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把湯熬成陽光

    騎兵最厲害也是最擅長之處,就是在馬上掌握平衡。不管是揮舞馬刀或是馬上端槍,到腰斬敵人射殺敵人,都會如履平地一般完成一連串的動作。

    再就是騎兵的優勢在於馬,藉助駿馬的騰飛跳躍,在速度上戰勝敵人。騎兵與騎兵之間的戰鬥,更是要看人與馬之間的結合是否無懈可擊――誰結合的好,誰就是戰場上的贏家。

    騎兵一旦下了戰馬,戰鬥力肯定不如馬上。因為人都有慣性,習慣了馬上作戰,一下子淪落到地面,就跟虎落平陽被犬欺一樣的道理。古代為什麼有馬上將軍和馬下將軍,就是因為他們各有各的特長,隨意互換,是要折損戰鬥力的。

  • 2 # Alasak

    騎兵下馬一戰的效果和坦克兵拿著手槍下車迎敵一樣。

    術業有專攻,騎兵和坦克兵下了載具幹老百姓有的已戰,畢竟是紀律部隊。但如果要幹正規軍,結果可以想象了。

  • 3 # 度度狼gg

    對騎兵的理解還不夠深入,其實在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的騎兵部隊經常性的“乘馬機動、下馬作戰”,而不是單純地騎著戰馬揮舞著馬刀進行戰鬥,現代戰爭的特點決定著二戰騎兵與“三國演義”時期的不同,部分騎兵隊伍本就是“騎著馬的步兵”,而並非只是騎乘作戰。

    這樣的騎兵被稱為“槍騎兵”,說白了就是“不騎馬打仗的”,戰馬主要是作為快速機動的運輸工具而已。這也是符合軍事發展潮流的,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各國普遍認識到在現代連發和速射武器面前,目標較大的乘馬衝鋒簡直是送人頭,所以不約而同開始走“槍騎兵”的路子,既提高了行軍速度和活動範圍,又可以用步兵的作戰編組和方式靈活接敵。

    比如八路軍129師騎兵團就是“槍騎兵”,也是《中國騎兵》電視劇的原型部隊,他們在進行奔襲戰鬥時,首先乘戰馬快速抵達作戰目標附近,然後全體下馬指定一個連隊負責守衛馬匹,這個連隊被稱為“馬樁”,之後其它部隊再發動進攻。這樣的戰鬥方式一般針對村落、集鎮和據點等固定目標,用戰馬衝鋒顯然是不明智的。

    同樣,西北軍閥“馬家軍”的青馬和寧馬部隊也是如此型別的部隊,也包括侵華日軍的絕大多數騎兵部隊都是“槍騎兵”型別,所以在抗日戰爭中儘管雙方都投入了一定數量的騎兵部隊,但騎馬對砍的戰例很少發生,那是一戰的玩法,早已經落伍了。

    當然,如果是在平原開闊地帶或是野戰追擊、包抄時,騎兵也要乘馬衝鋒和作戰,尤其是遭遇日軍騎兵部隊時更沒的選擇。因此,騎兵部隊實際都要掌握這兩種作戰方式,哪一項弱了都不合格。129師騎兵團後來改稱“晉冀魯豫軍區騎兵團”,在華北大地上發揮了巨大作用,既有下馬攻克土頑據點的戰例,也有上馬掩護冀南分割槽機關衝出重圍的光輝事蹟,那一戰,騎兵團長曾玉良親自帶頭衝鋒。

    曾團長將129師騎兵團逐漸打造成為超越槍騎兵的“輕騎兵”,即下馬步戰和騎乘作戰兩樣精通的精銳部隊,從“打了就走”昇華為“邊打邊走”,極大提高了部隊在殘酷環境下的戰場生存能力,事實證明建軍思路非常正確,當時在晉冀魯豫地區活躍著四支八路軍騎兵部隊,只有該團堅持到了抗戰勝利。

    可惜的是,曾玉良團長在1943年壯烈犧牲。

    比如《亮劍》中獨立團的騎兵連,在於日軍騎兵聯隊的決死作戰中甚為悲壯,但事實可能發生的機率並不很大,畢竟中日兩軍騎兵部隊的所佔比例都不高,狹路相逢的機會肯定很少,更多的是凸顯一種精神。而在後來騎兵連救援魏和尚、段鵬時,衝擊日偽步兵又是摧枯拉朽,這倒是符合戰爭事實。

    彭雪楓新四軍第四師的騎兵團,曾經在反搶糧的戰鬥中一次砍殺300名日軍步兵,嚇的其餘80多人直接投降,在平原地帶,騎兵對沒有重火力的步兵具備絕對優勢,反過來,抗日軍民為此也沒少吃日軍騎兵的虧。徐州會戰大撤退時,國軍一個新兵營被日軍一個騎兵中隊全殲,被俘100多,最後基本被殺害。

  • 4 # 紅色手電筒

    騎兵下馬作戰,自古有之。早在唐朝就有騎兵下馬結成方陣而戰勝的戰例,好像是唐軍和鐵勒部落進行的戰鬥。而到了近代,隨著熱兵器的發展,步兵下馬作戰便成了常態,反倒是乘馬作戰十分少見。

    在拿破崙戰爭期間,騎兵分類還是比較細,什麼龍騎兵,驃騎兵,槍騎兵什麼的,不過這些都是屬於輕騎兵,原來在戰場上威風八面的重騎兵已經是全部退出了戰場,還有一點重騎兵影子的是胸甲騎兵,不過由於胸甲也抵擋不住火器的射擊而訓練保持程度很差,慢慢的退出了戰場。

    近代的騎兵按照原來的劃分都是輕騎兵,人馬都沒有甲,而且使用的武器也是由原來的馬刀轉變到了馬刀步槍長矛都有,原來的龍騎兵,驃騎兵,槍騎兵的界限變得很模糊,只是從傳統來說保留下來了部隊的番號,同時有的時候制度可能有所不同。比如朱可夫當兵的時候,他是被分到了龍騎兵團,他就曾經說驃騎兵的制服比較好看,更重要的是驃騎兵的軍士對新兵講人道。但是對於這時候的騎兵來說,大部分的時候是下馬作為步兵作戰,騎馬只是作為機動的手段,作戰時要專門把馬安置在適當的地方,留下相當部分守馬樁。

    不過,騎兵部隊受到的訓練還是有騎馬作戰,使用冷兵器,而且比步兵部隊累,因為騎兵還要照顧馬,朱可夫就曾經說過當了騎兵比步兵要早起一個小時。其中有部分時間就是要進行冷兵器的訓練,在靜靜的頓河裡邊,沙俄的騎兵作戰就是既有乘馬作戰,也有下馬作戰,不是一成不變的。而且使用冷兵器也是既有長矛也有馬刀。

    其實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各國保留的騎兵部隊已經是和原來印象中的騎兵差別很大,騎兵部隊已經是一隻合成部隊,不只是騎兵,包括炮兵,象蘇軍的騎兵還有坦克部隊,每個騎兵師會有一個坦克團,不過坦克都是輕型坦克。這時候,騎兵部隊主要是乘馬機動,下馬作戰。而且下馬作戰的作戰能力並不差,不過由於下馬作戰要留下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部隊守馬樁,等於實際投入戰鬥的部隊不多,所以在二戰後,隨著各國軍隊的摩托化程度的提高,騎兵也就沒有了相對於原來徒步步兵的機動力優勢,也就慢慢淡出了戰場,只能在有條件的戰場條件下使用。

    不過,戰爭的情況多樣,使用騎兵的方法也是多樣,向八路軍的129師騎兵團,在敵後就是以乘馬作戰為主,下馬作戰為輔,這個是因為敵後遊擊要求快打快撤,而下馬作戰無法做到這個,而八路軍沒有那麼強的火力,如果不能在日軍的反擊火力打過來以前撤出戰鬥,那麼損失就大了。這個129師騎兵團的戰鬥經歷在網上有一個叫做晉冀魯豫戰場上的哥薩克,這個連載很好的記錄了129師騎兵團在抗戰中的戰鬥故事,非常精彩傳神,個人認為可以和兄弟連媲美,不過國內根據這個拍的中國騎兵把原著給毀了。還是看原著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魷魚觸鬚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