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10個月,與年紀相仿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別人想要孩子手裡的玩具,基本上我都會告訴孩子給小朋友玩一會,你玩別的,然後給她換一個,他不是特別在意,也不會哭,但是當他想要小朋友手裡的玩具時,他媽媽並沒有謙讓,而是給我們拿別的分散我孩子的注意力,然而我們很犟,認準了給啥都不幹,但沒有哭,直到分開我們也沒有玩到那個玩具,期間我一,直再告訴孩子,那是別人的,你不可以搶,雖然他還不懂,那麼,問題來了,我是應該繼續培養孩子的謙讓精神,還是像那位寶媽一樣維護自己孩子的利益,我這樣讓孩子謙讓她會自卑麼?會膽小,覺得媽媽不愛她不幫她嗎?我該怎麼繼續?

6
回覆列表
  • 1 # 圖寶麻麻小叮噹

    其實這個問題,真的每個媽媽都會遇到。我也遇到,而且我寶寶快2歲了,已經很懂,並不像10個月可以糊弄。

    我原則一般是這樣的,別人想玩他的,我會爭取他意見,如果他不同意就算了,我會解釋給其他小朋友。或者我會建議小朋友拿一個玩具跟兒子換著玩……如果都不能打動他,絕對不會強制。

    同樣的,如果他想要玩別人的,我也會先幫他問,如果別的小朋友不願意,我也會讓他拿自己一個玩具換一換,小朋友還是不同意,我就只能轉移他注意力了。

    其實小朋友多半是對別人玩具感興趣的,通常換一換就可以。

    但是對於那種霸道小孩,不熟也不說話,直接上手搶的,我會幫我兒子護住玩具~

    當然我也堅決不准我兒子直接上手搶別人的。

    像小區鞦韆,他想玩,有其他大點小朋友,我就讓他喊:哥哥 姐姐。

    一般小哥哥,小姐姐很願意讓給小弟弟,還會帶他玩。

    如果實在不願意讓,我就說我們排隊等一等 或者我們先玩其他的,一會再來玩。

    我兒子比較能溝通,我一般給他解釋清楚,他就算憋嘴含著眼淚,也會答應:嗯。當然,我答應他的就一定會做到。

    因為我兒子從來不會霸道搶別人東西,小朋友們都喜歡和他玩,也願意分享給他。

  • 2 # 玩具哥

    要求3歲前的兒童做出分享行為是不符合他們的認知發展特點的,刻意對3歲前兒童進行分享教育為時過早。在兒童分享行為發展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去關注:

      首先,幫助孩子形成對自己持有物“物權”的安全感。在分享這種親社會行為的發展過程中,兒童基本上都會經歷先獨佔後分享的過程。由獨佔發展到分享,幫助孩子形成物權安全感非常重要。也就是在兒童與別人分享前,必須先讓兒童知道一個結果,即這個物品是“我的”,不管誰觸碰或使用過之後,這個東西仍然是“我的”。成人應該尊重兒童的這種心理特點,先向兒童講明物品所有權,徵求兒童的同意,然後引導兒童做出分享,千萬不能強求或自己做主將物品送給別人。

      其次,以平和的心態看待孩子的利己行為。在利己和利他之間,孩子必須經歷一個先利己後利他的發展階段,3歲前的孩子以利己為主,因此,面對孩子的獨佔行為,父母不應該極力去否定或改變它,而是應該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去看待它。正確的做法是,你可以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說:“媽媽知道你現在非常喜歡這個玩具,不願意和別的小朋友分享,媽媽能夠理解你。但是,如果下一次,你願意和別的小朋友分享了,那你要主動把它讓給別人玩,這樣你會很高興,別的小朋友會很高興,媽媽也會很高興。”這樣做,可以向孩子傳達三個意思:媽媽尊重你的意願,不強迫你;媽媽希望你能夠做出分享行為;分享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再其次,以積極的回饋肯定孩子的分享行為。3歲前的孩子以利己為主,並不是說3歲前的孩子就一定沒有利他行為。所以,一旦孩子出現利他或分享行為,成人要及時地給與肯定和鼓勵。有研究顯示,母親的反應對2歲兒童是否做出分享行為的影響顯著,如果母親對兒童的分享行為做出鼓勵、讚揚等積極的反應,她們孩子的分享行為要明顯多於其他孩子。因此,作為成人,我們不必誘使孩子做出分享行為,但是我們一定要積極肯定孩子主動做出的分享行為,強化分享帶給孩子的愉悅和滿足的情感。

      最後,在生活中進行分享示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家之外的其他場所,父母要表現出與他人分享的行為,並將這種愉悅的情感表達出來,幫助孩子瞭解並感受分享行為。

    各種玩具拆包、玩具攻略,帶你領略全新的玩具世界,驚喜不斷,一起和小姐姐們體驗《阿哦玩具》的樂趣吧!

  • 3 # 小林子啦啦啦

    對孩子來說,這是天大的事。

    父母隨手把孩子的玩具送人

    有個寶媽給我講了一件事情,說她有個朋友小時候特別喜歡數碼寶貝,存了好久的錢才買到天使獸的手辦,收在大玻璃櫃裡,一直都捨不得碰,時不時小心翼翼地拿出來擦一下,又放回去。有一天,放學回家,又去看他最愛的手辦,結果發現,手辦沒了。原來是他爸隨手送給朋友的孩子了。他急急忙忙地跑去爸爸朋友家,想要回他的天使獸,結果空著手回來了。

    從那以後,整整一個月,他在家一句話都沒說。有一天,飯桌上,他爸發飆了,“不就是一個破玩具嗎?至於你一天天這樣擺個臉,你有完沒完?你的命都是我給你的!”他依然沒有說話,但是眼淚止不住了。

    他爸不知道的是,那天他去爸爸朋友家,想要回手辦,沒想到的是,那個孩子扯著獨臂天使獸的另一隻手臂,看到自己最珍貴的東西被人一點點肢解,那種感覺,真的太痛了。從那以後,他再也不喜歡數碼寶貝了,也沒什麼熱愛的東西了。你以為,你隨便送走的,只是孩子的玩具嗎?其實,那也是孩子守護自己所喜歡東西的勇氣。

    我知道,很多家長要說,當時的情況也是不得已。比如,對方孩子看中自己孩子的玩具,想要,當時真的哭得很厲害,搞得雙方都下不了臺,自己也很沒面子。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做任何決定,都是基於價值排序。沒有什麼比自己的孩子重要,包括你的面子。父母在遇到這樣的境遇,你的回答應該是:玩具是孩子久的,要摸、要玩都要經過孩子同意才行。

    玩具對於孩子和父母有什麼不同?

    曾經有問過一位媽媽和孩子:如果親戚家或朋友家的孩子看上了你孩子的玩具你會送給他嗎?

    媽媽:這個要看啊!要是別人要,我們也不好不給,反正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東西。

    孩子:很喜歡的肯定不能給的,給了別人我就少了一個小夥伴了,不可以的。

    在這位媽媽眼中,她會覺得不給別人玩具會影響自己的面子和成人之間的關係。她覺得這是一件不值得考慮的小事,但對於孩子來說在這件‘小事’中他失去的是一位親密的夥伴。

    當父母把孩子珍視的玩具送人時,

    孩子正在經受什麼?

    1.孩子會覺得不被尊重

    孩子是有物權意識的,當父母不經過孩子同意就把玩具送給別人,孩子會感覺自己不被尊重,這也會使他們幼小的心靈受到創傷。尤其是2~3歲的孩子,這個階段的孩子非常自我,不允許別人碰自己的東西,更別說送走他們的玩具,這就是赤裸裸的侵犯。

    2.孩子會沒有安全感

    父母不經過孩子同意就將孩子的玩具送人也會讓孩子有被背叛的感覺,作為他最親密的父母不顧他的意願將玩具送給別人,他們會覺得自己的意願不重要,反正父母想怎樣就怎樣!這會使孩子覺得父母是不可信任的,會非常的沒有安全感。

    3.養成逆來順受的性格

    如果父母對於孩子的玩具或是其他東西,習慣了不經過孩子的同意就隨意支配,可能會讓孩子養成沒有主見,逆來順受的性格。

    在知乎上就有一位網友曾經說過自己的經歷,她說自己有一位‘聖母娘娘‘的母親,小時候家裡的玩具媽媽說要分享,就把她的玩具給別人,而且不止一次兩次,她的反對是無效的。

    久而久之她對任何事都不太會拒絕,別人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好了,甚至她的房子最後都被以是親戚的理由’被迫‘低價轉讓,她也只有一個’好‘字,那時候她就覺得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是屬於自己的,生活也是沒有意義的。

    父母應當如何做?

    1、學會換位思考

    寶爸寶媽換位思考一下,我們怎麼不把自己的手錶和包包送給別人啊?對孩子來說,玩具就是他們的手錶、包包啊!玩具是他們的小夥伴,玩具對他們的意義甚至更勝於房子車子對我們的意義,所以千萬不要隨便把孩子的玩具送人了!

    2、引導孩子分享

    寶爸寶媽們可以引導孩子分享,但不要強求孩子割捨,也不要誤用父母的這個身份的權威,覺得孩子買玩具的錢都是我給的,給別人也不需要孩子的同意,大不了再給孩子買一個,但是再買一個也不是孩子原來的夥伴啊!同時也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在別人家做客時要懂禮貌,喜歡可以自己買,不要強求別的小朋友的玩具。

    3、尊重孩子的意願

    做父母的一定不要認為孩子還小,就覺得自己有權利支配他們的東西,或者抱著孩子過會就忘了的心態,要知道如果人在童年受了傷害那很有可能是會影響一輩子的,所以父母一定要把孩子放到與自己平等的位置來和孩子交流,聽取孩子的意見呀!

    玩具,是孩子世界的一部分,寶爸寶媽們明白這個道理後可千萬別再犯這個錯誤了!

    放學接孩子的第一句話,將影響孩子一生!你說對了嗎?

    “媽媽,我想去看冰雪,去異國看世界……”給孩子最好的成長是旅途!

    同樣的班級和老師,為什麼孩子成績卻千差萬別?爸媽們或許忽略了重要的這一點!

    另外三歲之後是寶寶比較重要的時期,是孩子身體的快速成長期,同時也是寶寶開始培養識字的最佳階段。當然學習這種東西不能強迫寶寶,容易讓他對學習產生反感牴觸,導致以後教育事倍功半。最好的方法就是培養興趣。一是尊重孩子興趣想法,多陪伴他,通過玩的方式讓他喜歡上學習。搜尋【貓小帥學漢字】應用有驚喜哦,比如:我家閨女喜歡搶手機,我就根據她的喜歡,效果非常贊。裡面很多冒險故事,教寶寶識字,還有遊戲鞏固。

  • 4 # 小馬快跑國際早教

    知乎上曾有一個案例:

    一個有鍬的孩子在外面玩沙土,旁邊另一個孩子的姥姥非要讓這個有鍬的孩子把鍬借給自家孩子玩,這個孩子默不作聲,那位姥姥依然不依不饒,有鍬孩子的媽媽因此倍感無奈,只好勸自家孩子把鍬借給人家玩。

    最終,鍬還是借出去了,但是孩子並不開心。

    可以看出,無論是有鍬的孩子還是他媽媽,都不願意把鍬借出去,但是迫於“孩子要學會分享”或是“不要因為孩子傷害大人感情”的觀念,大人寧願傷害孩子,也要強迫孩子分享。

    這樣的“強迫分享”,對孩子來說並不公平。

    真正的分享,是指將自己喜歡的物品、特定的情感體驗以及勞動成果與他人分享的過程,他是幼兒個體親近群體,克服自我中心的一種較高層次的社交行為。

    分享對孩子的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具有分享意識是孩子能夠與同伴良好交流、進行社會性活動的基礎。

    分享能為孩子懂得事物的得與失,讓孩子意識並接受分享帶來的收穫和遺憾。

    孩子的分享過程就是與同伴交流的過程,能建立孩子樂觀開朗的性格,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懂得分享,看似可以為孩子帶來諸多益處,但是被迫分享,結果往往只會適得其反。

    就如有鍬孩子的沉默、孩子媽媽做出的妥協與退讓,看似是讓孩子學會了分享,實則是讓孩子被動“屈服”於對方的要求。

    生活中,孩子爭搶玩具的情況並不少見,作為大人的我們常常只會指責孩子“自私”、“不懂分享”,其實孩子拒絕分享,是有原因的!

    對於1-2歲的孩子,他們因為自身能力有限,沒辦法正常地與其他孩子進行溝通交流,是“不會分享”、“不懂社交”的高峰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在他們的內心,“同齡小夥伴是什麼鬼?我只對我手中的玩具和食物感興趣!”

    因此,想讓1歲左右的孩子學會分享,簡直就是一件毫無道理可講的事情。

    而對於3-6歲的孩子來說,他們開始感受到了分享的快樂與成就感。

    我們常常可以發現,3-6歲的孩子大多都是通過一份美味的零食、一個新奇的玩具、一個簡單的遊戲等來開始他們的友誼的。

    這時候懂得分享的孩子,他們不僅能夠收穫各種各樣的零食玩具,滿足自己對周圍環境和事物的好奇心,更能收穫簡單的友誼和快樂。

    但是,想讓孩子學會分享並從中獲得快樂的前提,是要建立孩子的物權意識發展,尊重孩子的物品歸屬權。

    孩子的物權意識是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而發展的,在大人眼裡的“自私”、“佔有慾”等都是孩子發展過程中的必經階段。通常情況下,孩子的“物權意識”都有一定的發展規律:

    0-1歲:我的東西誰都可以玩

    剛剛脫離母體來到世界的孩子,最首要的任務就是努力探索自己的身體,漸漸明白自己的身體和動作都是自己的,而對於身體之外的東西,他們完全不在意,隨便其他人怎麼玩。

    1-2歲:我喜歡的就是我的

    前文提到,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只要是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會伸手去拿,雖然能區分自己和別人的關係,但是分不清楚“你的”、“我的”界限。

    2-3歲:我的東西你不準碰

    在孩子2歲以後,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孩子開始意識到自己的東西是屬於自己的,因此會開始捍衛自己物品的權利,進入“物權敏感期”。

    3歲以後:孩子開始產生社交需求和同伴交往意願,產生分享行為。

    這個階段的孩子逐漸擁有了情緒理解的能力,感受到無論是誰,只要願望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悲傷的情緒,如果家長懂得引導孩子考慮別人的需要,孩子就有可能表現出“分享”行為。

    在親子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第二季裡,黃磊的女兒多多收養了一隻小狗,貝兒很喜歡這隻小狗,向多多索要不成,於是愛狗心切的她便跑去問黃磊:

    “我能不能把這隻小狗帶回家?”“這隻狗是誰的狗?”“多多姐姐的。”“對,那你要跟多多姐姐商量。”

    隨後,貝兒又跑去問村長李銳,李銳問她:“那你和多多姐姐商量好了嗎?”

    黃磊和李銳都希望孩子們能夠獨自解決問題,不僅尊重了多多的物權,也讓貝兒意識到,自己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只有自己的東西才能有支配的權利。

    從兒童心理髮展規律來看,孩子先是擁有自我意識,進而才會考慮別人,也就是說,孩子一定是先形成自我的物權意識,才學會與人分享。

    物權意識的建立,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它能讓孩子從小懂得維護自己的權利,尊重別人的物品所有權,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和性格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作為孩子最為依賴和信任的我們,不要在孩子尚未準備好時就強迫他與人分享,“分享”是建立在這個物品有“兩個以上”或者是可以“分割為二”基礎上的,就像只擁有一個鍬的孩子,把手中的鍬被迫“分享”給別人,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東西和玩耍的權利被“剝奪”。

    被迫分享無法給孩子帶來真正的快樂,反而是被剝奪的傷心與無奈,只有來自孩子內心深處的主動分享,孩子才能從中收穫快樂,收穫最真摯的友誼和情感。

    因此,我們要先建立孩子的物權意識,再讓他們學會主動分享!

  • 5 # 長不大的大妞

    這個要看孩子的意願,一般孩子不願意分享,我不會強迫孩子去分享給其他的小朋友,但會跟孩子說清楚。

    首先我會先徵求孩子的意見,孩子很喜歡手裡的玩具,想再玩一會,我肯定不會去強迫孩子分享出自己手裡的玩具的。因為不管是小孩也好打人也好,都不應該為了別人的想要就去委屈自己放棄自己心愛之物。這樣成全了別人,傷害了孩子,不是明智之舉。別的孩子喜歡就去成全,那自家孩子喜歡誰來成全呢?

    其次如果孩子已經玩了很大一會了,同意換玩具,那就讓別的孩子拿其他的玩具來交換自己孩子手裡的東西玩具,這樣相互分享也是一種很棒的體驗。要告訴孩子這就叫做:分享一種快樂,快樂就會成倍的增長。分享玩具也是一樣的道理,你把自己玩夠的玩具分享出去,同樣也能得到別人分享給你的玩具,這樣就可以多玩一種玩具,還能多交一個朋友,快樂就會無限放大。引導孩子分享。

    最後就孩子自己不玩又佔著不玩時,我也會適當去引導孩子如何分享。因為這種行為就比較自私了,而且一般這樣的孩子在人群中會顯得不合群,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要讓孩子能夠學會主動的去分享。

    不論哪一種,孩子畢竟都還小,一定要孩子明白分享的人意義跟重要性

  • 6 # Summer麻麻說

    我覺得,不管是多大的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如果你建議孩子把玩具分享給小夥伴,他願意並快樂的分享,那最好,如果他不願意,很抗拒,並且在你的勸導下仍然不願意,那麼你要尊重他。

    10個月大的孩子,還沒有自我意識,分不清“你的”“我的”,那麼遇到玩具分享問題,可以採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用其他東西來吸引他或者帶他暫時離開讓他痛苦的地方。他太小,你和他說“別人的東西不能要”是沒有用的,因為他沒有物權意識,也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Summer(我的孩子)1歲半開始有物權意識,要是誰拿了我們的東西,她就不斷的強調“爸爸的”“媽媽的”,然後不讓別人拿。有一次,婆婆揹著我的包,她固執得一定要我自己背才停止唸叨

    在外面,別人一靠近她心愛的東西,她就像母雞保護小雞一樣,怒氣衝衝不容侵犯。這時,我會跟她說:“這是你的東西,別的小朋友不會拿走,他只是很好奇,想看看或者摸一摸。”至於她分不分享,我並沒有強求。

    現在2歲多,她知道公共場合的遊樂設施要排隊玩,但是對於自己的東西有時候也不願意分享。然後我會說“如果你的玩具不給姐姐玩,姐姐沒有玩具玩會不開心,她就會回家,就不能跟你玩了”,“你去姐姐家時,姐姐有沒有和你分享玩具?”然後她就很樂意讓姐姐一起玩。所以教孩子分享,要告訴她不分享的結果,結果就是別人可能不願意和她玩耍,她會沒有社交,而不是指責她小氣(不要在孩子人格上貼標籤)。

    或許在大人的眼裡,只是一個玩具,沒有了可以再買,但是在孩子心裡,玩具賦予的意義不一樣,有的是給予安全感的,有的是想象的朋友,有的是代表一份愛(比如媽媽送的禮物)。如果突然被拿走,失去的不僅僅是一個玩具,還有對父母的信任。我們作為成人,有很多東西都不會去分享,何況是小孩呢?

    所以,在物權意識的時期,告訴孩子什麼東西是自己的,什麼東西是別人的,讓孩子有權利保護自己的東西,並且對自己的東西擁有絕對的支配權,同時告訴他,別人的東西要經過同意才能拿,在懂得界限和規則後再讓孩子學著去分享,這才是最重要的。

  • 7 # 兒童啟蒙導師菲菲

    這個問題我相信一定困擾了很多的家長,當孩子不願意分享的時候我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首先我們要知道不管孩子願不願意分享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的感受。

    孩子不願意分享這是很正常的事,就是我們成年人把自己心愛的東西分享給別人我們也是不願意的呀。不要孩子不願意分享我們就給孩子貼負向標籤說孩子自私,自我。我要玩做的是跟孩子溝通,引導他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寶貝,這和玩具另外一個小朋友也想玩,你願意分享給他嗎?”如果孩子不願意,你可以繼續引導他“寶貝這個玩具你也很喜歡對不對,你也想再玩一會對不對?”孩子這時候表達了他的想法他還想在玩一會。我們要及時肯定孩子的想法和表達。“嗯,可以的,你可以再玩一會。那你可以告訴另外一個小朋友,你去跟他說:這個玩具我還想再玩一會,你可以先玩其他的玩具,等我玩好了我再分享給你玩。”這時候我們在教孩子當我自己的東西我不願意分享的時候我可以怎麼做。讓孩子知道 爭取是每個人的權利同樣拒絕也是每個人的權利。如何禮貌的拒絕也是他們要學習的能力。

  • 8 # 毛老師的育兒寶典

    孩子學會分享是孩子成長階段的一個小時期,不能小看這段時期。在這個時期的寶貝會將自己覺得有趣、好玩的東西或者自己喜歡的零食分享給自己的朋友和同學,因為從她進入幼兒園開始她就有了自己的小小朋友圈。如果家長不留意,你的寶貝可能變得霸道和無理,還有可能變得很“摳”(ღ˘⌣˘ღ)

    這個時期會出現在3歲左右!

    小寶貝有自己的小意識“我可以擁有自己的東西,爸爸媽媽可以給我買我想要的玩具,我喜歡吃的零食等”。這時爸爸媽媽就應該開始引導孩子學會和爸爸媽媽分享,和家裡弟弟妹妹分享自己的玩具和吃的東西了。家裡來客人了,一個小妹妹,小朋友,這時你應該引導他這是你的小朋友,小玩伴,你們可以一起玩玩具,一起吃好吃的。寶貝會覺得我有玩伴一起玩了,這樣的寶貝很歡迎其他寶貝一起玩耍,這樣他也就完成了一次完美的分享。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寶貝都是這樣沒有限制的去分享,有的寶貝覺得既然玩了玩具就應該是我的,就順其自然的想拿走,對於這樣的寶貝我們的玩具可以分享和他玩,但不應該送給他。一旦有開頭,你家寶貝分享的樂趣就變得無趣了。

    首先,玩具是自己的,我可以分享給你一起玩,但不會送給你。

    然後,這個被分享的小朋友的家長更應該清楚自己的孩子不可以這樣做!必須制止這種行為,開導她這是別人的玩具,經過別人同意了可以玩,但不能拿走,如果他哭鬧你可以告訴她如果你喜歡這種玩具,爸爸媽媽可以給你買,但不能要別人的!

    關於分享我還是很贊同寶貝分享自己的玩具,自己的零食,自己覺得有趣的事,這也是一種成長!(ღ˘⌣˘ღ)(ง •̀_•́)ง

  • 9 # 不負如來不負卿們

    尊重孩子。孩子小,就告訴他,別人的東西不要隨便拿。你的東西你可以分享給別人。聽不懂沒關係,孩子不願意,就不要強制把玩具給別人玩。若他搶別人的,我也隨手就一拍她的手。

    大了些,聽得懂,也能說話,我會問孩子,你願不願意分享。他願意就願意,不願意就算了,不強制。久而久之,他玩別人的玩具,這會問,我可以玩你的玩具嗎?!!包括,我們喊人,遇到熟人,喊叔叔阿姨,婆婆奶奶的。不強制他喊。但是會告訴他,媽媽覺得應該禮貌的。然後,我們大人自己做到,孩子也會學的。一定要尊重他。

    若是孩子一直不願意分享自己的玩具。特別自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經常有一段時間偶爾會這樣。包括吃的東西。遇到別人不願意分享的時候,我就告訴他。因為你沒有分享給別人,所以別人也不願意分享給你。哥哥有一次不給妹妹吃他幼兒園拿回來的餅乾,等他吃完了,我馬上給一個麵包給妹妹,也不給他吃,我告訴他,你不給妹妹吃,那妹妹也不會給你吃。然後,他告訴我,他以後會分享。後來,每一次都特別好了,有什麼東西,都積極分享。

  • 10 # 哎呀我去137190755

    這個我也覺得很為難,因為我並不想要教孩子謙讓或者說大方,因為我們畢竟不瞭解孩子的世界了!可能在我們眼裡無關緊要的東西,恰恰是孩子最喜歡的東西,像我們這代人,家裡的玩具或者自己喜歡的小玩意,多多少少都有被父母送人或者扔掉的經歷,其實挺難過的,而且我小時候,有個小朋友和我一起玩,每次她來我家玩,我媽都會說把你玩具讓給他玩,這樣我就更不喜歡他,更不想和他玩。我兒子小時候我沒交過他謙讓,或者說吧自己喜歡的東西讓出去,導致他現在就是我玩你的玩具可以,你玩我的玩具得看我樂不樂意,我覺得這樣也挺不好的,因為這樣他好像看起來有點不合群以及霸道的性格,我也教過他,不是咱的東西不能要,好在我兒子還比較聽話,假如他實在是特別喜歡的話,那我只能再給他買一個了!你說的這種情況我也很糾結,但是我想自私就自私一點吧,畢竟現在社會不是好人就吃的開,他以後會保護自己以及自己喜歡的東西就好了!或者等他大一點再教教他看看會不會好一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買房子是不是衝動性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