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半塊秋糖

    也叫七月望,是祭祖先報秋收,慶豐收的一個節日。與清明節、十月朝合稱“三冥節”,是中國傳統倫理社會,人們透過祭祀活動,懷念祖宗功德,強化家庭、宗族內的緣聯絡,鞏固族內團結,保證倫理大家族的生存發展。

  • 2 # 七水三山

    你們過鬼節七月十四(有的地方過七月十五)嗎?有什麼風俗習慣?

    鬼節有三天,上元節(舊曆的正月十五),中元節(舊曆的七月十五),下元節(舊曆十月十五),我們這裡並沒有七月十四是鬼節一說。

    道教認為,中元節是地官大帝的生日,也是地官大帝的祭祀日;也是傳統的祭祖日。

    傳說這一天閻羅王,允許陰間的所有鬼魂,來到人間搶食和收錢,也就是各家各戶燒紙祭供品。佛教是說目蓮看到亡母在陰間受苦,以缽盛飯給母親,其母親剛要吃,便有火焰將食物燒成炭;目蓮心疼母親,就對佛祖說;“怎樣能讓母親吃到食物?”佛祖說:“汝母罪重,非汝一人力所奈何;當須十萬眾僧感神之力,在七月十五日,當代汝具百味果,頌經供養十萬大德,”其佛跟眾僧皆為施主咒愿;目蓮也做盂蘭盆會,放河燈,救母於水火中,後功德圓滿母昇天;後人就把這一天為鬼節。

    我們這裡有燒紙一說,表示給故人送錢,年輕人雖然不信,但也隨俗。燒紙的來歷:相傳蔡倫發明了紙,紙賣的很快;他的兄嫂看了很眼紅,也模仿蔡倫造紙;可他們一心想掙錢,紙的質量很差,賣不出去,積壓的越來越多,蔡倫兄嫂很犯愁;正趕上七月十五,兄嫂二人靈機一動,就拿了一打紙到父母墳上去燒紙,別人問起,就說給父母送錢,別人也跟著照做,結果積壓的紙全都賣光了;就有了後來的給故人燒紙一說。

    我們這裡在上元節,中元節是大型對祖先祭祀活動,象掃墓,給墳添土,也叫祭墓;在祭祀中,也要分一部分供品,送給“左墳右墓”,給鄰墳鬼魂一點安慰。

    其實對故人的祭祀,即是活人對死人的尊重,也是對活人的安慰,過去的祭祀活動的大小,是代表了一定的勢力。下元節不搞祭祀活動,因為我們這裡舊曆十月非常的冷,手都伸不出來無法祭祀。一般說來,每多一個故人的祭祀活動和祭日,就給社會多增加一個走向進步,文明的障礙和精神羈絆,紀念故人,一定要文明祭拜,隨著社會進步,文明祭祀活動也會越來越普遍的。

  • 3 # 朏胐

    “七月半燒香秉燭問蒼天”,據說卓文君給司馬相如的《怨郎詩》裡有這麼一句,七月半是什麼節?嘗新節、盂蘭盆節、中元節、鬼節又是什麼鬼?它們有沒有什麼關係?答案是有,而且還發生了......

    一、嘗新祭祀活動、嘗新節

    假設史料記載為實,那麼目前能找到的最早記錄它們的關係的有這麼一段:《禮記·月令》記載:“孟秋之月……是月也,農乃登谷,天子嘗新,先薦寢廟。”翻譯成人話,就是說陰曆七月,新糧食下來了,天子進行嘗新祭祀活動。注意這裡並沒有說明是七月十五,到底是哪一天,想來那時尚未固定。(現如今,嘗新活動在中國幾個少數民族地區、日本還是保留節日,稱為“嘗新節”、“新嘗祭”等。筆者老家陝西的周至、戶縣(現在叫鄠邑區)一帶每年陰曆六月下旬至七月中旬亦有類似活動,在此期間,每村每戶在每年陰曆同一天宴請親朋好友,我們叫待客或過會。)

    後來,這一天可能逐漸固定為陰曆七月十五,可能是因為便於記住吧。

    二、盂蘭盆節

    佛教傳入中國後,為了擴大影響,必然要藉助一些民間風俗。而傳統的七月十五就在佛教的“藉助”中產生了一些變化。寫於南北朝時期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僧尼道俗,悉營盆供諸寺院。 按《盂蘭盆經》雲,有七葉功德,並幡花歌鼓果食送之,蓋由此也。”這應該是關於盂蘭盆節比較早的記載了。

    經中有“目連救母”的故事,這個故事也逐漸演化成戲劇,成為後世盂蘭盆節的保留專案。

    目連的母親青提夫人,家中甚富,然而吝嗇貪婪,兒子卻極有道心且孝順。其母趁兒子外出時,天天宰殺牲畜,大肆烹嚼。母死後被打入陰曹地府,受盡苦刑的懲處。目連為了救母親而出家修行,得了神通,到地獄中見到了受苦的母親。目連心中不忍,但以他母親生前的罪孽,終不能走出餓鬼道,給她吃的東西沒到她口中,便化成火炭。目連無計可施,祈求於佛。佛教目連於七月十五日建盂蘭盆會,借十方僧眾之力讓母吃飽。目連乃依佛囑,其母才得以吃飽轉入人世,生變為狗。目連又頌了七天七夜的經,使他母親脫離狗身,進入天堂。於是有了七月十五設盂蘭盆供養十方僧眾以超度亡人的佛教典故。

    簡言之,盂蘭盆,梵文Ullam-bana的音譯。“盂蘭”,倒懸的意思,倒懸形容亡者之苦有如倒懸,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佛教認為供此具可解救亡靈的倒懸之苦。

    三、中元節

    咱們本土的道教也不甘人後。早期道教理論中有天官、地官、水官的說法。可能也是為了藉助民間有七月十五祭祀的習俗吧,道教把七月十五日定為地官的生日,稱作中元。相應的天官和水官的生日,也被稱作上元和下元(陰曆正月十五和十月十五)。據《道藏》載:“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選眾人,分別善惡……於其日夜講誦是經,十方大聖,齊詠靈篇。囚徒餓鬼,當時解脫。”地官主管赦罪,所以在這一天,道觀中會舉辦大型的齋醮活動,赦免亡靈的罪過。而信眾也自然會參與進來,為自家逝去的親人祈福,希望他們在陰間過得更好一點。

    四、鬼節

    無論是民俗、盂蘭盆節、中元節,都有關於鬼的主題,嘗新祭祀神仙、先人,盂蘭盆節解救亡靈,中元節赦免亡靈之罪,於是民間漸漸有了這麼個傳說。陰曆七月十五日,地宮開啟地獄之門,眾鬼都要離開冥界,有主的鬼回家去,沒主的就遊蕩人間,徘徊在各處找東西吃,因此又稱鬼節。是夜,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祭祀亡親、悼念祖先,做一桌子美食,燒紙錢,秉燭點香,燃荷燈為亡魂照回家之路等。有的地方會從陰曆七月十四晚上開始。陰曆七月因此又稱鬼月。

    就這樣,佛家、道家和我們的傳統祭祀習俗逐漸地融合在了一起,陰曆七月十五於是承擔了這幾個節日名字。當然,這一天還有別的名字,這裡就不多說了。

  • 4 # 憶史情

    我們家鄉中元節俗稱‘’七月半‘’或‘’月半‘’。

    從七月11晚開始,接公婆(已故的祖公祖婆)及其他已故的至親下來(從天上下來),至七月十四晚送上去,其間禮恭畢敬地供飯,燒紙錢,以示對已故親人的無限懷念。

    在外面的應儘量趕回去,沒回去的要在異地履行。

    紙錢要用封皮封上,用毛筆恭恭敬敬寫上故先人的輩份稱呼,落款寫上某某奉上。

    中元節是傳統文化,各地習俗大同小異,體現祭祀文化,中華孝道傳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慕斯蛋糕冷藏多久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