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通古博今農民工

    這是一句"昏脹話″?無什麼意義。學生上學在於心領神會,老師教學在於"啟發″學生,教會學生和"不會教的老師″很難準確判斷?沒有衡量尺度,也沒人管這等事?

  • 2 # 五佛01

    胡扯淡。學是積極主動的,教是消極被動的。沒有積極主動的學,只有消極被動的教是不會出成績的。不能片面要求教的重要性,而忽視學的重要性。實際上應當是沒有教不好的老師,只有不去學的學生。

  • 3 # 何俊怡1

    除了煮過的種子,理論上,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種子都能生長成自己該有的樣子。

    理論上來說,經驗足夠豐富、知識儲備足夠足的園丁可以讓每一個種子有一個適當環境讓它生長。

    這僅僅只是理論,事實上,不可能有一個園丁能瞭解所有種子並給它適當的環境,前提還必須在有限的時間裡,同時需要滿足上級的考核標準和自己的職稱評比、課程設計等等需要分散精力和時間的事情,就像是一方面要考核你的績效,另一方面還要做客戶滿意度評比,還要你定期寫述職報告。精力和時間根本不夠。

    所以這句話只是個理想。

  • 4 # 一七小小

    如果學生是個傻子,那麼請問老師怎麼教?

    就算能教,哪個老師願意花時間去教一個看不好的學生呢?難道老師要,求著學生去學?這不是搞笑?

    所有理論的說法,沒有絕對的說法,都有利弊的,根據天時地利人和來定義

  • 5 # 鳴人給路飛上課

    我認為這句話不對。是一種很不可理喻的邏輯。

    第一,不可否認,我們的教師隊伍裡有些業務素質極差的人,但是不能把這個素質差的標籤給所有的老師帶上。每個行業都有些不稱職的從業者存在,老師這個行業也不例外,有的老師教學方法不當,教學行為不當,該講的沒有講透,讓學生雲裡霧裡,該學的沒有學會。這種情況是存在的。但是,這樣的老師,畢竟是少數,不能以偏概全,因噎廢食。

    第二,學生學會知識,是一個多方面的綜合結果,不是老師一個人能夠左右的。首先,學生本身的智商就佔很大的部分,智商不夠的話,老師真的沒有辦法。學生本身對學習的認識也很關鍵,這種認識和家庭教育有很大關係,當家長對學習都是很隨便的時候,當整個家庭瀰漫的都是讀書無用論的論調時,孩子會對學習有好感嗎?會對學習有興趣嗎?不會。其次,學生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也很關鍵。有的學生注意力就是不集中,就想著玩,而且始終認為學習只是遊戲的附庸,這讓老師怎麼辦?老師不可能改變孩子所有的壞習慣,老師不是隻教一個學生,老師要對全班負責。那麼家長就該及時站出來,當家長回家就知道玩手機,當家長對事情總是拖延,推脫,沒有任何的擔當和承擔的意識時,孩子會怎麼樣呢?我想孩子也會只想著怎麼去玩耍,怎麼去逃避責任和義務,孩子也沒有擔當的意識。這多麼恐怖。

    第三,學習是慢慢的過程。我們應該給學生,老師,家長足夠多的時間去磨合,去互相信任,去互相適應。當孩子沒有學會,或者成績一直很低時,我們應該仔細的去分析問題,而不是盲目的去指責其中的一方。不是歇斯底里的推卸責任。沒有學好,都有責任。把責任推倒一方身上,都是不對的。家長指責老師不教肯定不對,老師不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也不對。

    因此,只埋怨老師是很荒謬的。學生,老師,家長,都應該努力和反思。

  • 6 # goodit

    不怎麼同意,再好的學生碰到不會教的老師估計也就廢了,再好的老師碰到不願學的學生估計也沒戲,主要認為老師教的好,學生學的會的情形才是最好的,老師和學生缺一不可,就像天地萬物都有正反之分一樣。適合的學生碰到適合的老師是最好的組合。

  • 7 # 真音速大貓貓

    這話很對,太對了,沒這麼對的了,雙手雙腳贊成。

    但是一個前提,你要為某個學生投入多少資源?

    採用多對一的教育,橫著不會豎著學,豎著不會斜著學,斜著不會偏著學,偏著不會轉著學。針對學生的特點訂製教育方案和計劃。

    只要沒什麼智力上的障礙,基本上都能學會。

    但是消耗掉的教育資源呢?可能是一般學生的幾倍、幾十倍。

    現代教育資源這麼緊張,能這麼投入嗎?當然不能,社會也講效率。一個老師教40個學生,不可能40個老師教一個學生。

  • 8 # 稻糧謀者

    世上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這話聽起來蠻有道理,分析起來漏洞百出,老師聽了生氣,家長聽了怨恨,孩子聽了推脫,長此以往,誤人子弟者,非師也,自己也!

    古言:禮有來學,義無往教,道不可詘,身詘何傷?當然這是舊時代的標準,拿到現代社會不一定完全適用。但是這句話所帶給我們的啟示,那就是學習應該是學生自己的自覺的主動行為,而不是靠老師督促的耳提面命的被動行為。正應了那句:我要學,而非要我學。

    對於老師來講,可能更信奉另外一句:再好的老師教不會不學的學生。按照法律規定,適齡兒童必須在一定年齡入學,接受教育,完成國家規定的教育科目。作為老師在這個過程當中,啟迪學生,引導學生,讓學生產生我要學習,我要追求自我提升,責無旁貸。我相信每一個在崗的老師,無一不是如唐僧般每日諄諄教誨著自己的學生。但是,效果如何,大家有目共睹,並不是每一個學生都會理想化地按照您的期望去成長,去實現家長的成龍成鳳夢想。教育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尤其客觀規律性,是多因素影響的工程,單靠老師一己之力,拋開了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個人特質、天賦能力等等的影響,對老師是不公平的,不客觀的,也是苛刻的,畢竟老師也是芸芸眾生的一員啊。

    家長如果信奉了這句話,把孩子的不成功歸咎於老師的不會教,更是荒唐透頂的行為,看一下您的孩子受誰的影響最大,肯定是家長您的,家教並不比學教次要,相反更重要,我信奉那句家庭 才是教育的第一陣地的話,身教勝於言傳,你的言談舉止,行為習慣無一不在孩子的身上體現著,發著光,您自己都不完美,要求老師把您的孩子教完美,豈不是天方夜譚,痴人說夢?

    對於孩子,您如果信奉這一句,先問下自己,學習是給誰學的?如果答案是:學習是為了更好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那麼就尊敬的老師的勞動,好好學習吧!

    事實上,這才是教育的本來面目,每一個人都長成了馬雲、喬布斯、比爾蓋茨等精英人物,大家都一樣,也就都泯然眾人矣。世界的多樣性,才是世界的精彩紛呈之處,也是生命的奇妙與誘人之處,無限可能性才有意思。

    最後:如果這句話成為了金句,那是這個社會的悲哀!

  • 9 # 鄉村一名教師

    這是一條真理,因為可以採取替換法,從而用之四海而皆準,比如,沒有治不好的病只有不會治的醫生,沒有抓不住的罪犯只有不會抓的警察,沒有賺不到的錢只有不會賺的商家,沒有打不贏的官司只有不會打的律師,通而言之,沒有做不好的事只有不會做的人,各行各業自己往套子裡鑽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調好漂後釣魚為什麼吃鉛會有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