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堅持努力學習

    因為當時的永曆帝已經失敗了,已經走向了末路,被清軍追殺。

    而緬甸這個國家雖然在歷史上臣服過中國,也是中國的屬國。但是緬甸這個國家卻與其他的屬國不同,比如越南和北韓,受到華夏文化的薰陶最少,影響也最小,所以不是那麼衷心,總是在中國王朝衰落的時候出爾反爾。

    而永曆帝逃難的時候,自然是沒有什麼實力了,緬甸國王為了自己的利益當然就扣押了永曆帝,最後迫於清軍的壓力就把永曆帝交給了清軍。

  • 2 # 無聊大叔聊天下

    1644年3月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明祟禎帝在景山自殺殉國,後滿清入關,李自成逃走,明朝遺臣先後擁戴福王朱由崧,魯王朱以海,唐王朱韋鍵登基抗清,但都以失敗告終,後桂王朱由榔於1646年在廣東肇慶登基,即永曆帝,史上將這段時間稱為南明,永曆帝朱由榔是南明的最後一位皇帝。 緬甸人怎麼會扣押永曆帝呢?永曆帝朱由榔登基後,抗清無兵可用,當時正值另一支農民起義軍領袖張獻忠因抗清在作戰中被箭射死,其餘部群龍無首,永曆帝派人籠絡,因為共同的抗清目標,張獻忠餘部李定國,孫可望率軍擁戴永曆帝在倆廣.雲.貴.湘. 贛.川等地區堅持抗清,1658年12月永曆帝遷至昆明建立滇都,後孫可望擁兵自重,欲自立為王,永曆帝調李定國部將其擊敗,孫可望兵敗降清,1661年清軍攻入雲南,永曆帝被清軍追擊,被迫逃至緬甸,被緬王莽達收留,不久緬王莽達的弟弟莽白髮動政變,處死了老緬王,新緬王莽白因向永曆帝索要錢財不成,便斬殺其隨從300餘人,其時,清軍吳三桂部向緬王索要永曆帝,緬王將永曆帝獻於吳三桂,1662年1月,永曆帝朱由榔在雲南昆明被絞死,終年39歲。

    以上所述,便是緬甸扣擁永曆帝的前因後果。

  • 3 # 夜神傷

    個人認為有幾點可以闡述。從南明內部看,永曆雖然是南明反清復明的一面旗幟,是南明的精神領袖,經歷了肇慶繼位,繼而在清軍的炮火中“移駕桂林”,又有金聲桓與李成棟的反清歸明,最後在南明內訌的過程中李定國趕走了孫可望,但孫可望向清軍獻南明守軍地圖也奠定了南明的敗局,在經歷了時起時落,機會一再丟失,既沒有雄霸一方的英主風姿,也沒有君王死社稷的決心,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才逃到緬甸,估計此時的緬甸國群臣早已對其這位宗主國主有了深刻的認識,此人絕非中興之主。再從緬甸內部看,緬甸國王莽達喇最初也是出於救濟的目的在境內劃了一塊地供永曆君臣自給自足,但此時的明朝已是強弩之末,大廈將傾,莽達喇不可能不知道,基於明朝乃是“天朝上國”,所以也沒有額外為難,一直到其弟莽白髮動政變後殺了莽達喇,為求政變的合理性,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莽白還是要求宗主國南明永曆對其冊封,卻遭到了永曆的強硬拒絕,莽白懷恨在心,隨即製造了“咒水之難”,永曆眾臣馬吉翔,沐天波等皆死於此事變中,永曆真正意義上成了孤家寡人,此時起也成了莽白的掌中物。從外部環境看,永曆逃到緬甸後,此時的滿清已基本上肅清了反清勢力,統一了全國,繼而向緬甸政府施壓,令吳三桂駐兵雲南,擺出一副攻入緬甸拿永曆的態勢,並要求緬王交出永曆,以清朝當時的國力軍力,緬甸幾乎沒有招架之力,莽白迫於壓力也會先扣押永曆再移交,對於緬甸也無法選擇。

  • 4 # 這些歷史要讀

    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起義軍攻進北京城,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不久後,明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於一片石之戰中打敗大順軍。

    面對步步緊逼的滿清鐵騎,南方的明朝舊臣與昔日的義軍,居然站到一起,打著匡漢復明的旗幟,先後擁立了四個明室後裔,這就是南明政權。然而,在內耗加上滿清的雙重打擊下,福王朱由崧、魯王朱以海、唐王朱聿鍵這三個小朝廷很快就覆滅了。如此一來,歷史留給大明的時間和家底已經少之又少了。

    在如此危難之際,大明的接力棒,交到了桂王朱由榔的手中。公元1646年末,朱由榔在廣東肇慶稱帝,改年號為永曆,成為大明朝最後一位皇帝。立朝不久,滿清就攻至廣東,明軍無力抵抗,只好放棄廣東,輾轉到貴州、廣西和雲南。

    在如此艱苦的局勢下,南明政權又與滿清苦戰了十餘年。於公元1658年,南明朝廷逃入雲南,在昆明建立滇都。不料,前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很快就率軍殺來。走投無路的永曆聽從了馬吉翔等人的建議,於次年正月出逃到緬甸,打算在緬甸境內延續國祚。

    正所謂虎落平陽被犬欺!緬甸雖同意接納永曆流亡政權,但卻要求南明文武官員必須解除武裝,方可入境。於是,永曆只能下令大小文武官員2000餘人放下兵器,同時還賞給緬甸王大量財物,這才得以入緬。

    永曆等人入緬時,雖然身邊的兵士不多,但其外圍仍有李定國的數萬抗清大軍護衛。因此,儘管緬甸王雖然對永曆朝廷有戒心,但也不敢輕舉妄動。

    但此後不久,緬甸國內發生了宮廷政變。緬甸王莽達的弟弟莽白在群臣支援下,發動了宮廷政變,處死了莽達,自立為王。莽白眼看各方都前來祝賀,惟獨永曆沒到,感到很生氣。於是,莽白便對永曆朝廷的態度發生了轉變。加上此時李定國的明軍節節敗退,士兵死傷大半,已無力再給永曆朝廷提供保護。於是,緬甸王便有了除掉永曆朝廷的念頭。

    公元1661年七月十六日,緬甸王決定剷除永曆隨行官員,便派人通知永曆朝臣過江議事。鑑於當時雙方關係緊張,文武官員心懷疑懼,都不敢去。兩日後,緬甸使者又來說:“此行無他故,我王恐爾等立心不臧,欲爾去吃咒水盟誓。爾等亦便於貿易。不然斷絕往來,並日用亦艱矣。”

    永曆朝臣知其有詐,即由黔國公沐天波答覆道:“爾宣慰司原是我中國封的地方。今我君臣到來,是天朝上邦。你國王該在此應答,才是你下邦之理,如何反將我君臣困在這裡。……今又如何行此奸計?爾去告與爾國王,就說我天朝皇帝,不過是天命所使,今已行到無生之地,豈受爾土人之欺?今日我君臣雖在勢窮,量爾國王不敢無禮。任爾國兵百萬,象有千條,我君臣不過隨天命一死而已。但我君臣死後,自有人來與爾國王算賬。”

    最後,在緬方堅持下,黔國公沐天波還是與大學士文安侯馬吉翔、太監李國泰等文武官員一同前往咒水,僅留內官十三人和跛足總兵鄧凱看守“行宮”。

    待赴約文武官員抵達咒水,緬軍隨即將之包圍。沐天波被拖出包圍圈,自知變生,當即奪取衛士武器奮起反抗,連殺緬兵九人。此時,總兵魏豹、王升、王啟隆也奮起抵抗,終因寡不敵眾,全部被殺。其他被騙來赴盟的大小官員42人也全部遇難。隨後,緬軍趕往永曆“行宮”,再殺隨從300餘人,並大肆搜掠財物和女子。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咒水之難”。經此一劫,永曆等倖存人員已無法生活,只能靠緬甸寺廟的僧眾送來飲食,才得以苟延殘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東周列國志第八回概括50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