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閒著聊聊天呀
-
2 # 剛叔說教育
首先古語言傳身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的特質在一定程度上與其父母存在很大的相關性,所以懶惰的父母對培養孩子的勤勞性肯定存在負面影響。
但這並不意味著懶惰的父母就培養不出的勤勞的孩子,為什麼呢?孩子的特質發展,受多方面影響,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和自己的能動性都是重要的影響因子。從另一個角度,懶惰的父母也可能為孩子創造一個必須自我奮鬥的逆境,比如當年紅遍亞洲的小虎隊成員吳奇隆,正式因為替父還債一路奮鬥才出人頭地。
那麼最後究竟怎麼培養?我認為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抓起:
(一)從小娃娃抓起
如果你想要把你的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勤勞董事的好寶寶,那麼我建議你要在小孩很小的時候就要訓練他了。
(二)從小事做起
小孩子都比較好動的而且好奇心比較強,大人這時候讓他們做些事情他們是會很樂意接受的。
(三)不要給孩子過多的保護
不要總覺得孩子還小怕他累著了你就什麼也不讓他做,適當的勞動不會累著孩子的,反而能夠讓孩子得到很好的鍛鍊。
(四)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不要覺得孩子做不好某些事情而去幫他做完,因為這樣只會增強孩子的依賴心理。儘管讓他去做吧,如果你實在覺得他做得不好,那也要等他獨立做完後再慢慢地教會他。
(五)讓孩子參與到家庭勞動中
要讓孩子參與到家庭勞動中,讓他知道勞動也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在勞動面前每個人都沒有拒絕的理由。
-
3 # 智鷹唐老師數學
答案肯定是“不能”
1.如果父母懶惰,那父母本身就不知何為勤奮,那又怎能培養孩子勤奮呢?本身就很矛盾嘛!
2.父母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很多行為舉止都是從父母哪裡學來的,如果父母懶得,那麼這種懶得的狀態很早就會影響到孩子。自然孩子也會懶惰。
3.家庭教育的精髓就是“言傳身教”,“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所以做父母的如果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怎麼的人,想讓孩子擁有什麼樣的品質。最好的培養方式就是讓孩子看到你自己做到了這些。
-
4 # 247126534
我覺得勤勞的父母能養出懶得孩子,懶得父母也能養出勤勞的孩子,因為父母太懶了都使喚孩子幹活自然孩子就比父母勤快
-
5 # 安迪媽媽看大海
一,真正懶惰的父母養出勤勞孩子的機率很小
老家一位表嫂,從小嬌生慣養,生了孩子以後把小的丟給奶奶帶,自己除了上班就是出去玩。
後來老人身體不好了,她只有自己來照顧孩子。
手忙腳亂是必須的。
關鍵由於缺乏良好的生活習慣,這個表嫂有時候連臉都懶得給孩子洗。
孩子換下的衣服不論裡外,統統直接丟洗衣機裡,拿出來也不抖抖就掛晾衣杆上。
所以那小侄子整天穿的衣服皺皺巴巴的還帶著汙漬,看上去邋里邋遢的。
而且表嫂帶孩子更是把懶發揮到極致。她直接丟給兒子一部手機,你玩你的我玩我的,大家互不干擾。
正因為懶,她都懶得對自己的孩子進行教育,更懶的去幫助孩子更快地認識這個世界,或者學習新鮮的事物。
小侄子長到六七歲也是一副呆呆的樣子,不像同齡人一樣活潑好動愛探索,最喜歡的就是窩在沙發上玩手機。
孩子幼年時,良好的引導者是非常重要的。勤勞的父母會更樂意付出精力照顧和陪伴孩子,並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會給他們做一個良好的榜樣。
二,適度懶惰的父母可以培養出勤勞的孩子在孩子漸漸長大,逐漸有自我意識形成的時候,父母們需要注意尊重孩子的意見,切忌不要一手包辦。
有的家長特別能幹,恨不得自己把孩子的事兒全乾了。比如給孩子穿衣穿鞋,幫孩子提書包擦屁屁。
但這樣過於勤快的家長卻在無形中限制了孩子的發展:孩子的自理能力,自信心甚至是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不到鍛鍊。
凡事切忌過度。也就是除了良好生活習慣以及原則性問題的引導之外,要多給孩子愛和自由,鼓勵他們多去嘗試,多去試錯。
一位高考狀元的媽媽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被問及有什麼學習秘訣。
那位媽媽笑笑說,其實也沒什麼秘訣,只是兒子從小做作業,她一直都懶得給他檢查。
她每次都會認真地告訴兒子:“作業是你自己的事情,媽媽只負責和你一同學習做作業,但不負責檢查對錯!”
第二天老師批改了作業以後,望著那大大的紅叉,孩子學會反思,學會找到自己犯錯的原因。
久而久之,孩子學習的自主性建立起來,越學越有勁。
不得不佩服這個媽媽的聰明。她不檢查作業的“懶惰”反而成就了孩子的自我學習力。
同樣,在生活中,會“躲懶”示弱的家長能激發孩子的成就感和動手能力。
鄰居家有個特別能幹的小男孩,她會幫媽媽摘菜,洗衣服做飯。就是因為他媽媽常常“演戲”:
“哎喲,兒子,這快遞太重了,媽媽力氣小,你是男生力氣大快來幫幫我!”
“天吶,媽媽腰好痛,你能幫我把衣服洗了嗎?”
就這樣,隔壁家小男孩一步一步被他媽套路成一個頂半變天的小男子漢,做事又勤快又麻利。
所以,但是沒有絕對。
勤勞與懶惰是有相對性的,在孩子成長的重要敏感期中,到底是扮演一個勤勞還是懶惰的父母,還需要父母用心去思考和對待。
回覆列表
懶惰的父母能不能培養勤勞的孩子,這個問題是個統計學的問題。但是懶惰怎麼衡量?勤勞怎麼衡量?這個問題一千個人有一千個答案。因此,結論肯定不科學,也不準確。
為了滿足題主的好奇心,還是以我身邊的例子簡單介紹一下:懶惰父母能培養勤勞孩子。我哥在外地工作,嫂子在家裡帶孩子,比較懶惰。侄兒能拿得動東西的時候,就開始替他媽幹活,掃地、拖地……七八歲就踩著板凳做飯。
真的是懶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現在侄兒成家立業了,很勤勞,也很懂事。
這是個孤例,並不具備代表性,只是說明:懶惰的父母也能培養出勤勞的孩子。對任何事情不能主觀臆斷。孩子懶惰還是勤勞,跟自身性格有關,與父母關係不是很大。從過去有六、七個娃的大家庭更可以看出這一點:同一個父母,但每個子女的勤勞程度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