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i三順
-
2 # 御道
前世今生,有點不好回答,說法太多記載太多各家說法不一樣,就說說我知道的,相傳伏羲氏依鳳凰之身造琴,剛開始為五琴絃,周朝時文王加一弦,武王加一弦,琴絃為絲質;到唐代古琴的製作工藝達到一個非常高的水平,名氣最大的屬雷氏家族,至今仍有傳世;到清朝開始走偏門,把古琴改的各種樣式,各種稀奇古怪的樣子,不過並沒有流傳開來;之後有過一段時間差點斷層,一直到改革開放之後開始復興
古琴,在個人看來屬於一個人的樂器,而且心靜的人能聽懂,在古時也只有記載獨自一人彈奏的,能出現伯牙鍾子期實屬少見;由於採用的是文字譜和簡字譜,每個人看譜都彈出不一樣的節奏與情感,也就導致有眾多的古琴流派,風格迥異
再推薦幾首個人比較喜歡聽的
《流水》
《瀟湘水雲》
《龍翔操》
《寒山僧蹤》
《臥看雲起》
-
3 # 洛水古琴
古琴的前世啊,那要從很遙遠很遙遠的年代開始說起了,古琴還只有五根弦之前,從文王武王加了文武兩根弦之前,從伏羲看到鳳凰停留的那顆梧桐樹之前。那時候古琴還不是古琴,還只是一顆梧桐樹,從洪荒之時便已存在,櫛風沐雨,與星辰共眠,聽鳥獸低語。從一顆種子成長為一個樹苗再到一棵參天大樹經歷了無數的日升月落,本以為了此一生也不過是一棵長得稍微有點高的梧桐而已,卻不曾想有一天會成為了鳳凰神鳥的落腳地,鳳凰駐足之時,恰巧樹下經過了一個人,好巧不巧,鳳凰一聲清麗的鳴叫聲,引起了樹下那人的注意,他就那樣直勾勾的盯著我所在的方向。不知他是盯著落在我身上的鳳凰神鳥,還是我,他就那樣一動不動的停在了原地,眼神中流露的滿是喜悅。本以為這隻鳥,這個人會像曾經我遇到過的那些過客一樣,不過是片刻的停留,之後就再不見蹤影。卻沒想到第二天那人再次出現,手中多了一把鋒利的石斧,帶著石斧的他走到我的身下,我開始感覺到疼痛,聽到石斧砍在我身上發出的咚咚聲,看到伴隨著石斧的起落飛出的木屑,我無能為力,只能任由他宰割。
在被他砍斷身軀帶會他的住處之後,我看到了很多和我一樣的樹木,都被扔在一堆,我被單獨放在一處。入夜,我看到那些樹木被投進了火堆裡,發出噼裡啪啦的聲音,隨著火苗的竄動,他們一點點變成灰燼,我以為我的結局也會是那樣。卻不曾想第二天他用手將我的首,身,尾都敲了一遍就將我一分為三,我以為這是變成灰燼之前的儀式,只是緊接著迎接我的並不是烈火,而是流水,他將我投進流水之中,歷時七十二晝夜方才取出。此間他經常都來看我,我知道了他是誰,他是伏羲,是人皇,我也知道了為什麼他講我浸泡在流水之中,鳳凰神鳥在我伸張的引吭長鳴讓他認為我是隻做樂器的良材,我的結局不是灰燼,或許會是一件傳世樂器。經歷過七十二天的浸泡之後,我又被扔在了陰冷的山洞之中,任由冷風將我身上的水分一點一點帶走。當水分完全被風帶走之後,他又出現了,手中多了用貝殼做成的徽位,用蠶絲製成的琴絃,之後他便將我從中刨開,一半從中間掏空,一半削成光滑的面板,然後用很奇怪的物質又將我們重新合在一起。後來又用很多漆樹身上的汁液在我身上刷了又刷,他將貝殼嵌在我身上,琴絃在我首尾兩端繃緊,之後他用手彈撥了一下琴絃,發出的聲音連我自己都不敢相信,美妙的如同天音,之後他給了我一個新的名字“琴”,我便開啟了自己作為樂器的人生。這便是我的前世。
而後我一直以一種禮器的身份活躍在當權者的視線中,直到文王和武王時期,他們又各自給我加了一根琴絃,從此我變成了七絃琴,後來便有很多人稱呼我為文武七絃琴,我又以七絃琴的身份活躍在了文人雅士的生活中。幾千年之後,我一度被束之高閣,沉寂了許久,在這期間,很多新的樂器出現了,此時的人叫它們西洋樂器,而我又被冠上了新的名字“古琴”,雖然有了新的名字,但是此時的我地位以大不如從前,只有很少的人願意與我為伴。他們甚至嫌棄我發出的聲音,他們沒有聽過我的泛音,就說我的聲音太低沉,沒有靈性。泛音那是一種清靈的聲音,近乎天音。後來有一場盛會,我再次出現在了這樣盛大的舞臺之上,那是我沉寂許久之後第一次出現在這樣舞臺之上,後來知道了這場盛會叫做“奧運會”。自那場盛會之後,我又逐漸被很多人重視,只是來的很多人渾身銅臭,滿身虛名。所幸仍有很多真正喜歡“古琴”的人,也慢慢的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古琴”,今生我仍只想做一件純粹的樂器,一件能讓彈琴者和聽者都身心愉悅的樂器。
-
4 # 二胡琴俠董彥清
古琴:又名七絃琴,最早記載春秋末期的<詩經>,春秋的伯牙以彈<高山流水>而著名。晉-嵇康(公元223一262年)。以善彈<廣陵散)而著稱。本人特別喜愛古琴。曾聽過瀋陽音樂學院古琴演奏家趙老先生彈琴。(電視節目影片)彈的美妙聲音使我永不會忘記。古琴五音相名、修心養性之寶物!我1235612。古琴定弦:宮.商.角,徵,羽。有指板這一特徵足以讓古琴音色繞樑環繞優於古箏音色!
回覆列表
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三千餘年傳承不斷,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情懷,從孔子時期起,就成為文人士大夫修身養性的必備之器和必由之路。始終佔據著古典音樂的至高點,是高雅藝術的傑出代表,於200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古琴的名字:被稱作“古琴”不過一百來年,三千年來的名字一直是“琴”。民國時期,西風東漸,為了區別於大量侵入的西方樂器才在“琴”之前加了一個“古”字。
2、古琴到底有多“古”:有文字可考的約有三千年的歷史。古琴先秦時期的典籍《世本》裡記載伏羲做琴和神農做琴。《尚書》記載:舜彈無弦之琴,歌南風詩,而天下治;《詩經》裡也有相關的文字描述,如:我有嘉賓,鼓瑟鼓琴,;夫妻好和,如鼓琴瑟等等。而今能見到的最早的古琴實物是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戰國時期的半箱式古琴。
3、古琴的社會功用:古琴從上古時期用於祭祀會盟;到先秦時期以禮樂教化天下;再到漢魏之際用來修身理性。古琴的受眾群體最終確定為通古今、辯然否的文人士大夫階層。千百年來,儘管朝代更迭變換,古琴在每個朝代的地位和發展程度也不盡相同,但是它作為文人專用樂器的性質始終未變,作為修身養性之工具的價值始終未變。
4、古琴的式微:隨著清代末年社會制度的變革,導致士的階層逐漸消失,古琴失去賴以生存的環境而走向衰落;至二十世紀初,全國善琴者寥寥無幾...古琴從家弦戶誦到日漸衰微,直至瀕臨滅絕...
5、古琴重見天日:由於瀕臨滅絕,加之承載的文化內涵,於200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上一曲古琴獨奏,Teana之音石破天驚,古琴又重回大眾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