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qinwang16

    先來後到嘛~這樣不會亂,大家也會比較認可,宗法上也交代的過去。還有,王(皇)後的家庭一般比較顯赫,這樣生出來的王(皇)子即位以後比較容易站穩腳跟,對國家的安定穩定也比較有好處,但想讓王(皇)後無所出然後廢掉以達到打壓某個勢力的目的,這個在歷史上也是有的,漢武帝的老爹和漢武帝就這麼幹過~

  • 2 # 孔六十三

    俗話說“皇帝愛長子,百姓愛么兒”,顧名思義就是說皇家喜歡長子(古時皇帝有三宮六院,這裡的長子多指嫡長子,沒嫡子的情況下,才指長子),平民百姓家喜歡小兒子。

    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這其實反映了古代封建社會不同階層人們不同的價值觀。皇帝貴為一國之君,想的是管理好自己的國家,讓自家江山能夠代代相傳,繁華昌盛。古時帝王的傳承製度是嫡長子繼承製,嫡長子從出生就被認為是整個國家的繼承人,皇帝當然是最喜歡、最重視嫡長子了!而且長子做為帝王較早出生的孩子,可以更早的學習本領,早早的就能幫父親管理國家,積累更多的經驗,所以也更適合做繼承人。而且這個長子有時候並不只是狹義的長子,還可以泛指年齡較大的兒子,如果長子有一些原因不能做為繼承人,皇帝一般也會另選年齡較大的兒子做繼承人,很少會選幼子。

    事實上,中國歷史上因為選幼子做繼承人而出現麻煩事的不在少數。漢武帝因為長子劉據在巫蠱之禍中被冤死,而選擇幼子劉弗陵繼位,結果就出現了霍光專權,至使漢昭帝、宣帝兩代君王都受霍光的轄制,直到霍光去世,漢宣帝才掌握皇權。東漢末年,因為皇帝大都是幼年登基,至使外戚和宦官專權,皇權旁落,以致最後滅亡。到了清朝時,順治帝6歲繼位,大權都落在了多爾袞的手裡,直到多爾袞去世,順治帝才掌握實權。康熙帝8歲登基,致使鰲拜專權,等到康熙帝年長之後才扳倒鰲拜,自己掌權。皇帝年幼登基,會給皇家的皇權和江山增加很多危險和不確定性。所以皇帝都是喜歡長子的。

    康熙帝就吸取了上輩人的教訓,早早的立嫡長子胤礽為太子,大力培養,以致於後來胤礽犯錯都不捨得放棄,從而出現了兩廢太子的情況。最後看胤礽實在不行時,最後又把四子胤禛做為繼承人,康熙有二十四個兒子,選的兩個繼承人都是年齡較大的兒子,包括九龍奪嫡中的九子,也都是年長的兒子,小兒子連奪嫡的資格和能力都沒有。

    其實不只皇帝愛長子,那些有爵位、有權力的官宦人家,和有錢人家都是愛長子的。他們雖然沒有皇位要繼承,但是有爵位和家產要繼承,而且大家族都希望兒子能夠把自己的家族發揚光大,所以也是重點培養長子,把長子做為家族未來的希望。被人們評為“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的《紅樓夢》中就有一段關於疼愛、重視長子的描寫。大概是說賈寶玉因為調戲母親王夫人屋裡的丫鬟金釧,被假睡的王夫人聽到了,金釧被王夫人一頓罵後趕出了屋子,金釧羞憤難加,跳井自盡了。再加上寶玉跟忠順王府的祺官交好,忠順王府找不到祺官到賈府來要人。兩件事情加一塊,讓父親賈政大怒,狠狠地暴打了賈寶玉一頓。王夫人看到被打的兒子心疼的直哭:“苦命的兒呀!”因哭出“苦命兒”來,又想起了賈珠(王夫人死去的長子),又叫著賈珠哭:“若有你活著,便是死一百個我也不管了!”……賈政聽了,淚珠也似滾瓜一般滾個下來!可見長子賈珠在賈政、王夫人夫婦心中的重要性。賈珠的死使他們所面臨的不只是喪子之痛,賈政因為賈珠去世,年階五十仍然沒有一個兒子能頂門立戶,王夫人也因為死了長子而失去了最大的依仗,對“不爭氣”的二子賈寶玉的教育患得患失,還要防備庶子賈環有可能對賈寶玉構成的威脅。所以,不只皇家,官宦家庭也是非常重視長子的。

    至於“百姓愛么兒”則多是指平民百姓家,沒有什麼大心思,只是想享受一下天倫之樂。因為古時沒有避孕措施,使得很多家庭長子、幼子的年齡差很大,跟已經年長的大兒子比,人們出於保護弱小的本性自然是多疼愛還年幼的小兒子。但這也是從感情上,從理性上來說,無論什麼家庭,長子都是最受父母看重,最被寄以厚望的。

  • 3 # 偽裝的觀點

    這是農業帝國的邏輯,牽涉到了政權的平穩和皇帝本人合法性的問題,並不是皇帝真的“愛長子”,實際的經驗是皇帝和老百姓沒啥兩樣,不少要廢長立幼的,就是因為喜歡幼子。

  • 4 # 歷史詩人

    皇帝愛長子,百姓疼么兒。這是不爭的事實,那為什麼說皇帝愛長子呢?一個現象的產生,必有他出現的原因和意義。中國古代的帝王傳承製度,一直都是嫡長子繼承製,也就是說嫡長子一出生,就要擔負起繼承整個王國的重任。面對未來的儲君,老皇帝怎麼會不“愛”他,創造各種條件培養他呢?長子又是皇帝的第一個孩子,這份愛則會顯得更得厚重。人們常說,人生中,有四件大喜事,其中,有一件就是“洞房花燭夜”。作為皇帝,擁有著眾多的妃嬪,當新郎當久了,他還會高興嗎?顯然會有疲憊感。然後,第一個孩子的出生,卻能讓他感到久違的快樂與新鮮。第一個孩子,也就是長子的誕生,意味著三個意義。首先,第一個意義就是後繼有人了。皇帝娶那麼多老婆,不就是為了延續後代,生生不息嗎?所以,他會尤為喜歡長子。第二個意義就是自己終於當爸爸了,這是一種身份的轉變。皇帝也是人,他也會有初為人父的快樂。並且,這個快樂會隨著孩子的增多而遞減,投入的愛也是如此。

    皇帝愛長子,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打江山不容易,守江山更難。比守江山還難的是,如何將江山傳下去。外人還好,大不了“杯酒釋兵權”,或者“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自己人的話,可如何是好?面對“九子奪嫡”,誰又能妥善處理?好的家業,多敗於內部。對於嬪妃上千,兒子上百的皇帝,選誰做太子,顯然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然後,聰明的古代人發明的“嫡長子繼承製”,這不就解決了皇帝選太子難的問題?第一個孩子就是未來的皇帝,有了這一層意思,老皇帝怎麼會不愛自己的長子呢?當然,也可能有這樣的意思。皇帝的工作太繁重了,每天四五點就得上早朝,晚上還得為皇室新增新成員,這太累了!所以就急需接班人,自己也好早日隱退到後宮,每天溜溜鳥,寵寵妃之類的。不偏愛長子,難道指望小兒子?歲月不等人,身體已掏空啊。再加上,由於長子最先出生,他跟隨皇帝的時間也最久,得到鍛鍊的機會,相對於其他皇子,也就多一些。所以,有很大可能,長子的秉性是最像老皇帝的人。當然,也不排除其他皇子,比他更想老皇帝。畢竟,生長環境決定一切。至於,百姓疼么兒。百姓疼兒子,不像帝王那麼功利性,他也不指望你有多大出息,能夠好好活著,一生平安就好啦。所以,老百姓就特別寵年紀小,而且能力相對較弱的么兒。

    帝王家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而老百姓家兒子本來就不多,都得好好保護啊。這就是皇帝愛長子,百姓疼么兒的主要原因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全世界只給你留一種水果,你選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