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智圓行方1230

    我今年43歲了,對於我們這個年齡的人來說,小時候除了和小夥伴們自由自在的玩樂,就是聽相聲評書最開心了。非常懷念那個美好時代。

    小時候每天總是被收音機的評書聲叫醒的,爺爺早早的就打開了收音機,7.0文藝臺就開始了,袁闊成的三國演義,大師技藝精湛,說到虎牢關三英戰呂布,一張嘴就把千軍萬馬的戰爭場面描繪的如同親臨現場,半小時後爺爺又換臺了,單田芳的白眉大俠接上了。那時候天天有書聽,劉蘭芳的說岳全傳,田連元的楊家將,晚上還有電視書場,劉立福老爺子的評書聊齋絕了。

    評書教人歷史,教人善良,告訴你孝義,讓你知道善惡忠奸。現在天津電臺雖然還是有評書節目,但是很多大師已經不在了,後來的繼承者寥寥,難以重振以前的輝煌,我的兒子已經對評書不感興趣了,他只對電子遊戲著迷。我希望這種藝術形式能夠傳承下去,能夠出現像郭德綱這樣能憑一己之力,把評書變成年輕人喜歡的樣子,再度興盛。

  • 2 # 知卿若己

    超級喜歡聽評書,奉上一篇去年的文章來紀念一下吧!正好一年了,緬懷!

    桃華流水杳然去,清風明月何處尋!追思單田芳老先生。

    今日讀新聞的時候驚悉單老先生因病過世,一陣陣的酸澀湧上心頭,耳邊彷彿又聽到了那沙啞的聲音:且聽下回分解。可是這熟悉的聲音卻是再也聽不到了。

    評書,在我童年時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三俠五義,白眉大俠,水滸傳,亂世梟雄,每天都在中午十二點半準時開講,收音機是午飯時間必不可少的標配。邊吃邊聽,爸媽和我都是單老先生的忠實粉絲,幾乎從我記事開始就一直在聽。那時沒有手機,沒有網路,除了14寸的小電視就是收音機了,現在想起來感覺那時候真的就是歲月靜好。

    我的姥爺年輕時參加過大大小小的戰役,後來新中國解放回到家鄉,和姥姥成婚後花了十幾塊錢買了一部收音機,還讓姥姥埋怨了好久,那時候十幾塊錢幾乎就是小半年的收入啊。媽媽告訴我,她小時候和舅舅最喜歡的就是圍在收音機周圍聽:小喇叭開始廣播啦!而姥爺最喜歡的就是聽評書,這愛好一愛就是幾十年。

    2012年,舅舅去了山東做生意,姥爺身體漸漸的不行了,媽媽就把姥爺接到我家伺候。當時姥爺已經耳背的厲害,說話必須要用喊的才可以,他一直隨身帶著一部唱戲機,可以插記憶體卡,媽媽經常讓我幫姥爺下載評書,豫劇給姥爺聽。年齡大了睡眠就不好,晚上睡不著就聽評書,他會把聲音開的特別大,有一次樓上的鄰居來我家提意見,說我家聲音實在是太大了,後來給姥爺配備了一部耳機才解決問題。我還是非常感謝鄰居們,那段日子確實把大家打擾的不輕,所幸,鄰居們都很理解。

    2014年4月,姥爺到了彌留之際,他幾乎瘦成了一把幹骨頭,讓人看了好生心疼,只能躺著,耗著,用餘下不多的時間來回憶過往。每當清醒的時候還會讓舅舅把收音機開啟聽一聽他喜愛的評書,臉上的皺紋彷彿也舒展了。2014年5月初,姥爺去了,在舅舅家的麥田裡豎起了座新墳,陪著姥爺下葬的就是那部收音機。

    單老先生的評書已經不僅僅是評書,他影響了幾代人的成長,他已經成為了一種符號,一種無法磨滅的精神記憶,願單老先生安息,願評書藝術後繼有人,願!

    2018.09.12

    知卿

  • 3 # 王者鹽焗醉花螺

    作為七零後的一代,我特別喜歡聽評書,現在也在聽。

    兒時的娛樂方式還是乏善可陳的,每天中午十一點、傍晚六點“電匣子”裡播放的評書就是那時不多的樂趣:袁闊成先生的《三國演義》、《封神演義》,單田芳老爺子的《白眉大俠》、《明英烈》、《七傑小五義》,成為我最忠實的夥伴。那時的電視評書也剛剛興起,田連元老師的《楊家將》、劉蘭芳的《岳飛傳》也是必看的節目之一。當時人人都喜歡聽評書,據說田連元的《楊家將》播出的時候,還造成過萬人空巷的場面。

    我最喜歡的還是袁闊成先生的《三國演義》,一部亂世紛爭、群雄並起的佔世,被聲情並茂、動作瀟灑的袁大師講述得活靈活現、引人入勝、欲罷不能。

    一段評書就是一場百態的人生演繹。在評書中,你能感受到忠貞愛國,你能體會到真摯情感,你能領略到人情冷暖…

    經常聽評書還能學到不少的歷史知識,對個人修養也很有好處。

    隨著老一輩的評書大師逐漸逝去,評書的境地也很尷尬,現在遛彎的老人都在聽單田芳大師的評書。有人說評書和相聲一樣已經沒落,需要一個像郭德綱那樣的人來拯救,我也覺得評書現在是青黃不接,不過年輕的評書藝人裡面,王玥波算出類拔萃的,他的《聊齋》、《雍正劍俠圖》很好聽,每天我都聽,假以時日,王必成大家。

  • 4 # 赤子丹心16

    評書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評書以前叫作說書,只是現在傳播形式有所不同而已。作為媒體時代的人們,可能會有這樣的看法,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認為評書只是給那些老爺爺老奶奶準備的。作為新媒體時代的年輕人,對於評書很多人的態度是,不懂、不喜歡和不願意聽評書。

    其實評書是我們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段精彩的評書不一定能感動人,但是由於評書演員的不同,聽起來的效果可能會有天壤之別。有句俗話這樣說的,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然而中國的現實情況反而相反。三國演義本來是給奮發圖強的年輕人準備的。反而成了老人們依依不捨的精神高地。

    梁啟超先生的少年中國,目的就是呼籲廣大青少年奮發圖強。然而在奮發圖強的過程中,我們必須瞭解歷史,才會少走彎路。不再犯前人所犯的錯誤。所以我建議廣大青少年朋友們,去接受我們的評書。愛上中國光輝燦爛的文化歷史。

  • 5 # 記憶蘭亭

    評書,兒時的一種精神糧食現在想起來還有點懷念那時候每天放學都要守在收音機旁聽劉蘭芳,單田芳播講的評書如痴如醉。現在聽評書,味道就不一樣了是為了消磨時間可聽可不聽又是因為現在的媒體太多了可以隨手拿來就連現在的小孩兒也不行,也不太喜歡沒有電視,手機和電腦畫面的過癮刺激。

  • 6 # 與上帝同行的人

    小時候,特別是八十年代,那個時候,電視機還很少,收音機就成了唯一的伴侶,記得上六年級的時候,每到放學回家後,就等著電臺播放劉蘭芳的評書《岳飛傳》,慢慢的被裡面的故事情節所吸引,越聽越想聽,結果從頭聽到完。以後又聽了劉蘭芳的另一部評書《楊家將》,還有單田芳的《三國演義》《隋唐演義》。但是最近這幾年,對評書不感興趣了,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故事情節虛構太厲害了,有些歷史功臣在評書眼裡變成壞人,比如潘仁美,他的原型是潘美,此人在北宋是一個大功臣,為建立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在評書藝人眼裡卻變成了一個陷害忠臣的大奸臣。所以從那以後就不再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遊戲比較好玩?