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要叫我少爺

    首先,他那個時代,國的概念與我們現在的國的概念不是一樣的,他所處的楚國只是一個封地而已。他真正的國家是周,君主是周天子。

  • 2 # 且把雜談換酒錢

    伍員落難-歷盡劫波終酬願

    鄂渚飢寒困蘆荻,昭關慨嘆白髮須

    落難吹簫乞吳市,家仇國恨遙無期

    鄂渚的炊煙,衝擊著轆轆飢腸

    想起了城父的羹湯

    腰間的寶劍,不甘被劍鞘掩藏

    吟嘯著嗡嗡作響

    漁丈的扁舟,離開已有半晌

    等來的,是追兵還是盤饗...

    昏聵君王,怎忍將我父兄殘戕

    滿門忠良,只剩得這殘軀逃亡

    郢都廟堂,擊碎了曾經的夢想

    漢水湯湯,流不盡滿腔的悲愴

    昭關巍巍,只為擒我子胥著忙

    畫影圖形,定要將我伍員捆綁

    家仇國恨斷心腸,泣血立誓覆楚亡

    父兄英魂不遠

    佑我前路驚無險

    借得帶甲萬千

    誅了奸臣,滅了昏君

    再將伍祀綿延...

    應是蒼天垂憐,大地傷感

    鬚髮盡白一夜間

    昭關圖影難辨

    縱使平王千乘、無極強橫

    豈能逆我承天之命

    應分是,你昏君讒臣自有報應

    幸之甚,我忠良烈士報仇雪恨

    且試看,公子慧眼識英雄,奉我上賓

    又相逢,屠狗專諸相被離,與我親近

    共大業,魚腸出鞘神器易,予我重任

    修兵甲,孫武出山演戰陣,賜我雄軍

    七星寶劍夜夜鳴,千軍萬馬西入郢

    平王何幸身已薨,昭王出奔棄孤城

    沖天恨意尚未平,怎叫泉下面父兄

    幸有石工指明路,掘墓鞭屍恨已平

    莫欺少年窮,莫為惡行徑

    少年心性硬如磐

    絕不叫歲月磨了心智,時光蹉跎流年

    銘刻仇恨在心間,報仇路艱難

    似水流年,只需苦經錘鍊

    鳳凰涅槃,總會翱翔九天

    且待功成名就,再看從前

    有恩的報恩,有怨的報怨

    既不忘恩人一飯

    又不饒仇人一線

    滴水恩當以湧泉報

    百年仇也要一筆筆算

    且試看

    少年多磨難

    今朝只要留得一片青山

    明日必把恩怨來決斷

    前進,少年!

  • 3 # 帝國烽火

    伍子胥楚大夫伍奢之子,名員,字子胥,春秋時吳國的大夫。伍子胥之父伍奢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費無極讒害,和其長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殺害。但是他的二子伍子胥從楚國逃到吳國,成為吳王闔閭重臣。

    伍子胥首先是身負大仇,對楚國的各種行為都是復仇的一種表現。不是伍子胥先辜負楚國,而是楚國先辜負伍子胥,所以伍子胥才有這麼過激的行為。

    伍子胥一夜白頭,吹簫過市等等形象都體現了伍子胥的勵志行為,給伍子胥爭取了很多的正面形象。

    楚平王的確是屬於昏庸之人,伍子胥的做法固然不妥,但是由於楚平王的昏庸,使伍子胥的做法被模糊化。

    伍子胥的結局也是悲劇的,伍子胥忠誠,對於吳王夫差他是耗盡心血,最終在勸誡吳王夫差時被夫差賜死,留下來一個悲劇從結局。

    雖然伍子胥有鞭屍的行為,但是比起伍子胥的忠誠和智慧,以及悲慘的人生經歷,有很多值得同情的地方。

  • 4 # 值得回憶的歷史

    原文是:

    伍子胥報父兄之仇,而郢都滅,申包胥救君上之難,而楚國存,可知人心足恃也;秦始皇滅東周之歲,而劉季生,梁武帝滅南齊之年,而侯景降,可知天道好還也。

    譯文是:

    春秋時代伍子胥的父兄被楚平王所殺,伍子為報父兄之仇,投奔吳國,帶兵攻破了楚都城郢,而楚國的大臣申包胥則發誓要救楚國的危難,向秦國哭來了救兵,終於保全了楚國不被消滅。由此可見,一個人如果決心很大,什麼事都有可能辦到。在秦始皇滅掉東周的那一年,劉邦也出生了,而後來正是劉邦推翻秦朝建立漢朝;在梁武帝滅掉南齊的那一年,侯景前來歸降,而後來也正是侯景反叛了梁武帝。似乎可以看到沒有永恆的成功和失敗,人世間似乎也有生和滅的規律可循。

    伍子胥的經歷被後人傳頌,

    人的恆心比什麼都重要,俗話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人無志而不立”。在困難面前先戰勝自己,像伍子胥一樣,把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事用近乎執著的心去做。人不可能一直處於失敗之中,失敗和成功是會相互轉換的,就像人世間的生和死一樣有規律可尋。

    他依然能保持正面形象是因為他做這件事的精神,一種立志一定要要做成一件事的毅力,後人很佩服,他把常人不可能做成的事做成了,他把失敗轉換為成功了,他戰勝了自己。

  • 5 # mixixibihe256

    要說掘墓鞭屍復仇,伍子胥絕對是史上第一人。事已經發生了,我們不評判伍子胥的這種極端行為到底是對還是錯,反正至少可以想像得到,他對楚平王已經恨到了極點。楚平王呢,自己死後還要被鞭屍,估計他活著的時候肯定是沒想到的,這也是他自己作孽的結果。如果當時不是他霸佔了自己的兒媳婦,繼而殺害了伍子胥的哥哥和老爹,也埋不下這顆被鞭屍的種子。

    這種不共戴天的殺父兄之仇,我想放到今天,也依然會想著如何報吧。只不過現代社會是法制社會,法律會替你處理。但是心中的那種恨和失去親人的痛苦,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解決的。

    那在古時的封建社會,這種孝親的思想可以說比現嚴重多了,孝親是遠高於忠君的道德準則。子不復仇,非子也,這句話影響極深。在這種情況下,他把楚平王從墳墓裡扒出來鞭屍三百,人們不但沒有異議,估計更會覺得他是一個英雄。這一點可以透過其它歷史名人對他的評價就可知一二了。如范仲淹就說過:胥也應無憾,至哉忠孝門。生能酬楚怨,死可報吳恩。直氣海濤在,片心江月存。悠悠當日者,千載祗慚魂。

    這裡不說伍子胥的功績,因為他的功績足以支撐起他的正面形象了。但是所謂的正面形象,其實都是留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因為從古到今的歷史名人,你不能否認他的功績,也不能忽略他的過失。

  • 6 # 孤海一人心茫然

    那時候的國家也就是現在一個省的省長,只不過天下大亂,這些省長開始自立為王了,如同軍閥割據,伍子胥這樣做才是正常的,不這樣才不正常,自己父親,哥哥被這老賊殺了,自己也被追的差點殺死,這樣的血海深仇不報還是人嗎?這樣的不共戴天之仇你還問什麼忠不忠,國不國,你是故意來混淆視聽,想要給他潑髒水汙名他嗎?奸詐賊子之心,要我做的可能更絕。

  • 7 # 穗穗平安14

    當自己的價值觀變為普遍認同的價值觀,即為道德,伍子胥以有道伐無道,滅無道之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為什麼不正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冰心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