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平昌川哥

    番茄俗稱西紅柿,是人們非常喜歡的一種蔬菜或水果。前面我談了西紅柿空心的一些原因和防治措施。今天我來談淡西紅柿的另外一種病害-葉黴病。

    葉黴病是番茄一種常見的病害,川哥家裡以前種植番茄的時候也發生過葉黴病。葉黴病前期的主要危害是葉片為主,如果不加以防治,後期會對莖和果實造成嚴重影響,從而影響西紅柿的產量和品質,給農戶們造成嚴重的損失。那麼番茄葉黴病是怎樣產生的呢?我們又該如何防治呢?

    一、番茄葉黴病產生的原因

    葉黴病病菌以菌絲體在病殘體內,或以分生孢子附著在種子上,或以菌絲潛伏在種子表皮內越冬,藉助氣流傳播,葉面有水溼的條件即可萌發,長出芽管經氣孔侵入。 番茄葉黴病病菌喜高溫、高溼環境,發病適氣候條件為溫度20~25℃,相對溼度95%以上。每年3~7月和9~11月是發病的高峰期,高溫、高溼是發病的重要因素。

    二、番茄葉黴病的症狀

    番茄葉黴病發病初期主要危害葉片,開始葉片正面出現不規則形或橢圓形、淡黃色褪綠斑,邊緣不明顯,葉背面出現棕黃色、灰紫色、灰綠色至墨綠色茂密的黴層。當溼度大時,葉片表面的病斑也可長出黴層。隨病情擴充套件,葉片由下向上逐漸捲曲。植株發病葉片自下而上逐漸蔓延整株,使整株葉片呈黃褐色乾枯,發病嚴重時可引起全株葉片捲曲。如果初期我們不加以治療,則會使莖和果柄也產生上述的症狀, 並可延及花部,引起花器調萎或幼果脫落。果實發 病, 果蒂附近或果面形成黑色圓形或不規則形斑塊, 硬化凹陷, 上長灰紫色至褐色黴層。

    三、番茄葉黴病的防治

    番茄葉黴病的防治總的原則是早發現早治療,綜合防治為主,藥物治療為輔,而達到防止葉黴病的效果。

    1、選擇抗病品種

    不同番茄品種對葉黴病具有明顯的抗性差異,因此利用抗病品種防治葉黴病是最經濟有效的方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培育的抗病品種多屬於垂直抗性品種,連續大面積種植極易導致小種變異,產生新優勢小種,導致品種抗性喪失。因此選用抗病品種時,必須注意抗病品種的合理佈局和輪換,以保證防病效果的穩定和持久。

    2、種子消毒

    播種前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番茄的種子表面能附著葉黴病,早疫病,潰瘍病,病毒病等病原菌,可以結合浸種對種子進行消毒。 種子消毒可採用55℃的溫水消毒,或70-75℃的熱水燙種,注意要兩個容器來回傾倒,一直傾倒到55℃水溫時,並保持水溫55℃的水溫7-8分鐘。 再就是清水浸泡種子4小時左右,然後撈出用1%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5分鐘,或50%的多菌靈500倍液中浸泡60分鐘,及時撈出種子用清水沖洗乾淨後催芽。

    3、加強田間管理

    加強田間管理是為了控制溫度、溼度和提高番茄抗病能力。在番茄生長期內,根據植株長勢適當追施磷肥,增施鈣肥,控制鉀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合理密植,適時整枝打杈、坐果後適度摘除下部老葉、病葉,利於通風透光,降低溼度;澆水宜上午澆,苗期小澆,定植時澆透,開花不澆,結果後重澆,發病後適當控制澆水。若是保護地栽培,要及時調控溫溼度,補充光照,儘量降低棚內空氣溼度。

    4、化學防治

    早發現早治療是防治番茄葉黴病的重要措施。①噴霧施藥。初見病後及時摘除病葉,噴灑藥液全面防治,要注意葉背面的防治。可用2%Bo-10(武夷黴素)水劑150倍液、60%防黴寶超微粉劑600倍夜、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40%福星乳油6000~8000倍液、47%加瑞農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等,每7~8天一次,連噴2~3次。②粉塵施藥或煙霧施藥。傍晚時噴撒粉塵劑或釋放煙霧劑防治。常用的有5%加瑞農粉塵劑、5%百菌清粉塵劑、7%葉面淨粉塵劑、10%敵託粉塵劑等,每畝每次1公斤,7~8天一次;45%百菌清煙劑每畝次250~300克。

  • 2 # 鄉野牛姐

    墨脫二姐:

    番茄的病害防治的原則,應本著,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無害化治理原則,這對鹹少番茄產品汙染,持續,穩定的發展番茄生產具有重要意義。目前來說,透過培育抗病品種,培育無病壯苗,輪作及科學的田間管理等農業技術措施,提高番茄自身抗病能力。在施用化學農藥時,要嚴格遵循規定的安全間隔期,施藥濃度,施藥方法用藥,避開採收時間施藥,同時應交替使用不同型別的化學農藥,防止產生抗藥性。

    發病症狀:葉黴病一般發生在保護地栽培內,氣候變化大,發病會比較嚴重。苗期,成株期均可發病。幼苗發病,葉子先端及其附近成水浸狀淺褐色病斑,擴充套件後呈圓形或橢圓,褐色並帶有淺褐色輪紋的大型病斑,溼度大時病斑上密佈灰色黴層。發病後期,病斑連片,致使整個葉片乾枯。莖和枝條染病,初生水浸狀不規則形病斑,灰白色或褐色,病部表面密生灰白色黴狀物。低溫高溼是葉黴病發的主要原因。

    防治技術:加大通風量,減少病原菌。發現病菌時,可用50%的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者50%異菌脲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7~10天左右噴一次,連續噴施3~4次。

  • 3 # 鄉村螺絲釘

    番茄的病害防治的原則,應本著,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無害化治理原則,這對鹹少番茄產品汙染,持續,穩定的發展番茄生產具有重要意義。目前來說,透過培育抗病品種,培育無病壯苗,輪作及科學的田間管理等農業技術措施,提高番茄自身抗病能力。在施用化學農藥時,要嚴格遵循規定的安全間隔期,施藥濃度,施藥方法用藥,避開採收時間施藥,同時應交替使用不同型別的化學農藥,防止產生抗藥性。

    發病症狀:葉黴病一般發生在保護地栽培內,氣候變化大,發病會比較嚴重。苗期,成株期均可發病。幼苗發病,葉子先端及其附近成水浸狀淺褐色病斑,擴充套件後呈圓形或橢圓,褐色並帶有淺褐色輪紋的大型病斑,溼度大時病斑上密佈灰色黴層。發病後期,病斑連片,致使整個葉片乾枯。莖和枝條染病,初生水浸狀不規則形病斑,灰白色或褐色,病部表面密生灰白色黴狀物。低溫高溼是葉黴病發的主要原因。

    防治技術:加大通風量,減少病原菌。發現病菌時,可用50%的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者50%異菌脲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7~10天左右噴一次,連續噴施3~4次。

  • 4 # 山頂鳥叔

    番茄葉霜黴病

    番茄葉黴病主要為害葉片,嚴重時也為害莖、花、果實等,症狀是淡黃色病斑。

    中文名

    番茄葉霜黴病

    主要危害作物

    番茄

    主要為害部位

    淡黃色病斑

    傳染性

    病害症狀

    葉片染病,葉面出現橢圓形或不規則形淡黃色病斑,葉背面病斑上長出灰褐色至黑褐色的絨狀黴層,是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條件適宜時,病葉正面也長出黴層。病害嚴重時可引起全葉捲曲,植株呈現黃褐色乾枯。果實染病,果蒂附近形成圓形黑色病斑,硬化稍凹陷,不能食用。嫩莖及果柄上的症狀與葉上相似。

    病原菌及發病條件

    此病由真菌半知菌亞門中黃枝孢黴(Cladosporium fulvum Cooke)侵染所致。病菌透過空氣傳播,從葉背的氣孔侵人。病害發生主要與溫溼度有關,高溫高溼有利於發病,其中溼度是影響發病的重要因素。在22℃的溫度條件下,只要葉面持續4h有水膜,即可誘發病害。若棚內溫度為20~25℃,相對溼度大於90%,3天內葉黴病可以從無到有,並且嚴重發生,如不加任何控制,一週內可致毀棚、絕產。弱光照利於葉黴病的發生。

    防治技術

    1選用抗病品種

    目前推廣的品種中高抗葉黴病的有佳粉15、佳粉16、佳粉17、中雜7號、沈粉3號、佳紅15等,可因地制宜,選用種植。

    2 播前種子處理

    用55℃溫水浸種30min,以清除種內外的病原。處理完後,最好再用清水漂洗幾次,以清除初次水中和種表附著的病原體,再陰乾播種。

    3 合理安排棚內作物輪作

    大棚栽培番茄,最好統一安排與瓜類或其他茄科蔬菜進行三年輪作,可有效排除土壤中殘存的菌源。

    4 溫室消毒

    在難於輪作換茬的棚內,栽苗前按每37m3空間用0.25kg硫磺粉和0.50kg鋸末混合,分裝幾處點燃,密閉燻悶24h殺菌,一天以後再栽苗,或用45%百菌清煙劑按每110m2用0.25kg的劑量燻悶一晝夜的辦法進行室內和土表消毒。

    5 加強栽培管理

    加強棚內溫溼度管理,適時通風,適當控制澆水,澆水後及時通風除溼,連陰雨天和發病後控制灌水。合理密植,及時整枝打杈,以利通風透光。實施配方施肥,避免氮肥過多, 適當增加磷、鉀肥。初見病葉時及時摘除病葉,並集中深埋或燒燬。6 高溫悶棚 選擇晴天中午時間,密閉大棚升溫至30~33℃,並保持2h左右,然後及時通風降溫,對病原有較好的控制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加7和小米9對比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