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秦統六國之時,七國文字分五大派系,秦,燕,晉,楚,齊。我個人認為,沒有始皇帝的文字統一,就沒有後世的文化認同感。那麼始皇帝最大的錯誤是什麼呢?
9
回覆列表
  • 1 # 有書共讀

    秦始皇嬴政,39歲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建立起一箇中央集權的強大的秦朝,他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王。

    他因為用郡縣制代替分封制,同時施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等,對中國和世界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因而後人稱之為“千古一帝”。

    秦始皇最大的功績是統一文字,對於中國文化的交流與傳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那麼,秦始皇最大的過錯是什麼呢?

    一、對百姓施加了繁重的徭役與賦稅負擔。

    秦始皇一統天下的過程中,不停地征戰,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據《淮南子·人間》記載,當時大秦丞相李斯建議秦始皇不要征討匈奴,理由是:匈奴就是一塊“雞肋”。

    匈奴屬於遊牧民族,彪悍粗暴,作戰能力強,要想戰勝他們非常困難。再者,他們沒有定居的習慣,沒有積蓄,打下他們也沒什麼好處。就算俘虜過來,也很難駕馭,全部殺光又會顯得不仁道。發動這樣的戰爭,只會使民生疲憊,卻無法取得真正的利益。但是秦始皇由於從術士那裡得到一本帶有預言性質的書,上面寫著“亡秦者胡也”,因為“胡”就是指匈奴,於是秦始皇不聽李斯的建議,派遣蒙恬率軍三十萬,將匈奴驅逐至了黃河以北。

    為了維護和鞏固空前統一的大帝國安全,秦始皇陸續採取了一系列國防建設和邊防守備的重大戰略措施,其一就是大規模修建萬里長城。當時男子們都要去修長城,強壯的女子也必須拉著車子運糧,正常的耕地織布都無法進行。

    為了維持前線的開支,秦始皇從全國緊急抽調糧食和勞動力。

    由於路途遙遠,押送糧食的人員也需要吃飯,這樣沿途損耗的糧食也十分驚人,往往運到的時候,就剩下三百分之一。

    全國的男子拼命種田,也滿足不了沉重的賦稅,自己連糟糠都吃不飽。女子們夜以繼日地紡織,也無法湊齊營帳的需求,自己連遮身蔽體的衣服也沒有。人們無法承受這種苦役,往往在路邊樹上就上吊自殺。

    當時全國大範圍內到處都是死屍,甚至連水溝裡都堆滿了死人。

    秦王朝的幾個重大工程,都是勞動人民用自己的血汗甚至是生命堆積起來的。

    修建阿房宮及驪山墓用了七十餘萬人,修築長城動用五十萬人,百越地區的軍事行動——戍五嶺又動用了五十餘萬人。這些浩大的工程,除了動用農民以外,還有一些犯人和士卒。當時秦朝的總人口有二千萬,而每年徵發的人數就有三百萬人。

    秦朝繁重的徭役和賦稅,使得民怨沸騰,秦朝到二世就滅亡,跟這個有直接的關係

    二、統一思想焚燒詩書。

    秦在統一六國之後,丞相李斯向秦始皇提出,以吏為師,就是讓政府派出的官吏作為法律教育者,推廣法令,取代原有的私學教師。結果孔子開創的私學在秦朝就沒落了。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關於實行分封制和郡縣制的辯論再次升級。在秦始皇的壽宴上,有大臣極力稱頌秦始皇的功績,並強調郡縣制的好處。

    但也有大臣提出反駁意見,說是分封制是遵循古訓,更有利於國家的長治久安。

    這時候實行郡縣制時間還比較短,秦始皇心裡也沒底。丞相李斯則出面強調郡縣制可以避免出現周朝末年的紛爭局面。

    秦始皇很贊同李斯的觀點,而對公開反對國家政策的大臣則十分反感。

    這種情況下,李斯建議,除了秦國官方制定的史書《秦記》以外,其他的史書應全部燒燬;除了中央官員掌管的《詩》《書》等百家言論的書籍以外,任何私人收藏的都應該上繳沒收,由地方官負責燒燬。膽敢私下議論朝政的,要誅滅三族,知情不報的與之同罪。

    李斯的建議得到了秦始皇的認可,於是臭名昭著的“焚書令”就頒佈了。

    焚燒詩書,目的是禁止人們的言論,鞏固秦王朝的統治,但其殘忍的手段,使得先秦時期很多珍貴的書籍被焚燒殆盡,這是對文化的摧殘!

    三、禁止言論坑殺儒生。

    在焚書後的第二年,就發生了坑儒的事件。

    秦始皇晚年的時候,獨斷專行,又喜歡追求長生不老,就找了許多術士,其中他最信任的是盧生和侯生。

    但是盧生和侯生經過探討,卻認為秦始皇天性粗暴兇猛,剛愎自用,這樣的人長生不老,百姓就更深受其害。因此並不想為他求取仙藥,於是二人就逃走了。

    秦始皇得知他最信任的兩個術士背叛了自己,並在背後議論自己的是非,大為憤怒,於是就把那些還留在咸陽的術士全部抓起來,關在一起,嚴加審問。酷刑之下,大家為了自保,互相揭發別人的“罪行”,甚至誣陷別人,最後共牽連出四百六十多人。

    秦始皇將他們全部在咸陽活埋,以警告天下人。他還向全國宣揚,讓大家都知道此事,以懲戒世人。同時還懲罰更多的人,將他們流放到邊疆地區。

    在《史記·儒林列傳》記載,在今陝西臨潼境內,有一個叫憫儒鄉的地方,就是當初秦始皇坑儒的地方。

    據記載,當年術士事件發生以後,秦始皇擔心天下人心裡不服,還會繼續評判秦王朝的政策,就想對儒生趕盡殺絕。於是就利用這個地方有溫泉地熱,命人在冬天種瓜。

    等到瓜果結出來之後,就把各地來到咸陽的大約七百儒生全部召集起來,讓他們參觀。

    哪成想這裡早就設好了機關,等到這些儒生全部進到裡面的時候,兵士從上面操縱機關,堵住了迴路,把儒生全部封在坑裡,然後用土活埋。這樣,秦始皇再也聽不到反對的聲音了。

    往後人們來到這裡,都會對那些儒生心懷憐憫,所以這裡叫憫儒鄉。

    後來這兩件事合起來就被稱為“焚書坑儒”。“焚書坑儒”其實是一場思想運動。

    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當時秦王朝確實存在著百家爭鳴的狀態,而且極度混亂,不能形成統一的價值觀,也不支援新王朝的政令。

    因此,統一思想是維護國家安定的重要舉措。但是,這雖然是歷史的必然,但是“焚書坑儒”的手段還是太狠毒了。

    秦始皇雄才偉略,叱吒風雲,最終在中原大地上建立起了中央集權統一的國家。他在位期間,中國各方面都得到了長足發展。

    但是他又浮華奢侈,因為建造阿房宮、驪山墓、萬里長城等工程,沉重的徭役的賦稅,耗盡了無數人的血汗。尤其是他為了統一思想,焚書坑儒,手段之毒辣,更是被後人所詬病。

    是非功過,還是留給後人品評吧!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冷門、比較好看的文藝片可以推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