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王來看新聞
-
2 # 心有寧汐
還是先生顯得得體~
“先生”字面的意思表示:出生比自己早,年齡比自己大的人;另有先接觸陌生的事物的意思,引申為先接觸陌生事物的人,所以古代稱別人先生有向別人學習的意思,先生即老師。
“先生”一次最早出現在論語。《論語》中就有這個稱呼,《論語·為政》:“有酒食,先生饌。”註解說:“先生,父兄也。”這裡的“先生”是父兄,長輩的意思。
《孟子》:“先生何為出此言也。”這裡的“先生”是指長輩而有學問的人。
《曲禮》:“從於先生,不越禮而與人言。”注:“先生,老人教學者”。這裡的“先生”便有了“教學者,老師”的含義,不過還是有“老人”的意思。
-
3 # 叮噹老師
古代對老師的稱呼有八種,唯獨沒有“老師”這一稱呼,具體名稱如下:
1.教諭。教,教授;諭,訓誡。當時的教諭是古代科舉考試的教育機構,培養有功名的秀才或者童生,好讓他們專心學業,考取功名。
2.祭酒。表面上看來祭酒就是一個,祭祀的差事,其實也沒錯,因為最開始的時候祭酒就是擔任祭祀的工作。但是後來這個官職發生了變化,國子監祭酒是專門傳授儒學經意的老師,身份非常尊貴,在學術界享有非常高的成就和威望的人才能擔任國子監祭酒。
3.博士。我們現在的博士是一種學位稱呼,但是在古代他和祭酒一樣都是在國子監的學官。講實話這個不適合現在對著老師去講,老師的學位不一定是博士,萬一你對老師說一聲博士,而他有沒有博士學位,老師一定會很疑惑,說不定還會拿小本本把你的名字給記著。
4.講郎。漢代的侍講的官員,漢 代侍講之官。《後漢書•儒林傳序》:“又詔高才生受《古文尚書》、《毛詩》、《穀梁》、《左氏春秋》,雖不立學官,然皆擢高第為講郎,給事近署。”《隋書•經籍志一》:“ 永平 中,能為《左氏》者,擢高第為講郎。”
5.師長。這個師長可不是軍隊裡面的叫法,而是指老師的,意思是教授你知識的長輩,對待自己的師長要時刻保持尊敬。
6.夫子。我們常說的孔夫子,其實就是一種對老師的尊稱,單從字面意思去分析,“夫”是尊貴的人,“子”是一種敬稱。最近比較火熱的《將夜》裡面的夫子就是這樣的一個形象,身為書院院長,世人卻喜歡稱他夫子,表示內心的尊敬。
7.山長。以前總有一些建在山中的書院,比如現在比較有名的嶽麓書院,在古代其實是在山裡面修建的,所以書院的院長被稱之為山長,有點現在校長的意思。還有的博學的名士大儒會進山裡的隱居講學,這也可以被稱作山長。
8.先生。先生顯得要易懂一些,最開始的意思是說那些比自己年長的,有文化的人,用途也比較廣泛,諸如,算命先生,賬房先生,說書先生,也可以指教授學問的老師,到後來逐漸成了稱呼男性的敬稱。
個人覺得還是比較喜歡夫子和先生這兩種稱呼。
夫子,《將夜》人物之一,一個傳說神一樣的存在,人間第一強者,人間的守護者。為古往今來最強者、人間守護者,其實力與昊天不相上下。後來夫子三十歲開始讀書、學道,後開始教書,傳道受業,共收了十三名弟子,皆有大成,後世就把夫子作為老師的一種稱呼。夫子這個稱號讓人聽來就覺得很有學問、謙虛、知書達理,因此比較喜歡。
先生,字面的意思表示:出生比自己早,年齡比自己大的人;另有先接觸陌生的事物的意思,引申為先接觸陌生事物的人,所以古代稱別人先生有向別人學習的意思,達者為先,師者之意。後延伸為對人的一種尊稱。在現代語境下,先生是對男士的稱呼。
古代稱先生的也有很多種,比如看醫生叫看先生,管賬的當鋪先生,看風水的叫風水先生,但是稱呼老師為先生,這個先生包含的意思主要有:年長、有知識、懂道理,既有尊敬的意味又有向他學習的意味,因此我也比較喜歡。
另外古人對老師是特別尊重的,古代的尊師傳統在社會上具有廣泛性,尊師敬長不僅在民間百姓、學生、士大夫中形成風尚,而且上層統治者也大力提倡.並身體力行。皇帝與官員以隆重禮儀祭拜孔子,是其突出體現。學生入學要行拜師禮,日常學生見到老師要行禮,主要有四種禮儀。
1、拱手禮。在胸前攏手,由前向後收,呈拱手形。向前推,不躬身。視距離遠近,可高,不能低於胸。日常相見禮,送別禮。
2、揖禮。在胸前抱手,輕於抱拳,重於拱手。略躬身或不躬身。
用於日常行禮,敬長上,同學朋友互敬。
3、叩首禮。古人因為席地坐在小腿和腳後跟上,叫“踞”、“正坐”,行這個大禮很方便。
只用於特定大禮,如敬天敬地敬祖先,特定場合敬先師,特定場合敬親生父母輩祖輩,結婚那一天夫妻對拜。不可以隨便行。隨便行是褻瀆禮儀,褻瀆對方。
4、交手禮。僅用於生向孔夫子行拜師禮時,師代孔夫子還禮。孔子像上,孔夫子用的是這個還禮動作。雙手在胸前交叉疊並,推出,平示。師不能隨便還這個禮。
-
4 # 花繁葉正茂
古代對老師的稱呼有:師長、夫子、山長、師父、西席、宗師、教授、博士、講郎、先生等等。我喜歡“先生”這個稱呼。先生一詞最初涵義是先出生的人,後引申為長輩、知識豐富的人。再後來,又引申為從事教育工作的人。看著影視作品中人們稱呼老師一聲“先生”,施禮問好,話語行動之間透著一股打心眼裡流出來的尊重感激敬畏之情。
回覆列表
古代是教書先生,也稱為師父,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一說。古代的教書先生社會地位高,受人尊敬,同時也受人敬畏。因為古代的教書信奉嚴師出高徒,條條框框很多,不僅家裡有祖訓,家裡有家訓,教室有教規,教條。所以很多做學問的哪怕年齡很大了對待師長都還是自稱學生。古代教書先生大多淡泊名利,收徒和收學生不僅僅在乎的是悟性更看重的是品德,因為古人對名節看的很重,不願意自己的名聲被糟蹋,而且教書先生對所教的學生有完全自主招生的權利,而且只有一位先生,所以普遍責任心很強。現在的老師也不乏好的,優秀的老師,但是教育體制內有不少金錢,利益的往來,再加上現在的有些老師和家長之間普遍缺少溝通,所以內心難免會有一些芥蒂。這個是與整個社會的大環境有關,與國家的教育機制有關,與社會的家庭結構也有關係,比如以前每家每戶家裡孩子都多,比較均衡,後來計劃生育家家只有一個孩子,那就漸漸的孩子就是家裡的嬌嬌寶寶,如果碰到個嚴厲點的老師家長就受不了了,那麼時間久了老師也不願意去做這個“壞人”,久而久之孩子得不到正確的引導,教育就越容易走入歧途,這也是一個連鎖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