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騰笏小記
-
2 # 莊子門下
萬人敵張飛有四子,兩兒兩女,兩女兒都是嫁給後主劉禪為皇后。兩兒一文一武,名曰張苞,張紹。
張苞
劉備伐吳時張苞與關興同為劉備先鋒,屢建大功。伐吳失敗歸蜀,後跟隨諸葛亮參與北伐大戰。同與關興為諸葛亮得力干將。在第三次北伐戰爭中,張苞追趕郭淮,孫禮的過程中連人帶馬跌落山澗,頭部重傷,亡。諸葛亮為此大哭,吐血,以至於中止北伐,返蜀養病。有詩云:
悍勇張苞欲建功
可憐天不助英雄
武侯淚向西風灑
為念無人佐鞠躬
以上都是演義中關於張苞的前前後後,然正史中對張苞的記載僅“長子苞,早夭”五字,就是說張苞在張飛死前就夭亡呵。
張紹
蜀漢重臣,有國舅爺的身份在哪兒扛著呢,官職自然也不低,官至侍中,尚書僕射。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那會兒,張紹估計還小。後來鄧艾拿下蜀漢,前往給鄧艾獻投降書的代表團團長就是張紹。此情此景,他爹張飛估計氣的在天上又吐了幾口血。
-
3 # 虛無縹緲一杯茶
蜀漢大將張飛有四個孩子,兩兒兩女,兩女兒都是嫁給後主劉禪,兩個兒子一文一武,武將張苞,文官張紹。
張苞
劉備伐吳時張苞與關興同為劉備先鋒,屢建大功。伐吳失敗歸蜀,後跟隨諸葛亮參與北伐大戰。同與關興為諸葛亮得力干將。在第三次北伐戰爭中,張苞追趕郭淮,孫禮的過程中連人帶馬跌落山澗,頭部重傷,亡。諸葛亮為此大哭,吐血,以至於中止北伐,返蜀養病。最後病死在成都,這只是《三國演義》的說法,在
正史中對張苞的記載僅“長子苞,早夭”五字,就是說張苞在張飛死前就夭亡了!
張紹
蜀漢重臣,官至侍中,尚書僕射。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那會兒,張紹估計還小。後來鄧艾拿下蜀漢,前往給鄧艾獻投降書的使者就是張紹!
-
4 # 葉泉琞
談起張飛,人們腦海中往往浮現出一個蓬頭垢面,一臉絡腮鬍子,舉止不拘小節的猛漢。作為為蜀國立下汗馬功勞的元老,張飛的形象早已透過《三國演義》及其衍生的影視作品甚至是電子遊戲等途徑深入人心,桃園結義、張翼德大鬧長坂坡、義釋嚴顏的典故更是耳熟能詳。而人們往往對於張飛後代卻知之甚少,現在我們就扒一扒這些被埋沒在歷史長河中的“大人物後的小人物”。
根據《三國演義》的記敘,張飛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後來兩個女兒都相繼被後主劉禪立為敬哀皇后,張皇后。過著深宮人未識的生活,在加上中國自古重男輕女的思想,所以歷史上對她們的記敘寥寥無幾。兩個兒子分別是張苞,張紹,孫輩是張苞的兒子張遵,其中《三國演義》用比較多的筆墨來描述的張苞的事蹟。
在關羽敗走麥城被吳將所殺後,情同手足的好兄弟張飛為了替兄弟報仇急著討伐東吳,但是張飛這個人脾氣急躁,不會寬待士兵,為了操辦好兄弟關羽的葬禮,張飛要求下屬必須三日內建辦好白旗白甲,三軍掛孝伐吳。但是當時負責此事的部下範疆、張達無法滿足這個要求,請求寬限幾天,急著討伐東吳的張飛怒曰:“吾急欲報仇,恨不明日便到逆賊之境,汝安敢違我將令!”於是將兩人各打五十大鞭直至吐血,兩人對張飛懷恨在心,在加上一向懼怕張飛,決定先下手為強,夜襲張飛取下張飛首級後,投奔東吳。
一下折損了兩個手足兄弟,只剩下這個老大,劉備自然要全力復仇。正好兩員虎將都留下了血脈,殺父之仇,不共戴天,這兩員虎將自然是最合適的人選。其中張苞是張飛的長子,他武藝高強,箭無虛發,善使銀槍。在劉備諸葛亮的帶領下蜀軍一路勢如破竹,大破東吳。
這決一雌雄的架勢也嚇住了孫權,要是這麼打下去曹魏才是最終的獲利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東吳於是主動把謀殺張飛的兩個叛徒和劉備老婆孫夫人一起送了回去,又說了一番兩國聯合的好話,這才暫且把蜀軍退了回去。而張苞也如願以償手刃仇人,慰藉了父親的在天之靈。
然而張苞真的替父親報了仇嗎?
很可能不是,眾所周知羅貫中所寫的《三國演義》是陳壽的《三國志》的小說版,而合理虛構也是小說創作的一個重要手段。根據《三國志》的正史記載,張苞是死於張飛之前的,《三國志·卷三十六》的原話只有“長子苞,早夭”寥寥數字,而根據古代夭的常用含義,張苞是死於張飛之前的,所以羅貫中寫張苞為父報仇雪恨很可能是出於對張飛死因的惋惜,借張苞的復仇來使讀者對於張飛之死心裡不那麼堵得慌。為什麼說“可能”呢?因為正史上的內容也不代表絕對正確,是一種更有參考意義的記敘。
張苞雖然早夭,但卻幸運地留下了張家的血脈。這一點在正史《三國志》裡是有證明的。張苞留下的兒子張遵子遺傳了爺爺張飛的勇猛,成為後劉備時代蜀國的得力將領,雖然勇猛過人但可惜生不逢時,此時的蜀國由於後主劉禪性格的懦弱,帳中無人可委以大用的尷尬局面已經是危在旦夕了,在決定蜀國生死存亡的與魏將鄧艾的作戰中,張苞隨諸葛亮之子諸葛瞻與前來討伐的魏將鄧艾在綿竹血戰至死,令人唏噓不已。
再說張飛的另一個兒子張紹。比起張苞來,他似乎不那麼喜歡舞刀弄槍,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五伐中原都沒有他的影子,安心做官的他反而在蜀國的歷史上扮演了一個不像他的父兄那麼光彩的形象,公元263年,蜀國對魏國的抵抗宣告失敗,張紹作為劉禪的代表與後主共赴洛陽,向魏國投降,也宣告著蜀國的滅亡。
不知道在向魏國遞交降書時,這個祖輩為蜀國基業奮鬥的家族後人在想起自己死於非命的父親,剛剛死於魏軍馬下,屍骨未寒的侄兒張遵,還有那已經國破家亡的蜀國時會做何感想。可能有憤怒,可能有無奈,可能會埋怨時運不濟,但最終的結果我們都看到了那就是“及歸魏,紹封列侯”,他選擇了接受命運的安排,在魏國當上了一個不大不小,不痛不癢的官,從此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
-
5 # 騰笏小記
張飛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張飛一生有兩兒兩女。
大二子張苞,張苞就繼承了其父驍勇善戰、有勇有謀的優點,素來有"小張飛"之稱。後來更是成為了蜀漢名將,深得諸葛亮的青睞。而諸葛亮也曾經說過,張苞是他的左膀右臂,完全繼承了其父的優點。在大大小小的戰爭中,諸葛也都帶著張苞參加。所以張苞可謂是身經百戰。只不過在建興七年,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時,張苞為圍堵魏兵,意外翻下山崖,不幸身亡。但總體來說,張飛的後代還是五虎大將中最受器重的一個。
二兒子張紹,他可就厲害了。他不做將,選擇了處世做官,遠離危險的戰場,官職地位幾乎等同於丞相。後來跟隨阿斗投降,在新朝仍舊做官去了。
大女兒先嫁與劉禪,劉禪為王,她便為後。後來大女兒敬哀皇后去世,劉又迎娶了張飛的小女兒,立她為後。
張飛的子女,大兒子做到了將軍級別,二兒子做到了丞相級別。
-
6 # 莊子門下
萬人敵張飛有四子,兩兒兩女,兩女兒都是嫁給後主劉禪為皇后。兩兒一文一武,名曰張苞,張紹。
張苞
劉備伐吳時張苞與關興同為劉備先鋒,屢建大功。伐吳失敗歸蜀,後跟隨諸葛亮參與北伐大戰。同與關興為諸葛亮得力干將。在第三次北伐戰爭中,張苞追趕郭淮,孫禮的過程中連人帶馬跌落山澗,頭部重傷,亡。諸葛亮為此大哭,吐血,以至於中止北伐,返蜀養病。有詩云:
悍勇張苞欲建功
可憐天不助英雄
武侯淚向西風灑
為念無人佐鞠躬
以上都是演義中關於張苞的前前後後,然正史中對張苞的記載僅“長子苞,早夭”五字,就是說張苞在張飛死前就夭亡呵。
張紹
蜀漢重臣,有國舅爺的身份在哪兒扛著呢,官職自然也不低,官至侍中,尚書僕射。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那會兒,張紹估計還小。後來鄧艾拿下蜀漢,前往給鄧艾獻投降書的代表團團長就是張紹。此情此景,他爹張飛估計氣的在天上又吐了幾口血。
-
7 # 虛無縹緲一杯茶
蜀漢大將張飛有四個孩子,兩兒兩女,兩女兒都是嫁給後主劉禪,兩個兒子一文一武,武將張苞,文官張紹。
張苞
劉備伐吳時張苞與關興同為劉備先鋒,屢建大功。伐吳失敗歸蜀,後跟隨諸葛亮參與北伐大戰。同與關興為諸葛亮得力干將。在第三次北伐戰爭中,張苞追趕郭淮,孫禮的過程中連人帶馬跌落山澗,頭部重傷,亡。諸葛亮為此大哭,吐血,以至於中止北伐,返蜀養病。最後病死在成都,這只是《三國演義》的說法,在
正史中對張苞的記載僅“長子苞,早夭”五字,就是說張苞在張飛死前就夭亡了!
張紹
蜀漢重臣,官至侍中,尚書僕射。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那會兒,張紹估計還小。後來鄧艾拿下蜀漢,前往給鄧艾獻投降書的使者就是張紹!
-
8 # 葉泉琞
談起張飛,人們腦海中往往浮現出一個蓬頭垢面,一臉絡腮鬍子,舉止不拘小節的猛漢。作為為蜀國立下汗馬功勞的元老,張飛的形象早已透過《三國演義》及其衍生的影視作品甚至是電子遊戲等途徑深入人心,桃園結義、張翼德大鬧長坂坡、義釋嚴顏的典故更是耳熟能詳。而人們往往對於張飛後代卻知之甚少,現在我們就扒一扒這些被埋沒在歷史長河中的“大人物後的小人物”。
根據《三國演義》的記敘,張飛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後來兩個女兒都相繼被後主劉禪立為敬哀皇后,張皇后。過著深宮人未識的生活,在加上中國自古重男輕女的思想,所以歷史上對她們的記敘寥寥無幾。兩個兒子分別是張苞,張紹,孫輩是張苞的兒子張遵,其中《三國演義》用比較多的筆墨來描述的張苞的事蹟。
在關羽敗走麥城被吳將所殺後,情同手足的好兄弟張飛為了替兄弟報仇急著討伐東吳,但是張飛這個人脾氣急躁,不會寬待士兵,為了操辦好兄弟關羽的葬禮,張飛要求下屬必須三日內建辦好白旗白甲,三軍掛孝伐吳。但是當時負責此事的部下範疆、張達無法滿足這個要求,請求寬限幾天,急著討伐東吳的張飛怒曰:“吾急欲報仇,恨不明日便到逆賊之境,汝安敢違我將令!”於是將兩人各打五十大鞭直至吐血,兩人對張飛懷恨在心,在加上一向懼怕張飛,決定先下手為強,夜襲張飛取下張飛首級後,投奔東吳。
一下折損了兩個手足兄弟,只剩下這個老大,劉備自然要全力復仇。正好兩員虎將都留下了血脈,殺父之仇,不共戴天,這兩員虎將自然是最合適的人選。其中張苞是張飛的長子,他武藝高強,箭無虛發,善使銀槍。在劉備諸葛亮的帶領下蜀軍一路勢如破竹,大破東吳。
這決一雌雄的架勢也嚇住了孫權,要是這麼打下去曹魏才是最終的獲利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東吳於是主動把謀殺張飛的兩個叛徒和劉備老婆孫夫人一起送了回去,又說了一番兩國聯合的好話,這才暫且把蜀軍退了回去。而張苞也如願以償手刃仇人,慰藉了父親的在天之靈。
然而張苞真的替父親報了仇嗎?
很可能不是,眾所周知羅貫中所寫的《三國演義》是陳壽的《三國志》的小說版,而合理虛構也是小說創作的一個重要手段。根據《三國志》的正史記載,張苞是死於張飛之前的,《三國志·卷三十六》的原話只有“長子苞,早夭”寥寥數字,而根據古代夭的常用含義,張苞是死於張飛之前的,所以羅貫中寫張苞為父報仇雪恨很可能是出於對張飛死因的惋惜,借張苞的復仇來使讀者對於張飛之死心裡不那麼堵得慌。為什麼說“可能”呢?因為正史上的內容也不代表絕對正確,是一種更有參考意義的記敘。
張苞雖然早夭,但卻幸運地留下了張家的血脈。這一點在正史《三國志》裡是有證明的。張苞留下的兒子張遵子遺傳了爺爺張飛的勇猛,成為後劉備時代蜀國的得力將領,雖然勇猛過人但可惜生不逢時,此時的蜀國由於後主劉禪性格的懦弱,帳中無人可委以大用的尷尬局面已經是危在旦夕了,在決定蜀國生死存亡的與魏將鄧艾的作戰中,張苞隨諸葛亮之子諸葛瞻與前來討伐的魏將鄧艾在綿竹血戰至死,令人唏噓不已。
再說張飛的另一個兒子張紹。比起張苞來,他似乎不那麼喜歡舞刀弄槍,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五伐中原都沒有他的影子,安心做官的他反而在蜀國的歷史上扮演了一個不像他的父兄那麼光彩的形象,公元263年,蜀國對魏國的抵抗宣告失敗,張紹作為劉禪的代表與後主共赴洛陽,向魏國投降,也宣告著蜀國的滅亡。
不知道在向魏國遞交降書時,這個祖輩為蜀國基業奮鬥的家族後人在想起自己死於非命的父親,剛剛死於魏軍馬下,屍骨未寒的侄兒張遵,還有那已經國破家亡的蜀國時會做何感想。可能有憤怒,可能有無奈,可能會埋怨時運不濟,但最終的結果我們都看到了那就是“及歸魏,紹封列侯”,他選擇了接受命運的安排,在魏國當上了一個不大不小,不痛不癢的官,從此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
回覆列表
張飛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張飛一生有兩兒兩女。
大二子張苞,張苞就繼承了其父驍勇善戰、有勇有謀的優點,素來有"小張飛"之稱。後來更是成為了蜀漢名將,深得諸葛亮的青睞。而諸葛亮也曾經說過,張苞是他的左膀右臂,完全繼承了其父的優點。在大大小小的戰爭中,諸葛也都帶著張苞參加。所以張苞可謂是身經百戰。只不過在建興七年,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時,張苞為圍堵魏兵,意外翻下山崖,不幸身亡。但總體來說,張飛的後代還是五虎大將中最受器重的一個。
二兒子張紹,他可就厲害了。他不做將,選擇了處世做官,遠離危險的戰場,官職地位幾乎等同於丞相。後來跟隨阿斗投降,在新朝仍舊做官去了。
大女兒先嫁與劉禪,劉禪為王,她便為後。後來大女兒敬哀皇后去世,劉又迎娶了張飛的小女兒,立她為後。
張飛的子女,大兒子做到了將軍級別,二兒子做到了丞相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