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精彩影視劇6

    我先說一下如何發起眾籌吧

    一次眾籌的實操記錄與思考

    眾籌這個話題算是近期移動網際網路一個非常熱的話題了,到底是什麼,很多人還懵懵懂懂,其實說簡單點就就是線下的集資演變到網際網路上,即大眾籌資或群眾籌資。

    說到線下的集資,往往會讓人想到法律的邊緣,可以算是一種已經玩壞了的形態,到網際網路上又落地生根,形成了另一種資本和人員累積的模式。

    這時候我覺得需要案例來講比較通俗易懂,我參與組織了幾次眾籌,收穫談不上,但是經驗和教訓卻有不少。最開始的眾籌是這樣的,某個好友算是個自媒體小明星(名字就不說了)在一個瑪卡的產地,想去賣瑪卡。他和當地農戶談妥了承包今年一年的產量,需要200萬的資金,但是自己資金能力有限,只能拿出100萬,後來就在微信,微博,QQ上發一個招募貼,表示願意把50%的股份和利益拿出來跟大家共同完成這個心願,一人出資1000塊佔0.05%的股份,1000個人,共計100W的資金佔股份50%,自己出資100W佔50%股份,股東按年度享受分紅,一般的眾籌呢,到這樣就結束了,這哥們比較厚道一點,他說如果專案失敗沒賺到錢那麼他自己承擔損失,自己掏錢退給股東。本來就是個自媒體人物,這樣的事情一發肯定很多人願意參加,於是很快就募集夠了資金,上馬操作。

    我覺得這樣的好處有三:第一,產品的有了一個好的銷路,1000個股東,既然是自己投資的產品,多少都有那麼一點願意參與購買和代理。第二,產品有了好的宣傳途徑,想一想,一個微博廣告,1000個人轉發,那就是一個超級大號啊。 第三,降低了風險,如果不談後期失敗退錢的事情,那麼這樣的風險就多出來1000個人承擔。

    理想和現實的差距是巨大的,有一句名言是這樣的:你所想到的,你所見到的和你正在經歷的完全是不一樣的事情。比如我們做專案計劃書,一般專案計劃執行到最後90%都和之前設想的是不一樣的。所以這個眾籌也是這樣,想的美好,過程艱辛,結局不美。

    首先,眾籌的目的是為了做好專案,1000個股東真正目的想大家一起做好專案的沒有多少,有衝著分紅來的,有衝著人臉來的等等。其次,股東們自發宣傳的太少,即使強制要求也執行不下去,本意是為了提高參與感,讓股東們覺得這是自己的專案,願意發力一起做好這件事情。可能股東覺得這1000塊根本不是個事情,有就有了,沒有就沒有,這樣對發起人反倒成了一種負擔。最後,談到分紅,人在遇到利益面前會呈現出不同的形態,在遞交財務報告的時候,有股東說,你這個產品成本哪裡來的這麼高?多出來的成本是不是自己吃掉了?一個起鬨,個個都起鬨了,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就這樣人心渙散,最後專案越來越陷入困境,不要問我現在專案怎麼樣了,我不知道。。。

    記得之前有人在網上寫出武漢某C咖啡館50位美女眾籌的事情,最大的失敗在於股東決策和執行不到位, 差不多最終還是決定在人性的本質上,所以千萬不要和人性作鬥爭,那樣你會死的很慘。有本書值得推薦看一下《烏合之眾》,雖然我沒看懂在說什麼,但是覺得很牛逼的樣子。

    在眾多網際網路小人物眾籌之後,京東,淘寶貌似看到了這樣一塊窪地,於是開啟了自己的眾籌模式, 與通常的金融股權眾籌不同,京東推出的是指向具體專案的產品眾籌模式,“投資金錢返還產品”。這種跨網際網路金融和電商領域的嘗試,首開先例。京東是屬於平臺,在此時擔任了一箇中介的角色,這時候京東就需要承擔信任的壓力,如果再像之前瑪卡哥那樣眾籌,如果對方拿錢跑路了怎麼辦?既然這樣,那麼就改變模式,因為你覺得這個專案好,或者人好,你就投資讓他繼續下去,生產出來,籌資成功後,對方給你一定金額的產品,這樣就沒有後續矛盾。如果資金籌措不夠,那麼平臺再把錢推給參與者,減小風險,皆大歡喜。我認為這樣的眾籌專案成功後,除了得到錢,還帶來了媒體價值,XX平臺上眾籌成功的品牌,多好的公信力啊。

    這時候還是舉個例子吧,那個做瑪卡的哥們需要籌集100W的資金,在某某平臺上發起眾籌,總資金為100W,分為多少多少股和多少多少等級,2W是什麼等級,成功後會得到什麼產品,5000是什麼等級,得到什麼產品,1000什麼等級,得到什麼產品。通常參與支持者除了得到產品外,還會得到一些帶有情懷的事物,比如發起人親筆寫的感謝信,明信片,或者定製的產品上面寫上你的名字等等,如果不成功,那麼平臺就會把錢退給參與支持者。

    一般這樣的眾籌難度比較大,除了需要優秀的產品本質外,更需要牛逼的文案策劃和美工功底,但是即便再難,平臺大,有流量,有優勢,不怕,可以任性。

    參與和目睹了種種眾籌之後,在網際網路社群大熊會又發現了一個大熊設計的新的模式,“三個核桃”,結合了上面的兩種的優點,並且避免了第一種模式股東對產品成本產生疑問的問題:首先支持者會得到等額的產品,其次會得到一年的淘寶和微店銷售總額額10%的分紅,淘寶和微店銷售額做不了假,賣多少是多少,而且你也不必對產品成本有疑問,總之給你10%分紅就對了,還有一點,新加入股東必須透過這兩個渠道購買產品,那麼店鋪的流量也起來了,也為營銷做了準備,這樣不斷有新股東加入進來,分紅就可以持續,據說第一波進來的股東連本帶利都賺回來了。

    在參考了這個模式之後,我覺得還可以再繼續最佳化, 以股東退出機制作為最佳化起點,縮短退出的週期,我做了一個很低的股東加入門檻,把股東參與期限設定為一個季度,這時候我就發起了一個100人微股東的眾籌文案,也是除了得到產品外,並享有一個季度線上銷售額10%的分紅權。晚上8點開始,大概3個小時的時間滿額,還有一部分付款的人居然不留名字,後來又陸陸續續有人要加進來,這樣人多了是好事,但是我開始說好100人了啊,於是就跟股東開會,大家表示可以設定2群,好,那麼我就繼續收吧。

    最後,我認為眾籌也算是一種刷臉,既然刷臉就需要很大的信任,人的信譽可以比生命更重要,所以在揹負信任到我不能承受的時候,我自然不會在接受。現在既然選擇了這樣的路,即使跪著也要走完它,看看未來到底是什麼樣,或許真是那樣,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呢?

  • 2 # AFGC會館

    沒有人關心發起者是不是小人物,眾籌相對於單純的投資來講,多了一份人情味兒。即便如此,他還是投資,這個專案一定要有商業價值,要能為參與眾籌的人帶來超出投入的收益。眾籌平臺有很多,方式也千篇一律。快速讓別人的知道你的眾籌專案,可以找跟你這個專案相關的KOL談,幫忙宣傳,確定專案的價值的確存在。歸根結底,自己還是要做好準備,除了自身的產品,也要透過商業企劃書的方式來體現。如果你認可本條回答,請點選關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剛出生的寶寶睡覺時間很長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