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電器電
-
2 # 鑽故紙的書蟲
“白馬長史”公孫瓚喜好騎白馬,他的衛隊也都騎白馬。說起來他不是沒有軍事才能,只不過缺乏眼光,缺乏修養,有野心而沒有志氣。
公孫瓚被鄉親和地方官舉薦“孝廉”,從而進入官場,被認命為遼東屬國長史。長史就是監視遼東郡各部落胡人,鎮壓對漢朝造反的胡人的職務。而公孫瓚這個人對胡人好像有很大意見,只要聽到哪兒的部落有造反的訊息,不管青紅皂白帶兵殺將過去,儘量的猛打,儘量殺殘該部落。致使當地的胡人十分害怕他,也十分痛恨他。他的上司是幽州牧劉虞,劉虞的施政方法跟公孫瓚相反,他一般採用懷柔的策略對待胡人,而且對待部下賞罰分明,寬厚有據。當地的胡人和漢人都感激他,愛戴他。
公孫瓚在軍事上起家是在劉虞的指揮下殺敗了造反的張純,張舉二人,受封“奮武將軍”成為當時的一線將軍。
當時的漢獻帝有一個臣子是劉虞的兒子叫劉和,漢獻帝委託他求助劉虞,讓劉虞帶兵迎駕東歸洛陽,可是公孫瓚暗中勾結袁術扣押劉和並吃掉了劉虞派出去的部隊。劉和設法逃離並告訴父親此事的原委,劉虞大怒,從此和公孫瓚勢同水火。
當公孫瓚有一定的軍事力量後,想要更多的地盤。向南擴充勢力,在青州打敗黃巾軍,收編人馬,實力大增。接下來攻打袁紹,兩方人馬在青州地區拉鋸廝殺。開始公孫瓚攻佔袁紹大片地盤,無奈他兵少將寡,不能很好的控制得到的地盤。最後被袁紹奪回青州,公孫瓚兵敗逃回老巢。
公孫瓚在和袁紹的戰爭中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他脅迫朝廷派來準備給他和劉虞升官的使者。偽造皇帝詔書,誣陷劉虞和袁紹勾結合謀篡位,趁劉虞不備殺了他。後來事情敗露,劉虞的部下推舉閆柔為首領,號召漢人和胡人為劉虞報仇。袁紹也派人參加對公孫瓚的討伐,公孫瓚管轄地區老百姓紛紛殺掉公孫瓚認命的官員起義反抗。
到了這時,公孫瓚採取的應對策略是“絕對守勢”他把易京造的十分堅固。城牆之外有土塹,傳說易京有十幾圈土塹。城牆本身就有六七丈高,儘管如此易京最終還是被攻破,公孫瓚放火自焚,沒來的急燒死,就被亂兵砍死。
公孫瓚早期打仗勇猛,極速猛進是因為開始有劉虞在後面支援,及至跟劉虞交惡,有得到劉備的幫助,在興平元年劉備救援被曹操攻打的陶謙,脫離了公孫瓚團體。到的後期他的地盤上紛紛起義,他是四面受敵。,沒有辦法只能龜縮堅城。最後落的個兵敗被殺。
-
3 # 讀三國感悟人生
公孫瓚為何最後成為縮頭烏龜,與當年的白馬將軍稱號不符,這是因為兩個方面:1.他面對的敵人不一樣,當年他面對的作戰物件是烏桓等北方少數民族,哪些人只有魯莽,而後來面對的袁紹雖然不是像曹操那樣的頂級狡猾,但是對付公孫瓚的謀略還是有的,所以,他只有防守。2.人年齡越來越大了,加上身邊的女人玩多了,意志就消磨了,當然就成為了縮頭烏龜,呵呵。
-
4 # 我想找個好名字
主要原因是因為公孫瓚和劉虞對待人民的政策不同,導致兩人內鬥,結果劉虞死後,公孫瓚無人主內,從而被袁紹打成縮頭烏龜,最後自焚於高樓
-
5 # 看遍山川
一開始在北方公孫瓚最強,實力範圍主要在幽州地界,後來隨著袁紹的逐漸做大,北方就形成了他們兩強格局。那時候曹操的人馬和地盤還不多,尚處在原始積累階段,劉備更是窩在公孫瓚的轄區平原縣當個縣令。
公孫瓚手裡的王牌是數千名善射的馬弓手,並且都騎白馬,打仗時經常佈置在全軍兩側,專門包抄敵軍側後方,因速度奇快,戰鬥力爆棚,當時被稱作“白馬義從”,名氣和曹操的“虎豹騎”並駕齊驅。
當時袁紹看中了韓馥的冀州,忽悠公孫瓚出兵奪取冀州,答應事成之後和他平分地盤。公孫瓚利迷心竅居然願意替袁紹出力,帶領他的“白馬義從”和冀州的韓馥幹了一仗,一舉殲滅了韓馥的主力,讓袁紹如願以償得到了冀州。袁紹見利忘義,根本不搭理公孫瓚踐行之前平分冀州的承諾,連湯都不給公孫瓚喝一口,從此兩家撕破面皮兵戎相見。
兩大集團對撞要看硬功夫但軟實力更重要,東漢末年各路諸侯如果想要一直做大,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就是比拼誰能重視人才,誰能知人善任。袁紹不及曹操,而公孫瓚和袁紹比都遠遠不如,公孫瓚最讓人詬病的正是他的用人觀念。
他不喜歡用名門望族的子弟,喜歡使用販夫走卒等小市民,還和他們結為異姓兄弟,他也有他的奇葩理由,認為如果重用那些高幹子弟,他們本來錦衣玉食的,就不會念你的好,覺得是理所當然。
其實重用哪種人還是要看他的才幹,出身確實不是問題,像劉備用關羽和張飛,一個賣棗一個殺豬,但人家都是萬人敵並肯為劉備的事業賣命。問題是公孫瓚重用的算命先生劉緯臺、布販子李移子等幾個都是隻會撈錢的平庸之輩,他們藉著公孫瓚的勢力發家致富,很快成了當地的超級富豪。
公孫瓚的另類觀點還有,比如打仗時萬一他的部屬被敵人圍困,他是不會出兵相救的,他認為如果每次都施與援手,部將會產生依賴心理。打仗自力更生解決問題貌似有理,但不是所有人都願意為你公孫瓚殉死的,而更多的是平時瞭解公孫瓚不救的風格,戰時見風使舵趕緊投降。
公孫瓚和袁紹打著打著就開始顯地後勁不足,袁紹專門訓練了一支隊伍來對付公孫瓚的白馬軍,在一個叫界橋的地方大敗公孫瓚,從此袁紹進入攻勢,公孫瓚轉為守勢。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公孫瓚這時候還有角力的資本,不過他卻學起了董卓,董卓當年大修郿塢儲藏糧食,希望自己能夠長久地在城堡裡享受太平,其結果可想而知。沒想到公孫瓚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這時候拾起了董卓的那一套。
他大修易水河防線,在易京花了大量人力物力修築要塞城堡,希望縮在老窩裡坐觀天下群雄的紛爭,但是他的算盤根本就是打錯了,別人不說,就那袁紹來講就不會讓公孫瓚逍遙快活。袁紹目前是北方最大的軍事集團,他的胃口不止是僅僅在北方,他還盯著南面,公孫瓚猶在袁紹的身後猶如芒刺在背,袁紹要南征首先就得解決老對頭公孫瓚。
躲在城堡裡不聞天下形勢稀裡糊塗過日子,那是土財主幹的事,在亂世只要人在江湖,誰也不能獨善其身,不是你吃了別人,就是被別人吞併。這個道理顯然公孫瓚不懂,他身邊的那些富豪參謀更不懂,也許窩在城堡裡的餿主意還是他們那夥人出的。
世事弄人,曾經威震一方左衝右突的亂世英雄最後成了縮頭烏龜,公孫瓚等來的是袁紹的大兵壓境,再堅固的堡壘也經不起久攻,最後的結局只能是呼啦啦大廈傾。
回覆列表
公孫攢與董卓相比,董卓更殘暴一些。本身公孫瓚就沒有董卓那樣的野心。心不大,信心不足,不發展自己,在當時群雄割據的時候,勢必會被別人打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