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有人,“做熱搜”能少花1個0
“微博上全是誇她臉多白、腿多長、多會穿,準是團隊買熱搜了。”
伴隨熱搜成長起來的一代吃瓜群眾,面對“喬裝打扮”的各路資訊,早已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但這並不能阻擋啥。
買熱搜已經成為了營銷活動中的標配。一位負責熱搜相關工作的廣告公司員工向刺蝟公社表示,上熱搜可以大大提升品牌(明星)的曝光量、社會討論量,是很大的流量來源,“有條件做的肯定都想上。”
但熱搜怎麼買,裡面道行很多。
首先,微博“買熱搜”的價格並不固定。一位參與過“買熱搜”的某公司前市場負責人透露,他們曾想在某個時段在微博上做一個熱搜,一開始收到的報價高達上百萬。但找到了微博裡的“熟人”之後,價格優惠了一個0。
其次,相比“買熱搜”,“做熱搜”更為普遍。而“做熱搜”的學問可就大了。
目前,微博上除了標註有藍色“薦”字的商業化熱搜可以直接買之外,品牌方想要上熱搜,往往要藉助運營和策劃來實現。不論是明星、影視綜藝,還是快消品、化妝品等廣告主,概莫能外,並不像淘寶網購那樣簡單直接。
在網路上,教人們如何藉助關鍵詞“上熱搜”的收費培訓課琳琅滿目,但和熱搜接觸最多的還是各類網際網路廣告公司。他們在業務中對接了最多的上熱搜需求,也掌握了一套上熱搜的“規律”。
比如,首先要確定好一個“熱搜話題”。這個話題要麼以明星為噱頭,直接吸粉圍觀。要麼以能讓吃瓜群眾high起的公共議題為招牌,使用者進入之後,才發現是個廣告,達到品牌觸達目的。
其次,確定大V營銷號矩陣。作為內容策略的供應商,廣告公司在制定傳播方案時,就會向甲方給出渠道傳播規劃,諸如請哪些大號,請多少號,花多少預算之類。方案確定之後,廣告公司會讓這些賬號提前準備好具體內容,比如話術。
到了“衝榜”的時候,事先聯絡好的各色大V和大量金V(一般不低於70個),就會“帶話題”釋出相關內容,提高話題的熱度,形成“洗榜”的效果。
但這只是最理想情況,也不是所有熱點話題都能上熱搜。
有廣告公司員工向刺蝟公社總結,有些故事性很強的微信10萬加文章,在微博上未必能成為熱點話題。做熱搜最關鍵的一點,還是要引發使用者的討論。反常識、搞事情、蹭熱度的話題,最容易被“做”上熱搜。
不過,這些關於熱搜的“方法論”,也只是廣告公司在長期“鬥爭”中總結出的經驗之談。到底用什麼樣的操作才能在熱搜榜上來去自如,恐怕只有微博內部運營者知道答案。
一小時一千塊,請不動微博員工講“內幕”
微博一直將熱搜的“演算法”和運營套路視作核心機密。任何關於這方面的打探,往往會被微博員工以不可商量的語態乾脆拒絕。
“有人開出一小時一千塊塊的價碼請我聊,我都沒幹。”微博的一位前員工向刺蝟公社表示。
由於涉及到太多需要保密的細節,他們不願冒著觸碰公司高壓線乃至承擔法律責任的風險,違規向外界透露關於熱搜的祕密。
演算法保密,它的祕密只好“旁敲側擊”。
騰訊新聞旗下的《貴圈》專欄在一篇關於微博熱搜的文章中寫道,“無數水軍號稱是微博出去的程式設計師。”這些人往往通過技術而非運營的手段,通過大批量普通賬號頻繁刷某個關鍵詞“來做熱搜”,其報價一般只有幾萬元,比微博官方渠道和廣告公司正規的“做熱搜”報價低得多。
但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很難繞過微博的檢測,“十次有九次”刷不上去。
相比廣告公司發動大V、金V甚至部分藍V(機構、媒體等)帶話題衝榜,靠著水軍刷榜的成功率十分有限。所謂的“微博內部員工操盤”,大概率是水軍打著微博員工旗號以騙取客戶信任,失敗了就甩鍋給微博稽核機制,成功了則歸入自己的功勞。從水軍渠道刷熱搜,被騙的情況比比皆是,並且難以維權。
不管怎麼樣,從微博對熱搜運營機制的“嚴格保護”中,也不難看出熱搜之於微博的意義:熱搜是微博一個龐大的流量池,也是商業化上的搖錢樹。
據《中國經營報》在2018年2月的報道,當時微博廣告服務商給出的熱搜刊例價,就達到了“上榜”4小時65萬、12小時100萬的頗高門檻。如果真想達成合作,可以在刊例價基礎上打6折。2018年第一季度,微博的廣告營收約為3億美元,從熱搜榜對微博廣告收入的貢獻來看,它堪稱一個高效率的賺錢機器。
“微博熱搜承載了資訊聚焦,熱點傳播等功能,在大量活躍使用者的加持下,可以算是使用者的唯一選擇。”一位微博員工這樣評價微博熱搜榜的地位。
其實,瞄準微博熱搜這塊肥肉的競爭對手不可謂不少。抖音、快手、B站、知乎甚至微信,都在最近一年左右的時間裡推出了熱榜功能。不過,不少產品的MAU雖然高於微博,但其熱榜的存在感和影響力,卻遠遠不如微博熱搜。
究其原因,一方面,這是由於“昂貴的時間沉澱”,人們已經習慣了在微博吃瓜、看戲,也習慣了被微博熱搜的“議程設定”所左右,習慣一經形成再做遷移就很難;另一方面,目前的國民級社交產品中,只有微博擁有最自由的轉發、評論機制,熱搜的參與感、討論度也最強。
目前,微博熱搜仍是一個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動態榜單,在可預見的未來,也將如此。
內部有人,“做熱搜”能少花1個0
“微博上全是誇她臉多白、腿多長、多會穿,準是團隊買熱搜了。”
伴隨熱搜成長起來的一代吃瓜群眾,面對“喬裝打扮”的各路資訊,早已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但這並不能阻擋啥。
買熱搜已經成為了營銷活動中的標配。一位負責熱搜相關工作的廣告公司員工向刺蝟公社表示,上熱搜可以大大提升品牌(明星)的曝光量、社會討論量,是很大的流量來源,“有條件做的肯定都想上。”
但熱搜怎麼買,裡面道行很多。
首先,微博“買熱搜”的價格並不固定。一位參與過“買熱搜”的某公司前市場負責人透露,他們曾想在某個時段在微博上做一個熱搜,一開始收到的報價高達上百萬。但找到了微博裡的“熟人”之後,價格優惠了一個0。
其次,相比“買熱搜”,“做熱搜”更為普遍。而“做熱搜”的學問可就大了。
目前,微博上除了標註有藍色“薦”字的商業化熱搜可以直接買之外,品牌方想要上熱搜,往往要藉助運營和策劃來實現。不論是明星、影視綜藝,還是快消品、化妝品等廣告主,概莫能外,並不像淘寶網購那樣簡單直接。
在網路上,教人們如何藉助關鍵詞“上熱搜”的收費培訓課琳琅滿目,但和熱搜接觸最多的還是各類網際網路廣告公司。他們在業務中對接了最多的上熱搜需求,也掌握了一套上熱搜的“規律”。
比如,首先要確定好一個“熱搜話題”。這個話題要麼以明星為噱頭,直接吸粉圍觀。要麼以能讓吃瓜群眾high起的公共議題為招牌,使用者進入之後,才發現是個廣告,達到品牌觸達目的。
其次,確定大V營銷號矩陣。作為內容策略的供應商,廣告公司在制定傳播方案時,就會向甲方給出渠道傳播規劃,諸如請哪些大號,請多少號,花多少預算之類。方案確定之後,廣告公司會讓這些賬號提前準備好具體內容,比如話術。
到了“衝榜”的時候,事先聯絡好的各色大V和大量金V(一般不低於70個),就會“帶話題”釋出相關內容,提高話題的熱度,形成“洗榜”的效果。
但這只是最理想情況,也不是所有熱點話題都能上熱搜。
有廣告公司員工向刺蝟公社總結,有些故事性很強的微信10萬加文章,在微博上未必能成為熱點話題。做熱搜最關鍵的一點,還是要引發使用者的討論。反常識、搞事情、蹭熱度的話題,最容易被“做”上熱搜。
不過,這些關於熱搜的“方法論”,也只是廣告公司在長期“鬥爭”中總結出的經驗之談。到底用什麼樣的操作才能在熱搜榜上來去自如,恐怕只有微博內部運營者知道答案。
一小時一千塊,請不動微博員工講“內幕”
微博一直將熱搜的“演算法”和運營套路視作核心機密。任何關於這方面的打探,往往會被微博員工以不可商量的語態乾脆拒絕。
“有人開出一小時一千塊塊的價碼請我聊,我都沒幹。”微博的一位前員工向刺蝟公社表示。
由於涉及到太多需要保密的細節,他們不願冒著觸碰公司高壓線乃至承擔法律責任的風險,違規向外界透露關於熱搜的祕密。
演算法保密,它的祕密只好“旁敲側擊”。
騰訊新聞旗下的《貴圈》專欄在一篇關於微博熱搜的文章中寫道,“無數水軍號稱是微博出去的程式設計師。”這些人往往通過技術而非運營的手段,通過大批量普通賬號頻繁刷某個關鍵詞“來做熱搜”,其報價一般只有幾萬元,比微博官方渠道和廣告公司正規的“做熱搜”報價低得多。
但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很難繞過微博的檢測,“十次有九次”刷不上去。
相比廣告公司發動大V、金V甚至部分藍V(機構、媒體等)帶話題衝榜,靠著水軍刷榜的成功率十分有限。所謂的“微博內部員工操盤”,大概率是水軍打著微博員工旗號以騙取客戶信任,失敗了就甩鍋給微博稽核機制,成功了則歸入自己的功勞。從水軍渠道刷熱搜,被騙的情況比比皆是,並且難以維權。
不管怎麼樣,從微博對熱搜運營機制的“嚴格保護”中,也不難看出熱搜之於微博的意義:熱搜是微博一個龐大的流量池,也是商業化上的搖錢樹。
據《中國經營報》在2018年2月的報道,當時微博廣告服務商給出的熱搜刊例價,就達到了“上榜”4小時65萬、12小時100萬的頗高門檻。如果真想達成合作,可以在刊例價基礎上打6折。2018年第一季度,微博的廣告營收約為3億美元,從熱搜榜對微博廣告收入的貢獻來看,它堪稱一個高效率的賺錢機器。
“微博熱搜承載了資訊聚焦,熱點傳播等功能,在大量活躍使用者的加持下,可以算是使用者的唯一選擇。”一位微博員工這樣評價微博熱搜榜的地位。
其實,瞄準微博熱搜這塊肥肉的競爭對手不可謂不少。抖音、快手、B站、知乎甚至微信,都在最近一年左右的時間裡推出了熱榜功能。不過,不少產品的MAU雖然高於微博,但其熱榜的存在感和影響力,卻遠遠不如微博熱搜。
究其原因,一方面,這是由於“昂貴的時間沉澱”,人們已經習慣了在微博吃瓜、看戲,也習慣了被微博熱搜的“議程設定”所左右,習慣一經形成再做遷移就很難;另一方面,目前的國民級社交產品中,只有微博擁有最自由的轉發、評論機制,熱搜的參與感、討論度也最強。
目前,微博熱搜仍是一個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動態榜單,在可預見的未來,也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