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井夫子

    姜維北伐,又稱為九伐中原。

    其時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這段時期諸葛亮、姜維曾多次北伐曹魏,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戰績。特別是後期的姜維北伐,可以說是“勝多敗少”,不過可惜,最終的結果蜀漢還是失敗了。不過,這為什麼沒有扭轉蜀漢滅亡的命運呢?

    我們就來詳細看一下姜維北伐的事情。

    首先,結合《三國志》等史料來看,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繼承了北伐中原的遺志,以攻代守,積極北伐,以漢中為屏障,保衛成都的安全,這個戰略是諸葛亮在世時就定下的,姜維只是在延續諸葛亮的戰略。

    不過雖然在諸葛亮死後,蜀漢的人才衰退的速度極快,朝中漸漸被奸臣把持。但是對於姜維來說,十一次北伐之中,其中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對於姜維北伐曹魏來說,在整體戰績上可以說是“勝多敗少”,也算是戰績驕人了。其過程如下:

    建興十二年,諸葛亮病故,司馬懿出兵追擊,姜維令楊儀返旗鳴鼓,做出回擊的樣子,司馬懿以為中計,急忙收軍退回,不敢逼近。於是蜀軍安全而撤。

    延熙元年姜維隨大將軍蔣琬駐紮漢中,姜維為司馬,多次率領偏師西進。五年後姜維升任鎮西大將軍,兼任涼州刺史。延熙十年,姜維升任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同年,汶山郡夷族起事,姜維率兵討平。不久,多地區的羌胡族人背魏降蜀。姜維率兵出隴右與夏侯霸決戰於洮西。延熙十二年,姜維督軍進攻雍州、依傍曲山築兩城,並聯合羌胡人進攻附近各郡。魏軍則以郭淮與陳泰統兵抵禦。此時鄧艾進圍曲城,切斷交通及水源,曲城蜀軍困窘不堪。姜維被迫領兵救援,進至牛頭山,為陳泰軍所阻。守城的句安、李歆等人因孤立無援,最終降魏,姜維只得撤軍退走。

    但是姜維並不甘心,到了延熙十三年再次出兵隴右,聯合羌人攻魏西平未克,俘虜郭修而還。

    其實姜維還是自視甚高的,他認為自己熟悉西部風俗,又依仗才兼文武,想用羌族、胡族為羽翼,常常提出要大舉興兵。只可惜費禕多次制止他,撥給他的部隊也從未超過萬人。

    也就是說,截止到這段時間,姜維是不得志的,直到延熙十六年費禕去世,姜維才得行其志。

    同年姜維就率數萬人出征,一直進至洛門時,因久攻南安不克,軍糧已盡,還是撤圍退走。次年,正趕上魏國因諸多事件陷於混亂。姜維怎麼可能放過這個機會?先是佔狄道又是破河關、臨洮等縣,並遷河關、臨洮、狄道三縣民入川,得勝而回。

    幾個月後,姜維又率軍先後於故關、洮西大敗王經,魏軍大部傷亡或逃亡,損兵數萬。只可惜他的最大對手鄧艾又出現了,最終讓姜維敗退。

    到了延熙十九年姜維再次率先出兵祁山,聞鄧艾有備,乃改從董亭攻南安,最終兩軍戰於段谷,蜀軍交戰不利,士卒潰散,死傷甚眾。百姓甚至因此埋怨姜維,而隴山以西的地方也趁機騷亂起來。轉年姜維率兵數萬出駱谷並進至芒水,依山為營。司馬望、鄧艾軍近水築寨抵抗。蜀軍多次挑戰,魏軍堅守不出,兩軍長期對峙。

    轉眼間,已經是景耀元年了,只可惜姜維屢次北伐,其實未見多大的成效,反而弄得民困兵疲。於是,不再輕易對外用兵,轉過頭來,致力於加強漢中的守禦。並提出了“斂兵聚谷”的新策略。

    休養生息至五年後,姜維才再次起兵攻魏,攻入洮陽境。只可惜依舊大敗,損失嚴重。此後,蜀軍實力大減,轉為被動防禦態勢。

    這就是姜維北伐的全部過程,我們可以看到,雖然戰績還算不錯,可是每每命中的對手鄧艾出現的時候,他都不能算是討了好處,而且也並未因此對蜀漢造成太大實質上的優勢,故而在歷史上,其實對於姜維北伐實則是貶多褒少,因為連年征戰,更是耗損國力至巨。也導致成為了蜀漢最終滅亡的一個原因。

    不過事實上,任何戰爭損壞的都是雙方,不只是蜀漢,就連魏國也是損耗巨大,因此,北伐實際上是可以縮小了蜀魏兩國之間國力的差距的。

    只是可惜,蜀漢可不只是這一個問題,而是多種問題合在一起,最終才走向了被歷史巨輪碾壓毀滅的結果。

  • 2 # Jerry小賈

    關於諸葛亮的繼承人,史學界很是有些爭論,但具體到軍事方面,姜維雖然是一介降將,但最終卻繼承了丞相的衣缽,最明顯的例證就是與丞相那樣,繼續出師北伐。關於具體經過,很多人已經做了回答,在此不作贅述。只在這裡談一下個人的見解。

    第一點,很多人只知道,司馬懿受到曹魏猜忌,只能玩拖字決。但事實上在諸葛亮這邊也同樣存在,劉禪身邊的那些奸佞,也讓諸葛亮無可耐何。當然他們也只敢是在後勤方面拖拖拉拉。到了姜維的時候,就明顯不一樣了,他的地位完全無法與諸葛亮相提並論,施展起來受到的牽制就更多了。

    第二點,就是這段期間,蜀漢可用的人才已經不多。當然可以理解為,這就是蜀漢政權衰亡的節奏。在這種困境下,他九伐中原,依然取得了不少的勝績,僅從戰場上看還佔據優勢,由此可見他的能力。

    第三點,北伐其實對於蜀漢的國力,也是一種極大的消耗。對此諸葛亮活著的時候,也是心知肚明,但蜀漢實力最弱,只能選擇以攻代守,姜維也不過是延續他的戰略,很難說對與錯。

  • 3 # 大咖秀歷史

    姜維被稱為諸葛亮的徒弟,要說這位徒弟與師傅最大的相似處,莫過於倆人都曾北伐中原,而且結果也是驚人的相似:都以失敗而終。但不同之處是諸葛亮六出祁山,而姜維“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九次討伐中原,但都以失敗而終。

    公元253年,費禕被刺殺去世,而這也成為了姜維討伐中原的開始,因為之前姜維也提出過要討伐中原,但都被費禕勸阻,現在費禕去世,姜維終於可以實現自己的抱負。

    就在今年夏天,姜維聯合東吳的諸葛恪大舉伐魏,但是此次戰役姜維率領的蜀軍只是佯攻,這一戰略部署被司馬師看破,於是乎命陳泰率軍前往解圍,果不其然,姜維見魏軍一到,便下返回蜀國。

    公元255年,姜維與降將夏侯霸一同出兵,再次伐魏。這次由於陳泰採用司馬懿之前對抗諸葛亮的戰術,堅守不出,結果姜維大軍由於糧草問題不得已而撤軍。

    公元256年,姜維與蜀漢鎮西大將軍胡濟約定合兵一處北伐,但是胡濟卻違約不至,結果遭到魏將鄧艾的反撲,蜀軍損失慘重,姜維也是自貶官職以謝罪。

    公元257年,由於魏軍內部叛亂,姜維趁機再次北伐,結果又遭到鄧艾的抵抗,僵持不下,鄧艾又採取了堅守不戰的策略,姜維見時機已去,便又撤軍而回。

    後來,姜維有多次北伐,但是和以上一樣,都是無功而返。

    而蜀國也在姜維的多次北伐中,勞民傷財,元氣大傷,國力大不如前,蜀國由此也是處於風雨飄搖之中,走向了滅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反艦導彈能攻擊岸上目標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