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書中淘金
-
2 # 九級青銅
母親當然是世界上最辛苦的,最無私的!在一個家庭中的角色也是最重要的,要照顧老人,扶養孩子,一個女人如果結了婚,有了孩子成為母親!可能就失去了自我,失去了自由,把自己所有的精力,所有的一切都交給了這個家庭,柴米油鹽一輩子,含辛茹苦的把孩子撫養成人,也從來不會抱怨什麼,母愛真的是世界上最偉大的!
-
3 # 葉落無聲原創短篇
是的!我的母親和鄰居們的母親基本都是家裡最苦的人。
就說我的母親吧,農村戶口,沒有工作,和我爸結婚以後就當了家庭主婦。
我爸在鄉鎮醫院工作,大男子主義,只管工作拿工資,家裡的活基本都不做,洗衣做飯、伺候老人孩子基本都是母親一個人的。
母親嫁過來時,我奶奶就已經得了老年痴呆,腦子不清楚,我母親伺候了我奶奶8年後,奶奶病重去世。奶奶剛去世,爺爺可能因受打擊,突發腦梗塞,生活不能自理,母親又伺候我爺爺12年,直至去世。期間母親還得做家務,照顧我,做農活。
我的爺爺2012年去世,母親剛剛可以輕鬆一點了,好景不長,2013年母親因交通事故去世,那年,我17歲。
如今我24了,每每想起母親來眼眶就充滿了淚水,擦也擦不乾淨。我想起母親因為冬天洗衣服,凍得全是裂口的手;生我坐月子沒有人伺候不慎著涼造成滿是皴皮的腳;剛剛40歲就滿是皺紋的臉;上初中早晚自習不管我何時回家都有做好的飯菜……
曾幾何時,我一度發奮立志,等長大後一定要有出息,好好孝敬母親,但已經是不可能的了,現在看到別人帶著母親出去遊玩我真是說不出的難過,世界上最愛我的人走了!
希望母親尚在的人一定要好好孝敬母親,好好珍惜能和母親在一起的時光吧!
-
4 # 白石港灣
俗話說:可憐天下父母心!
母親的苦,只有為人母的時候,才能真正體會。
母親,一個溫暖而又平凡的稱呼。
母親,一個操勞的代名詞!
我們時常形容母親的恩,大於天,重於山。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得出母親的重要性,之所以在心裡分量,就是因為母親付出了太多太多……
從十月懷胎,到一朝分娩。
從牙牙學語,到茁壯成長。
從少年到成年,一路相伴的是可憐的天下父母。
我們還小的時候,母親為了我們吃盡苦頭。再苦再累,不能苦孩子。
小時候,家裡窮,每次吃飯,媽都會說:“你們吃吧,媽不餓,再說,這些媽都不愛吃。”長大後,為了母親孝順母親,把媽接到城裡住,媳婦又嫌媽不愛衛生,晚上媽告訴我:“明天我就回老家,媽不習慣住這城裡。”那天晚上媽突然肚子疼,我送她去醫院,她卻說:“回家睡覺吧,明天還要上班呢,快去睡覺,咋們不去醫院,媽不疼”
從古自今,有多少母親為了孩子的成長故事流傳千古……
我們都說,祖國母親,黃河是母親河。
母親在我們心裡,已深深的烙上恩大於一切的印記。
母親一生中常說的八個“謊言”
1.飯不夠,母親說,我不餓。
2.家沒錢,母親說,我不喜歡新衣服。
3.東西少,母親說,我不愛吃。
4.早起晚睡,母親說,我不困。
5.疲憊不堪,母親說,我不累。
6.外出沒錢買飲料,母親說,我不渴。
7.給母親寄錢,母親說,我不缺錢。
8.患病住院,母親說,我不疼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母親陪伴我成長,而如今,我的成長卻換來了母親的蒼老。
你有多久沒有給父母打電話了?
你有多長時間沒跟父母聊家常?
有一首歌唱得好《常回家看看》
朋友,你該回家看看了!
願天下父母,身體健康!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
-
5 # 塵埃眷念故土
母親的第一個作用就是成為一個容器,一個愛的容器。這個容器的容量大小,決定了孩子被接納的程度。在這個容器裡,再糟糕再骯髒的東西都可以被包容,這個包容本身就能讓所有的汙穢之物受到淨化。有些母親這個愛的容器很小很小,小到只能接納一個乖巧的孩子,當孩子有任何不符合媽媽標準的行為都要受到排斥,當孩子遇到挫折遇到困惑,他們首先需要的不是任何道理,而是被這個容器所包圍,在容器裡感覺溫暖和放鬆,讓他們能有新的力量來療傷。
我常常聽到有家長對孩子說“寶寶和巧虎一樣是好孩子,媽媽喜歡,想想好孩子該怎麼做呢?”,長期聽這樣的話會讓孩子分裂自己,在心中產生一個好的自己和一個壞的自己,於是矛盾和糾結開始折磨他,而這個“好壞”的判斷標準是成人給的,以滿足成人的需要為前提的。母親的這個容器總充滿了真正的愛,而不是愛好孩子,不愛壞孩子。真正的愛不是溺愛,不是有選擇的愛,不是虛弱的愛,更不是透過孩子愛自己。真正的愛一直在我們的心中,只是被我們遺忘了,我們要學習的就是如何去發現他。真正的愛如Sunny一樣溫暖,一樣充滿力量。
母親的第二個作用就是做鏡子。親子關係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投射,孩子透過媽媽看到自己的形象,媽媽愛孩子,擁抱孩子,肯定孩子,欣賞孩子,孩子看到的就是一個被接納的自己;媽媽煩孩子,對孩子表示憤怒,那孩子看到的就是一個不被愛的自己。進而,孩子會自己得出這樣的結論:我是好的,或者我是不夠好的,甚至是我是壞孩子。而母親的鏡子作用很多時候不是透過語言,而是透過情緒、透過行為、透過關係來表達的。比如:孩子打人,媽媽反過來打她的手錶示教育,那這個時候孩子根本不會聽你說“不可以打人”,孩子從鏡子裡看到了自己是什麼樣的,自己可以怎麼做。
母親的第三個作用就是柺杖。孩子的成長之路總不會一帆風順,偶爾會遇到波折和失落,會有壓力和彷徨。媽媽要用自己的力量來做柺杖,但只是柺杖,行走的力量還在孩子身上,行走的責任還是在孩子身上。記得看過一個國外的影片,片中的母親獨自一人撫養男孩長大,男孩有一天面臨一個重要的選擇,離開母親去他鄉發展還是守在年邁的母親身邊。母親告訴孩子:“你走後我會失落會難過,可是,我不能把我的失落和難過壓在你的身上,不能用這些來困住你”,這就是母親的美好和偉大。更為重要的是,母親要看到,孩子的傷總會好,適時的時候就要讓孩子自己行走。
回覆列表
母親一共生我們姊妹五人,我的家在農村,生活很艱難,母親一人獨撐著門面,父親是一個只知道幹活的人,其性格暴躁,偏執,動不動就發火,你都不知是何原因。人情世故根本不懂,原本母親愛幫助別人維護下來的友情,全都被他得罪個精光,母親長年幹著農活,還負責培養我們讀書,教育我們成人,母親的辛苦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