軍騷擾多年的高句麗顯然已經疲軟。在這種情況下,唐朝直接派蘇定方拿下了北韓半島三國裡的百濟。

    被剪除羽翼的高句麗抵抗不住唐軍源源不斷的攻勢,終於被唐軍磨死了。

    多多關注,共同進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補牙後塌陷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