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野逸雲
-
2 # 神諞秦腔
目前來看,農村是秦腔市場的主要陣地,且市場化運作程度不高,國家政府仍舊扮演戲曲市場的“衣食父母”,獲獎參賽成為戲曲的“救市良方”,因此,傳統戲曲市場將老年人作為主要受眾,缺乏主動的城市市場開拓意識。具體來說:
第一,從市場結構來看,目前秦腔市場仍舊以農村為主體,城市市場的份額非常的小。而且城市的演出完全依靠的是政府的救濟,而這種救濟進一步加強了這些院團的等靠要的依賴思想,不思進取,其實市場競爭力力是非常弱的。 第二,從市場意識來看,秦腔市場缺乏較強的市場應變能力,介入市場的主動意識不強。眾所周知,雖然中國從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了國有文藝院團的改革,並在2012年底基本完成階段性任務,但總體看來,秦腔市場的培育與開放仍然困難重重。秦腔大院團對國家、政府資金的依賴性太強,創作劇本、排練演出的主要資金大都來源於國家、地方政府的財政補貼,參加各類比賽成為大多數戲曲院團的重點任務。最大的演出市場是政府買單的市場。大中型戲曲團體的重點劇目主要是瞄準政府需求,爭取全國大獎。因此,“穩中求勝”的發展模式成為很多劇團的首選,秦腔就傳統戲曲植根於中國傳統的農耕文明,農村是它們得以生存與發展的主要陣地。隨著中國現代化的發展與多元娛樂文化形式的興起,秦腔更多地還是選擇堅守農村市場。依託政府扶持,牢牢地佔據著本土戲曲市場。以寧夏演藝集團秦腔劇院院長為例,劇團一年秦腔戲演出能達到幾百場,其中有二百餘場是政府買單來服務觀眾的。即使是戲曲市場的主陣地“農村”,政府買單的現象也比較普遍,“農村演出一般都是縣、鄉政府或農民企業家請客,以包場形式運作的演出,這種演出往往報酬很低。可見,國家、政府的扶持當然對改革初期的戲曲院團進入市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引領作用,但國家資金扶持這樣的發展模式顯然將真正的“市場”排除之外,缺乏明確的市場意識。 第三,從市場主體來看,秦腔市場主要面向老人和學生,大眾化程度不高,因此缺乏整體的消費能力。目前秦腔市場消費者呈現“兩頭觀眾”的現狀,即老齡化觀眾和青年學生觀眾居多。近20年來,傳統戲曲固有的觀眾日趨老化,且大多生活在農村等經濟不發達地區,他們傳統的消費觀念與消費能力無法和戲曲表演市場的成本保持一致,入不敷出的現象時有發生。而老齡化的觀眾又無法滿足日益增加的成本,從而導致戲曲市場的日益萎縮。 近年來,國家和戲曲表演團體為了培育年輕觀眾,讓戲曲走進中小學、高等院校,這種教育與推廣雙結合的舉措確實培養了潛在的青年觀眾,但他們的市場消費能力並不高。 可見,秦腔市場在開闢和堅守農村市場、穩定老年觀眾、吸引青年學生等方面做出了許多努力和嘗試,並取得了諸多成效,這對秦腔文化藝術的保護與傳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秦腔市場的格局還有待於進一步地調整和提高。 -
3 # 雪域牧羊人
秦腔演出市場在我們西北來說前景是好的,雖然有些年青人都不看,但是秦腔做為陝甘寧一帶的重頭戲,還是有廣闊的市場,閒來無事哼上幾句,頓覺神清氣爽
-
4 # 青人愚言
秦腔的市場主要在農村,對農民來說應該採用普惠制;城市裡面有一些老年人也喜歡看,但是稱不起為市場,只是個體。所以說秦腔市場的前景肯定是暗淡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也要實事求是的承認下來。但是秦腔作為我們的國粹,我們一定要把它繼承和保持下來,採用公益的手段,讓這一部分人有戲看。
-
5 # 天水隴墨
秦腔作為西北的主要劇種,得到觀眾的喜愛。秦劇團一般承包給個人經營,在城市演出,觀看的是老年觀眾,年輕人不喜歡觀看。由於秦腔絕大多數演的是古典傳統保留劇目,新創的現代題材的劇目少之又少。大型劇團幾年時間間才推出一至二部劇目,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腳步。秦劇團把苗頭指向農村文化廟會市場,會戲很受歡迎。秦腔在農村有了立足之地,得以生存發展,秦腔藝術經久不衰。
-
6 # 西北姚林
在國內所有戲曲面臨年輕觀眾很少觀看局面,像現在在外打工者沒人聽戲曲現實,在西北秦腔好的劇團出場很高,請個一般的劇團一天兩場戲萬元以說,西北農村很難請的起就算來觀看觀眾都是年過老人,年輕人來是看好吃好玩很少看戲。
要談秦腔演出市場,應該追溯到改革開 放初期。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被封禁了十餘年的 秦腔傳統戲劇解封了,傳統文化從此復甦了,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進了老百姓的心田,人們覺得生活有奔頭了。當時沒有更多的文化娛樂生活,在我們西北,唱秦腔戲,看秦腔戲,是那個時期城鄉文化生活的主旋律。幾乎每個縣、鄉、村都成立了秦腔劇團。每到農閒時,特別是正月裡,四鄰八鄉都在唱戲,戲場裡觀眾場場爆滿。秦腔在當時那個特定的 歷史時期異常火爆。
隨著改革的深入,社會的發展,經濟的 繁榮,科技的進步,文化市場上也出現 了百花齊放的可喜局面。多元文化齊頭 並進,原來獨佔城鄉文化市場的秦腔戲 劇的危機慢慢產生了,特別是在年輕的一 代中,秦腔戲迷越來越少了,進入本世 紀以來,秦腔戲劇市場慢慢地不火爆了,慢 慢地趨於平靜了。
目前,秦腔市場基本上分為三大塊。一 是節慶日或交流大會上的大型演出活動 。這些大型演出場面較大,一般都有大 牌明星,吸引的群眾較多,觀眾群體中 大部分是遊逛的,看熱鬧的。演出經費 一般由商業贊助方資助,劇團收入可觀 ,但一般都是實力雄厚的劇團。二是遍佈城鄉星羅棋佈的廟會,這些廟會演出是西 北各個專業劇團和江湖混搭班子賴以生 存的主要市場。各地廟會在敬神的名義下,捐錢籌款不在話下,有可靠的經費 支撐,從正月一直能演到臘月。有的廟 會一年不止一臺戲,如甘肅秦安縣的鳳 山廟會,一年之中要演四、五臺戲。不可想象,如果沒有這些量大面寬的廟會 支撐,秦腔這門代代相傳的精 美藝術,不知何日就會銷聲匿跡。三是 秦腔茶園秦腔戲樓,這些演出一般都是商業性質的演出,有的賣門票,有的掛紅結算,演 員大部分是走穴的。這種演出場面較小,觀眾群體也較少,影響也沒有前面二 者的深遠。其他的還有秦腔燈影戲演出 ,木偶戲演出,喪葬婚嫁助興演出等等,這 些不是秦腔市場的主流,就不一一說了 。
不管是大場面的演出,還是小規模的演 出,商業演出還是公開演出,一個不容 忽視的秦腔市場隱患就是觀眾群體越來 越少,放眼望去,戲場裡大部分觀眾年 歲不小了,年輕觀眾少的可憐。再過若 幹年,秦腔戲場裡的觀眾會出現怎麼樣 的變化,不可想象。作為一個秦 腔戲迷,多麼期待秦腔戲劇觀眾越來越多,期盼秦腔市場越來越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