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禰還含個奶嘴

    對策一:用擬人化的方法來回答孩子所提出的“棘手問題”

    孩子是好奇的。從2歲末期開始,寶寶就會對我們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問題的答案是這個時期的寶寶心理水平難以理解的,但是對孩子的提問我們又不能不回答,否則寶寶提問的次數就會減少,甚至會使他對事物失去應有的好奇心。

    對於孩子的提問,我們可以根據他的心理特點,採用擬人化的方法間接地回答。

    問題1:“月亮為什麼跟著我走?”

    “大概是月亮喜歡你,所以跟著你走。”這樣的回答,總比你對孩子說“你還太小,爸爸告訴你,你也不懂”更能滿足孩子的求知慾望。

    問題2:“魚為什麼會有魚鱗?”

    “就像你在游泳時要穿游泳衣一樣,魚在水中游泳也要穿游泳衣——魚鱗就是魚的游泳衣。”

    問題3:“太陽為什麼會落下去?”

    對於這個問題,如果你是從太陽與地球的關係上回答,或者是用動力學原理來科學準確地回答孩子的上述問題,這個時期的孩子是不可能真正理解的,但是你可以這樣回答:“一到晚上,動物們回家睡覺了,太陽公公也到山的那邊去睡覺了。”這樣的回答同樣可以使得孩子得到相應的心理滿足。

    對策二:培養寶寶的愛心與同情心

    比如,父母可以將物“擬人化”以激發孩子的泛靈心理,使之產生移情心理,進而理解和形成相應的良好習慣。

    提醒:

    平時不要給孩子講有恐怖情節的故事或看恐怖的影視節目。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容易受泛靈心理影響,它們很難區分現實與虛構,他們往往把畫冊、影視、故事裡的鬼怪、猛獸、機器人的故事情節或形象和現實生活混淆,對恐怖的畫面內容尚缺乏分析能力,以為現實生活中真的存在影視節目或故事中的妖魔鬼怪,因而產生不該有的恐懼心理,有時甚至還會產生幻覺。因此,我們除了在語言、圖畫等方面應刪除會使孩子產生恐懼、被傷害的內容外,還應儘量避免讓孩子看帶有恐怖鏡頭的影視節目。這樣將有益於發展孩子勇敢、大膽、無畏的品質,進而有益於他們心理的健康發展。

    注意:

    不要有意無意地利用孩子的泛靈心理,來為其行為的過錯推卸責任。現實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形:孩子不小心被木條絆倒,帶孩子的成人往往會一邊撫慰孩子,一邊指使孩子或幫孩子去“打”或“罵”那將其絆倒的木條。由於受泛靈心理的影響,一般的孩子都會在“懲罰”木條而獲得“報仇”後,逐漸恢復內心的平衡。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妥的。因為這等於為孩子推卸責任,這不利於他們責任感的形成。

    專家認為在幼兒期的孩子,特別是三四歲的孩子普遍存在一種獨特的心理現象——泛靈心理。泛靈心理,就是這個時期的孩子把所有的事物都視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東西的一種心理傾向。家長應當有所瞭解。

  • 2 # 王小二作妖日常

    教寶寶說話是家長必經的一個過程,那麼面對孩子的教育,家長需要注意些什麼呢?教寶寶學說話的3種錯誤態度!幾乎每個孩子,都是聽著爸媽一句句溫柔的教導而漸漸的學會獨立說話的。然而,也有不少的孩子,即使父母怎麼教育,都“難開金口”。這時父母要注意是否是自己的教育出了問題。第一種:過分滿足造成寶寶語言滯後父母型別:“熱心幫忙”型犯禁表現:“寶寶,是要喝水嗎?媽媽給你拿。”不少父母過分滿足寶寶的要求,若寶寶指著水瓶,家人立馬“領會”寶寶這是想喝水了,於是把水瓶遞給他。犯禁的害處:爸爸媽媽過度滿足寶寶要求的方法使寶寶的語言發展緩慢,因為他不用說話,家人就能迅速明白他的意圖,並達到他的要求了,因此寶寶失去了說話的機會。破禁辦法:當爸爸媽媽從寶寶的行為舉止中發覺寶寶想喝水時,你可以給他一個空水杯,他拿著空水杯,想要得到水時,會非常努力去說“水”。你可以做此嘗試,當寶寶把自己喝水的想法落實到語言上,變成“水”字時,僅僅這一個字,就會讓他歡欣鼓舞。第二種:過多使用疊詞父母型別:過分遷就型犯禁表現:“寶寶,吃飯了!”“寶寶看,那是狗狗,那是花花……”用疊詞和兒話說話是寶寶語言特定階段的表現,一些爸爸媽媽卻隨著寶寶一起說起了兒話。犯禁害處:寶寶用兒語是因為其語言發展限制了他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有些家長卻以為寶寶只能聽懂這些兒語或覺得有趣,也用同樣的語言與寶寶講話,這樣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過渡到說完整話的階段。破禁辦法:寶寶語言發展一般都是經歷單詞句(用一個詞表達多種意思)、多詞句(兩個以上詞表達意思)、說出完整句子這幾個階段,爸爸媽媽應透過正確的教育引導孩子的語言向更高階段發展。當寶寶伸出雙手說,“媽媽抱抱。”媽媽就應該給寶寶一個熱情的擁抱,並說,“媽媽來抱寶寶了。”用正常的交流方式,儘量縮短寶寶疊詞或者兒話使用的時間。第三種:模仿寶寶的可笑發音造成錯誤暗示父母型別:將錯就錯型犯禁表現:寶寶在剛學說話的階段,常常會有一些可笑的不準確的發音,如把“吃”說成“七”,把“獅子”說成“希幾”,“蘋果”說成“蘋朵”等等。有些爸爸媽媽覺得好玩,於是重複寶寶的錯誤語音,以博一笑。犯禁害處:寶寶存在著發音不準的現象,是因為寶寶的發音器官發育不夠完善,聽覺的分辨能力和發音器官的調節能力都較弱,還不能完全正確掌握某些音的發音方法。如果父母將錯就錯學習寶寶的可笑發音,那麼寶寶就會得到錯誤暗示,認為自己的發音是對的,這種錯誤的發音可能會因此很長時間難以改變。破禁辦法:爸爸媽媽不要學寶寶的發音,而應當用正確的語言來與寶寶說話,時間一長,在正確語音的指導下,寶寶的發音自然會逐漸正確。作為新爸爸媽媽的您,是否也犯過這樣的錯誤呢?為寶寶的茁壯成長,趕緊注意糾正吧!

  • 3 # 花海魚

    孩子很神奇,一歲半以前都是以觀察者狀態存在。一歲半以後開始自我意識萌芽。一歲前小嬰兒要依賴大人吃喝拉乃至行走看世界。所以他們很是服從,隨著身體發育,技能傍身,他們開始進行各種力所能及的試探來熟悉和掌控周圍。比如十個月到一歲多往地下仍玩具,你越是撿起來,他越是仍還咯咯笑!這就是在感受物體下落帶來的快感。還有兩歲開始到三歲某個時期孩子喜歡打人搶玩具,這是他在試驗自己到底有多大的能力,除了物權意識外,他也在證明自己的本領。三歲左右也會有一個執拗期,升什麼事都要自己做,按電梯按鈕,自己拿某個東西,自己關門或者自己穿脫衣服。還有很多類似的場景。當孩子從觀察者變成參與者再到發起者,他不斷的在證明自己,所以重視孩子的角色,關注他的存在,給他證明自己的機會,多站在周圍保護,觀察,接納,把孩子當做主角,引導但是不教訓。孩子的內心是獨立的,多多覺察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長的不算太胖,可臉上的肉有點難看,有什麼不用整容吃藥的方法瘦臉嗎(拜託了•̥́ 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