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SSAULTlily
-
2 # 新疆打工仔浩浩VLOG
感謝邀請 這個問題問得好,社會姐和社會哥哪個國家都有,特別是小學和中學這階段最容易讓一些孩子出現叛逆期,有的是持強凌弱,有的被迫反擊組團,像這樣的情況有很多因素存在,第一因素 家庭教育的缺失,家長不關心孩子心理成長,第二因素父母本來學歷就不高,出現矛盾就打罵孩子,第三因素 就是父母過度溺愛孩子放任其隨意發展,社會對校園欺凌沒有嚴格的有效制約辦法,在一個就是這些學生孩子對法律知識的淡薄沒有敬畏感!謝謝
首先這個問題並不是社會上少數的,而是在每個初高中班級以內,至少都存在一個的多數情況。
我們先來剖析一下他們的“結構”吧,一個年級,最好的班內一定有個有錢少爺,其父親的家產基本為灰色資產,在學校外(他們是上學的,沒有極少數情況是不翹課的)主要接觸的人通常為“親屬”,這樣的“親屬”不一定有血緣關係,但稱呼為哥哥姐姐小叔小舅是很常見的。這個“親屬”有可能有一部分當地資產,稱霸一方,也有可能只是單純的能拉出一幫人的馬仔頭頭,但無論如何,他們在生活中投入的,或是揮霍的資金都是學生們甚至是剛步入社會不久的大學生們無法想象的。
把鏡頭轉回到學校內,少爺在最好的班級裡,但最好的班級通常都是學習尖子們,能建立關係的少之又少,這時他們的主要交流物件是誰呢?
其他班級,到這裡身份特殊的人,或者說是“社會人”就不止一個兩個了,有可能是與少爺小學就認識的馬仔,也有可能是庇護少爺的馬仔的親屬,也有可能是少爺馬仔的朋友或者是少爺馬仔的馬仔……
少爺是不動手的,除非有人讓他顏面盡失,從小到大有過那麼幾回,收拾了之後無論少爺想不想走正道,人們都不會讓他走上去,因為他做錯了之後沒人敢提醒他。
他的生活顯然是比同齡人,至少是精英班以外的人要高的,雖然我們打了十幾年反對早戀的旗號,但從初中乃至小學就開始戀愛的人實在是不在少數。現在也有一些觀點認為,“早戀”這個定義本是錯的,是為了讓孩子專注學習的應試教育的工具。但就算極少數出現的普通小孩的早戀也是畫風不觸及金錢的,而少爺的戀愛則動輒掏幾張鈔票。(原諒筆者的淺薄,原本想寫掏一張鈔票,後來想到現在初中生玩cos一動上千的太多了)這就促生了少年式的拜金主義。
為什麼說是少年式的拜金主義呢,因為在其中有拜權主義的影子。但真正的權利是哪裡?學校,家長,社會秩序。但“社會人”並不拜這些。
前面說過,少爺始終要接觸其他人的,這些人總會有聚餐,上網,甚至是菸酒的需要。但這些人的聚餐實則花銷不貴,快餐都能打發掉。對於少爺來說不過是順手的事,而對於小孩來講,這就叫眾望所歸。
這群人相互認識,又相互聚在一塊,等級可以分出很多,但總有沒相互見過的,於是在各自地盤跋扈之後,難免傷到另一方。就形成了校園內暴力形成(此校園暴力也並非平常意義上的校園暴力,平常意義上的校園暴力指這些“社會人”跋扈於一般人的暴力)
在此類事件發生後,少爺若是管了便也罷,任由雙方打起來便又是另一個當地傳說。當然了,這也只是一學校甚至同一級的內部矛盾,這是最常見的,此外還有低年級和高年級的矛盾。和外校的矛盾,和社會人士的矛盾等。
聽起來有些可笑,這類的矛盾開頭往往是女人(並沒有性別歧視的意思),第二發生的理由是飯桌上的玩笑(那誰誰就是個幾把),第三發生的理由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你瞅啥!瞅你咋地!)
好了,說遠了,學校內“社會人”的結構分析完了,形成的過程也一目瞭然:這些小孩子確實是有他們認為的“後臺”的,即使沒有“後臺”。為了“混出來”也轉向了“少年式拜金主義”。企圖做一些成就,而這種想法在大人內甚至都很常見,所謂“笑貧不笑娼”。當認知力弱的青少年接觸後難免會奉為真理。
解決辦法可謂任重而道遠,筆者還沒有大學畢業,提出的幾個方案,只當拙見:
1.加強道德教育,認清成功方向:
笑貧不笑娼這個理論很糙,那些被嘲笑的貧窮的人們實則是被生活折磨的失去靈魂的人們,我在這裡倒也不是冠冕堂皇說一些貧窮的人要有骨氣更加努力,但一個人若是沒有道德上的缺陷我們就不應嘲笑他。而成功的方向並不是和哪個一擲千金的人混些油水就算成功,是自己身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而成功,或許可以在領導面前低頭,但是為了家庭而低頭,這就叫責任。但在這些“社會人”的權利甚至暴力面前低頭就叫屈服。
2.加強社會實踐,識得廣闊天地:
“社會人”們的社會觀其實很簡單,但也並不是我們認為的“拳頭大就贏”的簡單想法,拳頭只是他們用來博取名聲的工具,在必要時也用來向普通人勒索用,這樣的“社會人”其實非常好解決,法律和警方當然不會饒了他們。但要根除這個現象,則要從教育抓起,從小就應該告訴他們並不是幾千幾百就可以讓他們高枕無憂。可以讓他們高枕無憂的金錢絕不是掠奪來的,而真正讓他們可以驚歎的也不是哪邊打架有多少人,當這種原始的想法碰到現代的科技及工業或社會發展大潮流後,我相信他們都會把自己陳舊的想法扼殺在搖籃裡。
3.加強藝術教育,認知多彩世界:
青少年“社會人”對一切都不在乎,當他們欣賞一個東西的時候,有七成在跟風。“快手”等社會搖風氣也從這而起(吐槽:相當有一部分二次元都在跟風),而對於一些宣揚“友愛”“親情”乃至真正的“愛情”方面即使受過課本甚至課外教育也依舊模糊,我建議把這些原本作為教育心靈的課程從學識課程中單獨分離出來,與此同時也不要一如既往地忽視可教學生鑑賞的美術與音樂,至於體育課也不要單純鍛鍊學生體質,要在其之上讓青少年們配合以求和諧友愛。
4.加強法律法制,打擊校園暴力:
以上三點屬於預防針,而對於已成“社會人”的孩子們則不算管用,這類孩子通常漠視法制,雖然知道後果,但也不在乎。因此在犯錯誤後,要動用社會力量進行監管而不僅僅依靠家長和學校;有些人調侃未成年人保護法為“小畜生保護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我覺得家長能監管的能力也僅僅到十歲,加之學校的影響力也僅僅是可達十二歲左右。在這之後對於有暴力傾向或破壞傾向的孩子就要以成年人的方式進行對待,絕不讓其逍遙法外。
以上幾點要實施其實是很困難的,尤其是第三點甚至觸及校方的利益,在第四點的方面如果沒有相當明確的定義去實施的話甚至會造成人身自由的囚禁。但只願還年輕的我,可以看到完全沒有暴力,權利,以及拜金所侵蝕的青少年的學園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