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楊某人雜家派

    曹振鏞深諳為官之道,從來不做出頭鳥,做官做到再高也始終保持小心謹慎,連宮裡的小太監都不敢得罪,他的一句名言也流傳至今,“少說話多磕頭”。

    曹振鏞到底是怎樣做到少說話多磕頭的呢?

    最著名的就是道光帝因為打補丁跟曹振鏞發生的一件事。話說道光帝當年愛打補丁以示節儉,滿朝官員也紛紛效仿,衣服上打的補丁東一塊西一塊。有一次道光問曹振鏞,你那補丁多少錢打的?曹振鏞心裡琢磨,這肯定是內務府把道光帝給算計了,打補丁費用花的狠了讓皇帝起疑心了。然後曹振鏞為了不得罪內務府,心一橫就說了一個他認為高得不能再高的價格,三兩白銀。沒想到曹振鏞真是大大低估了內務府的貪婪程度,道光帝聽了大怒,你那補丁三兩白銀,內務府怎麼給我打補丁就找我報銷了一千兩白銀?

    曹振鏞嚇壞了,事後趕緊找內務府賠禮道歉。下次道光帝再問他雞蛋多少錢一個的時候,曹振鏞直接說不知道。道光帝說你沒吃過雞蛋嗎,怎麼會不知道?曹振鏞睜著眼說瞎話,說,我消化不好,真沒吃過雞蛋。

    道光帝有一段時間特別愛寫詩,寫完之後就要求曹振鏞給點意見。曹振鏞哪敢說什麼意見,拿到詩後仔細閱讀,連夜寫讀後感,全都是技術含量很高的引經據典的吹捧。寫完之後還要仔仔細細檢查再三才敢呈遞上去。

    兩江總督陶澍要改革兩淮鹽政,而曹振鏞祖上就是靠鹽業起家,有不少親屬仍然是鹽商。要改革鹽政勢必就會觸動這些人的利益,曹振鏞如果站出來阻礙的話,改革可能就難度很大了。陶澍決定跟曹振鏞攤牌把事情說清楚。沒想到曹振鏞也不糊塗,心裡明白一方面從國家利益出發,兩淮鹽政確實積弊太多,改革鹽政是大勢所趨;另一方面這個陶澍是出了名的驢脾氣,曹振鏞八十多歲了還真怕這個驢脾氣的陶澍尥蹶子,讓自己晚節不保,不如就做個順水人情。於是曹振鏞給陶澍回信說,這是有利於國家的事,你儘管放手去幹,有困難老夫給你做主。

    然而曹振鏞能夠成為三朝元老,為官五十二年能做到全身而退,靠的絕對不可能僅僅是少說話。而是要熟諳朝廷之惡好,官場之親疏,上下溝通的人脈關係。先觀察後說話,先掂利害後表態,話少而點睛,四兩撥千斤。

    比如,陶澍為官清廉,且改革漕運和兩淮鹽務有功,為道光帝解決了心頭之患,是政壇一顆明星,不論人品還是能力都在曹振鏞之上。道光帝非常欣賞陶澍,想要他入閣宰輔。曹振鏞當然不希望身邊有這麼一個強勁的對手,於是在道光帝徵詢曹振鏞意見的時候,曹只說了一句:“兩江離了陶澍,恐怕漕運無人可及。”一語千金,曹氏不費吹灰之力,就把陶拒於權力中樞之外。

    可見“少說話多磕頭”雖然說來簡單,但是能把這六字訣運用的爐火純青的非曹大人莫屬。

  • 2 # 趣觀歷史

    ▲皇極殿乾隆寶座

    俗話說的好,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作為官吏,既然拿著國家給的俸祿,就應該為百姓做一些實事。所謂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每個當官的也都應該有這種覺悟。然而曹振鏞卻不這麼想,他為官數十載,歷乾隆、嘉慶、道光三朝,身居高位,卻只奉行“無為而治”,每天想的都是不求有功、只求無過,這個大官可謂只做官、不做事;只磕頭,不說話,整一個官場老油條。

    ▲曹振鏞故里

    曹振鏞,祖籍安徽歙縣,自稱是魏武帝曹操後人,其父為乾隆朝時戶部尚書曹文埴。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年近而立的曹振鏞考取進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一職,同時靠著尚書父親的關係,他又被乾隆皇帝下旨提拔為翰林侍講,不久累遷至侍講學士。

    仕途一馬平川的曹振鏞在嘉慶朝時,出任為吏部、工部侍郎,道光朝時升任為武英殿大學士,從此成為道光皇帝心腹,掌管軍機處十五年。在從政53年後,年近八十歲的曹振鏞上書乞骸骨,一年後於家鄉壽終正寢。曹振鏞死後,道光皇帝追贈太傅、賜諡“文正”,這是古代文官的最高榮譽。

    ▲道光皇帝朝服像

    就整個清朝歷史而言,就屬曹振鏞當官時間最長,然而他的知名度卻相當之低——這是因為他為官五十餘載就沒幹過什麼大事,所有官銜和榮譽都是靠“混”出來的,因此《清史稿·曹振鏞傳》的篇幅很短,只有700多字。

    無能平庸的曹振鏞之所以升官迅速,還能成為三朝元老,是因為他深諳為官秘訣。有人問起秘訣為何時,他只說了一句:“無他,但多磕頭,少說話耳”。不得不說,曹振鏞總結得確實經典,這才是皇帝所喜歡的大臣標準。要是非得從他無所建樹的仕途中找一些亮點,其實還是能夠找到幾處的。

    ▲《清史稿》

    道光年間,幾個老臣整理舊檔時,不小心把乾隆皇帝的出生地給弄成了承德避暑山莊。本來老臣們弄錯了,道光帝也沒發現,這事就算了。但當時有民間謠傳,乾隆皇帝是雍正帝在避暑山莊遊玩時,喝了鹿血後一時興起與宮女所生。大學士曹振鏞發現這一錯誤後,給道光皇帝指出高宗出身地應為雍和宮。反應過來的道光皇帝,當即將幾個老臣革職,並重賞曹振鏞,提拔他為軍機處“首輔”。曹振鏞看準了道光皇帝是位守成之君,雖然表面很忙卻忙不到點子上,因此自己與道光皇帝非常般配。

    ▲承德避暑山莊

    再比如說,道光皇帝乃是歷史有名的“節儉皇帝”,瞭解道光的摳門心理的曹振鏞,就故意穿著打滿補丁的褲子上朝。道光皇帝看後不解地問他緣故,家中富貴的曹振鏞很無恥的說:“做新褲不難,可舊褲打補丁後還是能穿的,又何必浪費呢?”道光帝聽後對他讚許有加,稱為模範。從此以後,大臣們每天都穿著破破爛爛、打滿補丁的舊衣服上朝。那時在市面上,打補丁的舊衣服價格倍漲,遠遠超過一件新衣服的價格。然而道光皇帝卻一直以為百官人人節儉,實在是可悲又可笑。

    為了讓自己聖眷不衰,曹振鏞非常注重表面工作。有一次,他看道光批閱奏摺後很是勞神,便獻計說,皇帝看各地奏摺只需抽看,若是發現其中有錯誤用硃筆勘出便好,餘下的奏摺在輔政大臣中仔細傳閱即可,這樣既可以避免錯誤,又可大幅減輕皇帝的工作量。道光皇帝聽後龍顏大悅,即刻下詔執行。他卻不知此計實乃“絕戶計”也,害怕得罪曹振鏞的官員們從此之後再也不敢在奏摺中寫犀利諫言呈稟皇帝了。

    ▲清代官員奏摺

    曹振鏞所處時代正是大清由盛轉衰之時,他位極人臣卻庸碌一生,雖無大錯,但他不盡其責,無愧於庸臣之名。為官五十餘載的他,對當時官場生態影響極大,因此稱他是“清朝第一庸臣”也不為過。最荒唐諷刺的是,他死後竟然還得到無數名臣、賢臣都得不到的“文正”諡號,實在是令人唏噓不已。

    參考文獻:

    《清史稿·曹振鏞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NBA這個賽季,什麼事讓你覺得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