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真石

    兩伊戰爭對於伊拉克而言,影響和代價是觸目驚心的,也是伊拉克人民心中永遠無法忘卻的痛!

    80年代初期,當時這個擁有四十四萬平方公里土地,兩千萬多萬人口的波斯灣國家,憑藉得天獨厚的石油資源,外匯儲備近400億美元,國家基礎設施相對良好,人民生活富裕,幾乎家家戶戶都擁有小汽車,屬於富饒的美麗的國家。經兩伊戰爭的重創,傷亡人數達到四十三萬之多,且都是青壯年,僅直接經濟損失就高達1200多億美元,間接損失不可估量!戰爭讓伊拉克國內一片狼藉,伊拉克損失空前慘重!

    可以說戰爭期間,經濟發展停滯不前,作為伊拉克經濟的主要來源,石油工業幾近崩潰,石油出口數額呈現斷崖式驟降的趨勢,國家從戰前僅僅外匯儲備一項就近400億美元,到戰後負債達800億美元,可以說做著奧斯曼偉大帝國夢想的薩達姆領導集團,窮兵黷武的擴張政策,留下了巨大的國家安全隱患。

    兩伊戰爭,其對伊拉克最大的影響就是:讓伊拉克人民生活一夜回到解放前。

  • 2 # 斯國民

    始於1980年九月末的兩伊戰爭是二戰之後中東地區爆發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死傷最為慘重的戰爭,成為冷戰格局下的一次熱戰。這次戰爭整整僵持了八年,大約有100萬人陣亡,傷約170萬人,這幾乎是四次中東戰爭傷亡總數的17倍。

    兩伊戰爭發生於冷戰後期,美蘇兩國雖然劍拔弩張卻誰也不敢先動手。中東地區則在此時大亂,戰爭從未有一刻停止。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不宣而戰,率先發難伊朗。

    伊拉克為何要對伊朗動手,其中原因很多。主要歸結於幾個關鍵點。

    一,邊界與資源之爭。

    伊拉克與伊朗接壤,兩國國境線長達1200公里,界河阿拉伯河是其焦點所在,阿拉伯河是由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匯流而成,具有重要的航運和灌溉價值。同時,兩國還存在領土上的爭端,胡齊斯坦與海灣三島歸屬爭執,胡齊斯坦地區石油存量豐富,海灣三島則扼守波斯灣出海口,戰略意義重大,歷史上就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必爭之地。

    二,宗教、部族衝突。

    伊拉克主要以阿拉伯人為主,信奉遜尼派,伊朗主要以波斯人為主,信奉什葉派,兩伊之間還有大量的庫爾德人存在,伊朗暗中慫恿庫爾德人鬧獨立,伊朗的胡齊斯坦是阿拉伯人的聚集地,等等等等,盤根錯節的複雜關係成了一觸即燃火藥桶。

    三,爭奪地區霸權。

    1970年代,伊拉克經濟起飛,國民經濟飛速發展,國家有錢擴充軍力,另一邊的伊朗,1979年伊朗國內鉅變,代表宗教保守勢力的神權政治上位,這與民族解放運動立國的伊拉克嚴重對立。伊朗首腦霍梅尼曾在伊拉克境內製造動盪,薩達姆不得不與伊朗當時的巴列維王朝達成協議,驅逐霍梅尼,因此霍梅尼視薩達姆為仇敵。在此背景下,兩國戰爭一觸即發。

    1980年4月1日,伊拉克副總理阿齊茲在出席集會時被伊朗人炸傷,薩達姆認定是霍梅尼精心籌劃的刺殺行動。9月17日,伊拉克宣稱對阿拉伯河和海灣三島擁有主權,22日,對伊朗發動進攻。

    兩伊戰爭實際上是一場“馬拉松”式的消耗戰。8年中,兩國軍費開支和經濟損失總計達6000億美元,交戰雙方人員傷亡148萬人,被俘8萬人。其中伊朗軍隊死亡35萬人,受傷70萬人,被俘3萬人,損失作戰飛機約150架,坦克1500輛,火炮1200門,艦艇16艘;伊拉克軍隊死亡18萬人,受傷25萬人,被俘5萬人,損失作戰飛機250架,坦克2000輛,火炮1500門,艦艇15艘。同時,非交戰國也蒙受巨大損失,被擊沉擊毀船隻90艘,擊傷546艘,另有90艘被困於阿拉伯河,大部分損壞。

    兩伊戰爭歷時八年,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消耗戰,伊朗和伊拉克兩國死傷慘重,同時欠下高額的戰爭外債,伊拉克直接經濟損失3500億美元,伊朗3000億美元。其中伊拉克欠下科威特的140億美元成了後來海灣戰爭的誘因之一。

    戰爭結束後,伊拉克從一個全民奔小康的國家直接退回到解放前,外債高達2000億美元,石油設施被大面積破壞,石油出口降到冰點,每年的財政收入僅夠償還外債利息,再也無力發展本國。

    本次戰爭除了常規武器外,兩個國家還使用化學武器,也出現了沒有武裝的平民在狂熱的宗教信仰下集體衝鋒踩地雷的場面,可以說除了扔原子彈外什麼招數都用了,卻誰也奈何不了誰。

    諷刺的是,戰爭結束時,兩國國境線與戰前毫無分別,只留下了遍地屍體和破碎的家庭。

  • 3 # 詹思丁

    第一,摸清了伊朗的真實實力。伊朗伊斯蘭革命後,其外交環境急劇惡化,與西方尤其是與美國的關係降到了冰點,由於綁架事件還直接導致了斷交。西方對於新生的伊朗政權與除之而後快,而同處中東的阿拉伯國家由於教派和現實利益的不同,也不希望伊朗革命政權長久。在這樣的背景下,伊拉克地區霸權主義思想高漲,企圖在伊朗內外交困的時候,給予伊朗致命一擊,徹底剷除爭霸道路上的一大障礙。才開始的時候伊拉克在戰爭中推進比較順利,伊朗損失慘重。但伊朗在中東畢竟是大國,在抵住開始的幾年後,伊朗緩了過來,開始對伊拉克反擊,後期伊朗逐漸掌握了主動,把伊拉克趕出了國土,甚至打到了伊拉克境內。這樣的劇情是誰也沒想到的,對於伊拉克來說是當頭一棒,以為自己在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的情況下,勝利是自然而然的事,想不到,卻被內外交困的伊朗抵住,沒有佔到一點便宜,反而是伊朗,雖然和伊拉克打成平手,但卻提高了新政權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進一步鞏固了新生的政權。伊拉克看清了伊朗的實力,也明白伊朗並不容易打敗。

    第二,高估了自己的實力,給決策者未來的決策帶來了不利的影響。在兩伊戰爭中,伊拉克得到了很多國家的支援,尤其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基本都站在伊拉克一邊。這給了薩達姆以極大的鼓舞,一方面透過外援增強了自身的實力,另一方面更是激發了伊拉克稱霸中東的野心。所以,兩伊戰爭後伊拉克並沒有真正對戰爭做出反思,沒有客觀理性地分析國內外形勢。以為自己在中東有什麼行動的話,美國等西方國家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所以還沒等多長時間,伊拉克竟然吞併了鄰國科威特,宣佈其為伊拉克的一個省,由於科威特盛產石油,如果伊拉克得到了科威特,他們將對伊拉克的實力產生極大提升,打破中東平衡。但這是美國無法接受的,尤其是科威特的石油掌握在薩達姆手中,會對國際油價造成極大不穩定,實際上伊拉克的行為觸及到了美國的底線,最終引火燒身,在海灣戰爭中被打敗,一直到薩達姆政權在2003年被推翻都沒有緩過神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姓的歷史名言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