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瞬間與永恆12
-
2 # 愛國者99號
這個問題說起來很麻煩。我的回答是,有。所有發達的國家,包括落後的國家,外語都是必修課。日本是這樣。安倍上臺後,為應對資訊化時代的挑戰,要求小學生三年級以上必修英語。法國政府認為,本國在資訊化建設中落後於第一梯隊國家,要求小學生必修英語。挪威、丹麥等國也作出相應改變。德國一直以來是出口外向型經濟國家,外語教育做得較好。他們的文理高中生除英語外,還選修二外。美國和英國初中生必修外語,高中生選修二外。歐盟委員會作出21世紀教育發展大綱,要求學好英語。南韓人多地少,經濟外向,嚴重依靠海外市場,長期以來英語就是必修課,高校入學考試必考英語,在那裡學習英語的風潮比中國更盛。以上資料均可以在他們國家的教育機構網頁上查閱。在中國,自從袁世凱在天津建立北洋的第一個現代學堂開始,英語和數理化一樣就是必修課。現在很多華人竟然對於學習英語提出質疑,有的竟然以“無用論”作為藉口。如果說一種學問或技能大多數人將來很少用到就不用學,那麼請問,絕大多數華人數學也就用到加減乘除,是不是也不用學三角函式和解析幾何了?這主要是大多數人不懂教育,甚至不如一百多年前的袁世凱腦子清楚。教育是普及文化知識,提升國民素質,也是為國家培養精英人才。人才具有金字塔結構,必須要求大多數人學習,才可能選拔出最優秀的分子。有些人還藉口說應該先把漢語學好在學英語。這句話本身就有邏輯問題。“學好”的標準是什麼?沒有錯別字和病句嗎?對你們不起,莫言的小說裡,魯迅的著作裡,漢語病句俯拾即是。這不是他們漢語水平問題,而是漢語的問題。這個就不多說了。民族主義意識抬頭,大中華意識強化,但腦子一定要清楚。英語不僅是英美人的語言,它更是世界語,是商業金融的語言,是科技和教育的語言,是時尚創意的語言,也是文化交流的語言。學習英語,是時代的要求,是進步的手段,也是爭奪話語權的途徑。不要指望世界人民都來講漢語,首先你必須成為最強的國家,並且持續一百年以上,同時創造出偉大的科學和技術。要實現這個目標之前,你還那麼必須學習英語。幸好制定教育政策沒有采用投票表決方式,不然國家就會遭受滅頂之災。民粹從來是成事不足 敗事有餘。中國,一個GDP第二的大國,竟然連一份全球性媒體都辦不出來,天天抱怨西方人不理解你,汙衊你,指責你,天天想著話語權,可是沒有外語能力,能有話語權嗎?連曹縣這麼封閉的國家英語都是主課中的主課。俄羅斯人也在認真地學習外語,他們國民的英語能力也很高,與他們的遊客打交道就能感覺到。俄羅斯政府為了爭奪話語權,創辦了今日俄羅斯電視臺,在各大衛星節目中不間斷播放,這就是國家意志,這就是英語的作用。馬克思早就說過,外國語是人生戰鬥的武器。難道忘了嗎?有些人不願意學習,當然是用不到,但對願意讀書進步的、飽含愛國情感的人來說,學好英語,報效祖國。中國企業走出去,中國軍人走出去,都要外語。千萬不要被《戰狼》這樣的神劇忽悠了。軍人沒有外語能力,就是出門死。借用一句話,籠子裡的小鳥當然不懂的翅膀的意義。
-
3 # 布衣吳新建
應該說,發達國家外語教學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基本情況是製造業越先進的國家,對外語教育越重視。德、日都是製造業大國,英語教學低齡化,全民義務教育,接受教育就得學英語,且提倡學第三語。
道理很簡單,製造業製造出產品行銷全球,銷售的第一步是溝通,溝通的主要工具就是語言。英語是全球化語言。
16,17世紀歐洲資本主義出現,隨後大航海,發現新大陸,殖民需要,兩種情況,一種保留當地語言,一種強制推殖民國語言。因此,所有被殖民國家,語言形成兩大系統,本土加殖民國。幾百年來許多國家是誰殖民就說誰的語言,因此,在介紹美洲、非洲、亞洲一些國家語言時,總要加上英語系、葡語系、西語系,等等。
目前世界上發達國家都有掠奪殖民侵略歷史,在這個過程中,語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當然是推自己的,由於英國曾經是日不落帝國,於是英語成了許多國家的官方語言。
中國曾經是半封建半殖民國家,列強爭搶的結果形成許多租界,比較典型的是臺灣曾割讓給日本,臺灣人日語就說得多,香港租給英國,英語在香港就流行,澳門說葡語,等等。這說起來都是淚。
●需要知道的一個事實是,現代科技是架構在西語體系之上,可以說,要想學習先進科技,不懂英語幾乎就無從下手。
100多年前,落後被人打疼了,有識之士提出“師夷之長以制夷”。師就是學習,學什麼?不是學夷語,而是學西方技術。
學西方前提必須解決語言,於是新學出現,辦學堂,請外華人當老師。
清朝曾選了100多個娃娃去美國留學,學成的不多,出了幾個工程師,國內第一條鐵路就是這批人裡一個叫詹天佑修的。
●需要知道的另一個事實是,只要存在與他國貿易交往,就必須學外語。其他發達國家都有侵略史,我們是唯一一個和平崛起的國家,透過克服語言障礙,成功融入西語體系中去,與近兩百個國家有貿易往來,這個成果的取得,國家大力推廣英語教學功不可沒。
當今社會,有一股思潮,外語無用論,80%以上的人學了沒用,這屬於短視偏見狹隘。
最初學英語是精英教育,隨著國力提升,英語教學平民化。
站在個人的角度,有興趣愛好天賦等因素,覺得英語不適合自己學習。站在國家的角度,國家需要工程師和貿易交往人才。工程師透過英語學習國外先進技術,貿易人才用英語把製造的產品銷往國外。
國家強大了,許多人卻有了失落感,別人學英語有用自己學了沒用,其實也不要失落,沒用+有用=完整的教學體系。
國家給國民提供接受教育機會,提升國民素質,適應國家未來發展的需要。作為個人,你可以學不好英語,但一定能享受到英語普及帶來的紅利,跟著國家一起發展,伴隨國家一起強大。
-
4 # 觀旁眼冷
是否英語基礎好的國家都成為發達國家了?是否所有發達國家都把某一種外國語言像我們這樣放在超越專業知識之上的高度,《比如中醫研究生也要考英語,不知道相聲演員評職稱是否考英語?》。以前初高中沒學英語,很多大師是如何產生的?
回覆列表
一般的,外華人要來中國,也就是短時間的突擊學習一下,然後就來了,如果有需要,隨著時間長了,漢語自然越來越好,個別的能學到跟華人無差別的程度,語氣語調,習慣用語,這種情況在媒體上看到過,實際生活中也遇到過,再看看我們的學生,用了十幾年,學點啞巴外語,耗費了多少時間和精力啊!值得嗎?況且他們中有98%的人根本不會出國,90%的人再也不會看外語資料,現在科技這麼發達,資料翻譯,完全不是什麼難事,那學了十幾年的東西到底是做什麼用的?科舉制度下的八股文章?求取功名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